消息傳來,令人好想笑:香港準備將“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為世界遺產,並於十月向聯合國敎科文組織的諮詢機構提出有關建議。站在同胞的立場,當然希望他們求仁得仁,可是心裡不禁鼓噪:堂堂國際大都會,怎麼老是走我們走過的路?
里程碑當然是東亞運。朦朧的印象中,尙沒有那麼一項盛事,先由小澳門發揚光大,再遇着大香港緊跟其後的。似乎單單為了把這一屆的會旗傳予申亞不成改辦東亞運的香港,已實牙實齒的證明澳門在這領域先勝一局。
而且,當聯合國把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香港也“忽然” 關注起歷史文化來,申遺之議說是“落後”不足以形容我們的快樂,直腸直肚駡人家“跟尾狗”又有一種不合澳門人本性的刻薄,總之跟紅頂白的鄰埠朋友又一次讓我們嚐到的頭啖湯變得更美味。
最過癮的示範:負責統籌香港古蹟保護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吳志華博士接受報紙的訪問說:“你可能認為香港古物少得可憐,但數量並不重要,香港的重要在於證明了中國文化不是封閉的。”
端的是高人高見!心地不好的讀書人可能會馬上找幾本《中西交通史》、《中國殖民史》對照一下吳博士的話說得有多誇張,敦厚的澳門人或會認為我們申遺成功感染了香港人“從歷史中尋回自己的文化”,影響之廣,可能連文化局的官員都“搲曬頭”,不過博士姑妄言之,我們姑妄聽之,有空則姑妄笑之,此亦不失為消暑妙品呀!
澳門的文化本來予人乾塘的印象,經此一役,縱使不是大獲全勝也引來鄰近地區的“共鳴”。今時今日,誰還敢說澳門沒有文化?不過我們自己知自己事,澳門的文化事業,還是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改善的。
人類是奇怪的動物,有時候鬥前衛,有時候鬥古老。香港一直比澳門前衛,現在反過來要追求跟我們同一個級別的古老。有人信耶穌得永生,有人信耶穌得水牛——來自香港的朋友,放開胸襟,睜大雙眼,請先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