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的維也納,在間歇的飄雪與似乎不曾間斷的寒風中顯得頑強高傲;散發著陳舊的貴族氣息之同時,不經意透露出的前衛表現風格及強烈意象,讓這個幾乎身處於歐洲大陸中心的歷史大城,在權傾歐陸的哈布斯堡家族(die Habsburger)沒落後,依然是世人目光的聚集焦點。坐在Westbahnhof車站的椅子上啃著香熱的披薩,等待晚間八點三十四分開往威尼斯的夜車時,過去幾天中感受到的維也納點滴,就像維也納咖啡上端那漸漸與咖啡融合的鮮奶油一樣,在記憶版圖上留下美麗的漩渦。
距此三天前,我從Salzburg出發,經歷了如童話故事般的雪景後抵達這個巧妙揉合了古典氣息與現代美學的奧地利首都。有著簡潔高雅內裝風格的新型InterCity商務車廂,三個一排的仿皮質感的座椅,一開始就將高級享受的氣氛,像剛出爐焦糖蛋塔的誘人香氣般,送入鼻腔深處。五分鐘後進入了一片雪白的世界,昨夜似乎下了一整晚的雪,在大約二十公分厚積雪的覆蓋下,整條鐵道只見兩條平行的主幹,在潔白的大地上蜿蜒;近身的平房及遠處的山丘,像被塗抹了一層厚實的糖霜奶油,成排的針葉林則被灑上大量的糖粉,整個車窗外活像個巨大寫實的薑餅屋,只差幾根拐杖巧克力棒了!這段路線的地形變化豐富,高低不一的緩丘以遠方綴著積雪的山脈為背景,反射了冬日的暖陽,這幅名為「晴日雪景」的畫正試著從各個角度攫取人們的目光。不時仍有雪花紛飛的景象,望著時而旋轉時而升降的雪花,彷彿可以聽見窗外呼嘯的風聲,雖然是一片看不膩的美景,不過我深信只因為此時我坐在溫暖的車廂內,才會覺得一切是那麼的美好,若是暴露在這場雪舞中,應該會冷到無心欣賞這所有的一切吧。
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中,窗外的積雪由多變少,雪舞也漸漸轉成細雨濕潤著灰暗的大地,原本心想天氣應該會越來越溫暖,不過就在接近維也納時又再度開始飄雪,在這樣在風雪交加的情況下列車抵達了Westbahnhof車站。此後的三天幾乎都是潮濕陰冷的天氣,氣溫稍低的時候是冷風挾帶著雪花迎面飛來,氣溫略升時是會讓人猶豫到底要不要撐傘的牛毛細雨;雖然說初次造訪這深具內涵城市的我,對一景一物塊磚片瓦都很感興趣,但不可否認的,糟糕的天氣確實影響我的心情及瀏覽這個城市的方式,就像辦戶外活動時需要想個雨天備案一樣,我對維也納的觀感似乎不是那麼正統的遊客觀感,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得到的備案觀感。
維也納有數個著名的宮殿,位於老城區中心的霍夫堡(Hofburg),象徵的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權力重心,這兒一直都被當成皇宮在使用著;雖然歷經了不同的統治者及數個不同的文化時期,整個廣闊的區域有著不同風格的建築物,而不是一個完整的群體,即使和諧性不似一股作氣興建的皇宮,但那些看似迥異卻又有些許神似的建築群,卻也為這個古老的城區增添了不少風韻。穿著復古貴族式長袍穿梭在霍夫堡區域的人,其實是推銷音樂會或歌劇門票的人,他們努力地推銷今夜的節目,也推銷著維也納的風格。如同所有歷史悠久的城市一樣,老城區有許多交錯縱橫的小道,有時即使按圖索驥也不見得能清楚知道自己目前身在何處;漫步在潮濕的石磚小道,與穿梭在大小購物街道的觀光客擦身而過,我沒有與他們一樣的物質慾望,只有在寒風中漸漸浮出心頭的孤寂感。入夜後的霍夫堡舊皇宮,弧形的外觀有著巴洛克時期的洋蔥狀圓頂及平行對稱的樑柱,在燈光的裝飾下更顯得宏偉,讓人似乎聽見舊時王公貴族舉辦宴會時的歡樂笑聲,及不再復返的皇室光環及榮耀。
位於城市西郊的熊布朗宮(Schloss Schoenbrunn),其名稱的原意是「美麗的泉水」,是一座非常富麗堂皇的王室狩獵用夏宮,佔地廣大甚至有一座動物園在內。前往參觀的當天還飄著雪,一片霧濛濛的天空雖然讓這座巴洛克式宮殿有點失去外在的神采,但卻無損其內部的金碧輝煌;一座媲美法國凡爾賽宮鏡廳的大型宴會廳,在耀眼奪目的空間裝潢裡陳列著大量往昔王室的收藏品,從精雕細琢的餐具、個人用品到珠寶皇冠,讓人驚嘆不已的一切如今只剩下對舊時代的追憶及嘆息。主要宮殿的後方是一片有數個足球場大的花園,直線距離約近兩公里的山坡上,矗立著一座長廊型的觀景台,在寒風中穿過充滿泥濘的之字型斜坡登上高點,俯瞰下方壯觀的花園,即使沒有花團錦簇或綠意盎然的景致,其氣勢依然攝人。比較可惜的是在參觀宮殿內部時是禁止拍照的,即便如此還是會間歇地有閃光燈突然亮起,更讓人遺憾的是做這些事的人有大部分是亞洲臉孔,要當個有教養的觀光客或許對這些人來說比在雪地裡快速前進還難吧!
另一個維也納使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豐富的文化資產吧!在老城區外圍的博物館區(Museumsquartier)是一個世界級的文化藝術複合區域,這兒有超過二十個大大小小的館區,不論是古典藝術、前衛風格、兒童藝術或是裝置藝術,這裡都提供了很具看頭的展覽;例如在Leopold Museum裡,你可以找到奧地利國寶級畫家Schiele及Klimt的諸多作品,一些著名的德國印象派畫家作品也是這兒的觀賞重點。這塊區域原本是王室的馬場,現在卻是維也納文化活動的中心點,除了各個展館的建築物十分有看頭外,涵蓋不同領域的展品也讓這兒更具深度。
除了藝術之外,當然不可忽略維也納在音樂方面的名氣。世界數一數二的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於每年新年定期演出的新年音樂會,已經是全球古典樂迷絕不願錯過的演出之一,但這些只是在最外層的表象,更深入於內涵的是數百年來在樂史上留名的音樂家,如約翰史特勞斯父子、海頓、莫札特甚至是貝多芬,他們在維也納創作出的著名樂曲或歌劇,已經將音樂之都的名稱與維也內緊緊相連。走在維也納的老城區街道上,似乎空氣中都有著音符在跳躍,那可能是觀光用馬車的馬蹄踏過石板路的聲音,可能是街頭藝人即興的一段小提琴演奏聲,也可能是看著那現代與古典交錯的建築物時,心中不由自主響起的樂聲。即使往昔輝煌漸漸褪去的此時,維也納還是能在新世界中引領風騷,畢竟傳承數百年的內涵及氣質是不會消去的,只會在融入更多現代色彩後,綻放出更多元的可能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