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昏暗的小房間裡,躺在發出塑膠摩擦聲的床墊上迎接在巴黎的第一個早晨。
窗外雖然不再下著雨,但天空看起來也不像是會即將晴空萬里的模樣;即使我已經在幾個小時前,漫步在下著細雨的巴黎街頭,穿過羅浮宮的廣場,流連在溼漉的香榭儷舍大道,並瞧了幾眼矗立在灰暗雨夜裡的凱旋門,但我更期望在沒下雨的嶄新一天裡,好好瞧瞧塞納河右岸的貴族式巴黎。
從在大學時代賣下一只六十公升的自助旅行背包,開始實踐個人風格的背包客旅行方式後,我已經練就一身處處為家的本事,即使在距離第一次啟程的八年後,還是不改初衷。停留在巴黎一星期間,我原本亟欲尋找一晚二、三十歐元的落腳處,甚至幾乎就要訂下位於大巴黎二十區之外的住宿點;但在最後一刻我找到位於巴士底歌劇院(Opera de Paris Bastille)附近,距離地鐵出口步行七八分鐘的YH。如果想在寸土寸金、物價不斐的大巴黎市區吃上一頓普通餐廳的晚餐,沒有十幾二十歐元似乎不容易,但我卻找到一晚十三歐元,還附早餐的YH,怎麼想都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雖然早餐只是一條冷硬的法國麵包配上奶油及果醬,還有隨意取用的茶及咖啡,即使房間只有一盞小小昏黃的吊燈,以及三張上下舖、翻身時會有很大噪音的塑膠床墊,但又何妨?
這棟有四層樓的YH充滿了亞洲面孔,尤其是日本人!日本人喜歡巴黎的程度,簡直就像台灣人哈日的翻版,不論是外型風塵僕僕的背包客、走高雅風格拉著行李箱的馬靴妹、嘻哈風格的多層次打扮型男,甚至是梳著整齊白頭髮的退休社長,在這極度便宜的YH裡,似乎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日本人。當然會講日文的我,住在這兒的幾天也常被西方人甚至是日本人,誤認為是另一個長滿鬍子的日本人,只是英文發音比大多數日本人字正腔圓罷了。
我簡直愛死了每天晚上在一樓的公共區域解決自己的晚餐!即使不上館子,我也絕不會虧待自己的口舌及胃;在附近的高級超市買麵包、起司及紅酒,在同樣超市裡的熟食部或街上的食品店挑幾樣現成料理,每天我都可用大約住宿一晚的錢讓自己酒足飯飽。當然也常有機會和其他旅行者聊天、分享食物或紅酒,我們交換著當天所見及彼此的經驗談,興高采烈地喝著剛上市的薄酒萊,這是花數倍的錢住在星級旅館裡體驗不到的巴黎經驗。
在巴黎的第二天,我的預定行程是前往羅浮宮;天空只有一半是晴朗的狀態,另一半則被低沉的烏黑雨雲遮蔽,似乎隨時會下雨。我在早上九點多來到羅浮宮的大金字塔,斜射的陽光在玻璃帷幕及磚黃的宮殿外牆留下漂亮的光影,金字塔前稀疏的遊人們,每個都極為享受地沐浴在隨時會消失的陽光裡。
「稀疏的遊人!?」
原本預期會在大金字塔入口等上一陣子的我,還無知地為不用排隊進入羅浮宮而高興了一會兒;但在發現每週二羅浮宮休館的事實後,一切高興轉為無形。不過不能進入羅浮宮的低潮沒有圍繞我太久,正因為沒有什麼人,我得以自由地取景,紀錄那在美麗陽光下建築物的每一個角度,走近玻璃塔繞行一週又一週,仔細觀察附近的景觀在光線及薄雲下的變化。我徒步走過廣大的杜勒利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在雲層開始向我逼近時來到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抬頭凝視烏雲下的紀念柱;我看不懂上面刻畫的埃及文字,但卻成功地將以前在各式資料上閱讀過關於巴黎的一切,銜接上環繞在我四周的實景,即使這是我的第一次,站在車水馬龍的巴黎市區,但卻一點也不陌生,就像我曾經在此呼吸過一樣,在各種感官留下對此非常深刻地的記憶。
相同的感覺出現在當我站在香榭儷舍大道的起頭,隔著糾結的車群望著對面的凱旋門時。十多歲時我拿到一幅千片的拼圖,畫面是在街道上車燈拖曳的夜景,兩旁道路的行道樹上都結滿了漂亮的燈串,而遠方是小小的一座門,作為所有拖曳光束的聚集點。幾年後我才知道那是香榭儷舍大道的夜景,而那小門就是聚集了十二條幹道的凱旋門。小時後的記憶與眼前清晰的景象重疊,門下的巨大法蘭西國旗隨風飄揚,而凱旋門本身的巨大,要等到站到其腳下時才能明白。對我來說,旅行的目的之一是追逐我曾經目睹過的畫面;或者說,當目睹每個吸引我的景色時-不論是照片或影像,我都迫切地期望有站在實景前的某一天。
走在塞納河右岸是非常愉快的事,尤其是在舒服的天氣裡!雖然直射的陽光已經消失,但天空仍有些許的藍色區域,從河畔吹來的微風,帶著即將下雨的氣味。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已經走過巴黎市第一區、第七區及第八區的大部分地方,穿梭在河右岸與左岸,瀏覽藏於小巷內的驚奇,與大道上的富麗堂皇。穿過站立路旁的邱吉爾銅像與大小皇宮(Grand Palais & Petit Palais),來到金碧輝煌的亞歷山大三世大橋(Pont Alexandre III),雖然因擁塞而幾乎停止不動的車潮佔據橋面,但無損那金色雕刻橋柱的氣派,在若有若無的陽光下訴說著巴黎的金色年代。
轉幾次車後來到巴黎二十區外的新興區域「La Défense」,這兒有著巴黎最多的高樓大廈及新興建築物;也許是為了不要破壞巴黎市中心那充滿歷史感及貴族、文化氣息的建築風格,而將新興的摩登建築全部聚集在此,這種作法著時讓人感動,一個城市的深度也因而彰顯。走在此區域的感覺有如身處東京新宿或台北信義區,除了建築風格之外,穿著正式服裝的上班族也是原因之一。被稱為新凱旋門的L’Arche de la Défense,像個巨大的中空正立方體矗立在地表,長長的階梯前坐著三兩成群的上班族,一杯咖啡一個三明治,簡單的優閒也提醒我需要找地方讓雙腿歇息,並補充點熱量了。
在高聳建築物之中穿梭,其實會帶來某種程度的壓力。雖然現代感的空間規劃及整潔的街道不會讓人反感,但身處於人造叢林中久了,還是會讓人懷念充滿歷史感的巴黎。這兒的冷硬線條及色調,也許也反映了在互相競爭中的人們心境,大家都帶著面具藏在自己的小空間裡,讓我想到辦公室裡的隔間及機械性的事務,這使我迅速產生想逃離的念頭。
天空開始飄起小雨,我也鑽進地底稍事休息。坐在地底車站的商店街,一邊吃著法式三明治當午餐,一邊掏出巴黎全區地圖,思索著我的下一站。看看時間,我似乎已經在巴黎停留了二十四小時,還有太多地方等著我去發掘;香榭大道的拼圖再次浮現,我已經身處花都巴黎的美麗漩渦中,我渴望將這一切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裡。一回神,我已經走到地鐵的入口閘門。
※ 在後現代金屬線條前,我們相遇。
※ 被灰黑雲層籠罩的La Défense區域建築群。
※ 神情落寞的邱吉爾,是否也曾漫步於巴黎街道上。
※ 塞納河左岸的河堤,好似巴黎優閒生活的代名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