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1 18:13:02| 人氣49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典與現代之外的交會- Episode 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基本上我是個奉行徒步旅行主義的人,總認為用步行的方式去感受每個城市的細節,是最適合自助旅行的步調,也是最能深入體會不同空間所欲傳達信息的方法。不過在實行了一個多月之後,身體卻像是缺了某個零件的老車,開始喀噹喀噹地發出雜音,這時就會突然覺得「坐進車裡到處晃晃應該也不賴吧」,起碼省力多了;一旦這種念頭出現之後,意志力就會開始薄弱,就會更想要用輕鬆的方式過日子-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氣裡。

在奧地利只待了幾天,但我卻覺得像渡過了幾個月一樣漫長且疲憊;雖然已經抱著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的心態大量補充熱量,例如有一晚吃了比自己兩隻手掌合併起來還大的炸豬排,外加堆成小山的薯條,當然像理所當然似地把啤酒當水喝及猛吃甜食也是方法之一,不過還是無法繼續長時間在戶外走動。當然毫無限制地放縱自己吃喝,也讓我的支出大為增加,在這觀光客絡繹不絕的城市,似乎只要在店裡找張椅子坐下來,就得花上兩三倍於外帶的金額,才能不至於太寒酸地在面前放上一些食物-但還不保證可口。某個晚上我在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四周,尋找之前在北歐認識的香港人大力推薦的吃到飽中餐館,但我繞遍了四週的大小巷弄,就是沒有遇見條件相符的餐館;飢腸轆轆的我失去理智地走進門口有幾個日本觀光客正在觀望的海鮮連鎖餐廳,花了可以吃兩套Burger King套餐的錢,點了一盤微波加熱不完全的海鮮飯及一杯尚可的白酒,聽著隔桌的年輕日本人情侶,一邊用著好像嚐到什麼珍饈似的表情一邊恩愛地互相餵食,我突然覺得我口中的乾澀淡菜似乎有點鎘含量過多,使喉嚨發出類似金屬摩擦的聲音。當然我在維也納也有些很物超所值的用餐經驗,不過同樣身為德語系國家,我還是愛德國比較多一些。

在維也納的幾天我反常地買了兩次一日交通券,並抱著「既然一張票的價錢可以足以讓我吃一頓簡單的午餐,就算漫無目的也要充分利用的心情」,來回於維也納的市中心與郊外。在「多瑙河島站」(Donauinsel)下車,我踩在長約二十多公里的河中沖積島,理應美麗動人的藍色多瑙河,在陰雨中卻成了灰暗的帶狀憂愁,站在紙片飛揚的橋墩下方望著河岸,只有從頭頂轟隆駛過的電車伴著我凝望那依然流逝的時光;我難以想像小約翰史特勞斯在創作藍色多瑙河(An der schoenen blauen Donau)一曲時,留連在他心中的多瑙河景象是如何,不過當我終於站在多瑙河畔看著那一點也不美的景色,那首旋律優美的曲子還是像背景音樂一樣在我腦海中響起,在寒冷潮濕的日子裡別具一番滋味。

越過多瑙河的郊外大型購物中心,在陰雨的週末應該是當地人最好的活動中心,不論是攜家帶眷的採購之行,還是幾個年輕小夥子的影城之約,在那錯綜複雜的大型複合式商場,總是可以找到消磨時間或是消耗金錢的方法。將自己隱身於週遭的當地居民,穿梭在大小賣場觀察他們的購物型態其實也十分有趣,當然我也曾很認真地想要買幾樣實用的廚房用具或是幾瓶便宜的餐酒,不過總是在肩上的背包及相機提醒我只是短暫的過客後打消念頭,換個角度來想,這種地方真的很能刺激人們的消費慾望呀!
天氣不佳時除了利用電車做跳點式觀光,鑽進博物館內也是很好的方法,雖然維也納的博物館幾乎都所費不貲;某天我利用了將近三分之一天的時間仔細地瀏覽了兩間展館,上午十點多進入第一間之後,就幾乎沒有歇息地一直到下午五點多才走出第二間,在館內時雖然偶而有對各家作品消化不良的短暫精神恍惚期,不過總體來說還是非常愉快且充實的一段時光,用自己的步調走過表現派的奔放構圖及色彩交錯、寫實派的冷靜嚴謹雕刻線條及現代派的複合素材表現自我,從繪畫、攝影、拼貼素材到裝置藝術,多元化的風格完全吻合維也納的兼容並蓄。當現代的玻璃帷幕大樓可以對街站立在十二世紀的哥德式尖塔教堂前時,你就可以知道維也納人是如何看待他們引以為傲的歷史及前衛風格的相互融合。

要看維也納的歷史可以到霍夫堡或是史蒂芬大教堂,要看維也納的前衛就不能錯過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 House)。這座有名的變形公寓其實是維也納的國宅,委託後現代主義藝術家百水(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 Regentag)設計後再移交公共建設部門興建,是維也納著名的前衛藝術建築之一,也或許是最多觀光客造訪的建築物之一。這座有五十個居住單位的公寓,有著不對稱的牆面及誇張的柱子,連每一扇窗子的造型都不一樣,一樓高底起伏的地面及噴泉,花俏的拼貼磚牆,總是有許多遊客以那跳脫舊有框架的設計為背景留影。除了這座公寓外,百水在維也納還留下另外數十件有意思的建築設計,那極力打破工整線條的想法,讓原應冰冷的建築化身為有感情、有自我的藝術創作,也為維也納除了巴洛克風格之外加上了另一種表現思維。

相同的新舊融合也可以從音樂方面來看。雖然有人說到音樂之都維也納不聽上一場音樂會或歌劇,就像喝維也納咖啡不沾口飄浮著的鮮奶油一樣,不過我還是當了那個不是唯一的例外。卻而代之的,我參與了一場絕佳的爵士之夜,用道地的方式。

在熱心的YH工作人員介紹下,我找到了位於瑞典廣場(Schwedenplatz)附近的Jazz Land,一間比我本身歷史還要長上幾年的爵士酒吧。雖然附近是著名的維也納夜生活聚集地,不過我在不到七點時抵達位於一間小教堂地下室的目的地時,不但店家的鐵捲門還沒拉起,連街上也還是十分平靜;會這麼早到都是因為已聽聞七點開始營業的小店通常都會擠得人山人海的警告,但也因為如此,我佔得了一個絕佳座位,距離表演舞台剛好是樂手摔下來不會撞到我,但我可以清楚見到賣力演奏的汗水與口水滴落地面的距離。九點的演奏時間開始時,我已經在喝第二杯的五百西西可口啤酒,並且認識了與我同桌,從奧地利西部堤洛省(Tirol,為奧地利的度假滑雪勝地)來過週末的中年夫妻,稍後我立刻沉醉於現場爵士演奏的魅力,及充斥於那窄小紅磚牆弧形圓頂地下室,那一波又一波的熱情回應;視線環繞全場,才驚覺小小不到二十坪的空間,不但能坐的地方沒有空位外,能站的地方也擠滿了手拿酒杯的人,而且大多是中年人。

當晚的演出主角是來自法蘭克福的Reimer von Essen,他帶領的Barrelhouse Jazzband可說是德國最著名的爵士樂團之一,能夠近距離目睹大人物的演出實在令人興奮,我也目睹了維也納人對音樂熱衷的一面,那是不同於觀光客對古典音樂慕名而來的朝聖心情,而是在維也納人血液裡面流動著的對音符旋律的感情-當然血液裡的酒精也起了相當程度的催化作用。

在踏上離開維也納的火車時,我帶著些許的遺憾,因為我始終沒有看到它陽光燦爛的一面,不過這兒絕對是我願意再次造訪的地方之一,不只是因為想補全遺憾,更重要的是我喜愛這古典城市給我的現代感及活力,就像穿著宮廷大禮服的貴族仕女,既能舞著優美的圓舞曲,也能變裝來段熱情動感的佛朗明哥,誰能不期待隨著時間的前進,維也納還能帶給世人怎樣的驚奇與讚嘆呢?

-註-

成立於1972年的Jazzland號稱是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Jazz club。在地下室小小的磚牆上掛滿了不同年代的樂手演出照片,彷彿訴說爵士樂的演進歷史一樣散發著陳舊的氣息。相關資訊可參考http://www.jazzland.at/

台長: coco
人氣(49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奧地利 |
此分類上一篇:古典與現代之外的交會- Episode 1

又再次經由你精湛的拍攝技巧和寫實的描述,我再次神遊到這個充滿古典味道的城市-維也納.
對於你這個徒步旅行主義的信徒,我想你應該也在這次的歐洲旅程中,留下許多紀念品,有沒有穿破幾雙鞋呢?或者是腳皮又增厚許多了? 有機會拍個照讓大家都見識一下你的戰利品,呵!!
2007-03-29 21:54:35
版主回應
還好我的鞋還蠻堅固的,不過倒是丟了一雙還沒破的舊鞋在德國,只為了空出點空間多帶瓶葡萄酒:p
2007-04-07 15:07:49
你的旅費是邊旅行邊賺來的嗎?
2007-04-28 23:50:31
版主回應
不是~
都是用力賺一陣子後再用力花完,呵呵!!
2007-05-06 15:19:26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