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gin來我家時,看到我家的餐桌驚呼:「你家餐桌好大喔!」
我說:「會嗎?」
只聽Marggin接著說:「我家餐桌都堆滿雜七雜八的東西,幾乎看不見桌面了……」
我知道Marggin經常開伙,反問:「那你們在哪裡吃飯呢?」
他說:「在客廳……」
我想起,有一次林桑的同事來我家搭伙,發現我們不在客廳吃飯,也露出疑惑表情問,「你們吃飯不看電視喔?」
從小,家裡吃飯一直在專屬的「餐桌」上,餐桌就在廚房邊,沒有電視,我也從來不覺得沒有電視當配菜,吃飯這件事就會變得無聊。
長大後,原本吃飯用的小圓桌不敷使用,換成了12人坐的大圓桌,桌面可以旋轉的那種,用了許多年,現在還在我家餐廳。
我想,老媽一定也很重視「吃飯」這件事吧!
就像當初和林桑在畫一個家時,我最重視的就是餐廳,不是講究什麼裝飾,而是重視「餐聽」的存在。我知道林桑家吃飯總是配電視,當時便跟林桑約好了,以後吃飯都要關掉電視,在「餐桌」上用餐,專心吃飯,而不是一隻眼看食物,一隻眼瞄電視。
我總覺得煮飯的人很辛苦,在悶熱的廚房中細心熬煮,得待上好長一段時間,端出來放在桌上的食物都該是進食的我們應感激的。
在台北家吃飯時,電視一直開著,發出笑聲常是因為電視引人好笑、互相言談也常是因為電視引人談論……總覺得如果把焦點放在食物上,不一定要說話,專心吃著、享受著,就是對煮食的人最大的感謝!
就如我喜歡真心稱讚老媽費心煮的食物一樣,看見他靦腆的笑容,我也開心了。
※※※※※ ※※※※※ ※※※※※ ※※※※※ ※※※※※ ※※※※※
有一本書我一直看不到最後一頁,《橘子禪》。
看不到最後一頁,不是這本書無趣到讀不下去,而是這本書總有引我思考的地方,看個幾頁,擱個幾天,想個幾回,龜速閱讀著。
《橘子禪》,說的就是生活禪,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
書中道理很簡單,吃飯的時候吃飯,洗碗盤的時候洗碗盤,走路的時候走路,睡覺的時候睡覺……如此簡單,卻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
「我知道如果我匆匆忙忙,以便能趕快吃到甜點,那麼洗碗盤這段時間就會令人厭煩,而且浪費生命……如果我想趕快做完以便能夠去吃甜點,我一樣無法享用我的甜點。我會手握叉子,同時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那道甜點的質地與味道,連同享用它的愉悅,都會蕩然無存。我永遠會被捲入未來,沒有辦法活在當下。」
有時候,我對於洗一大堆鍋碗瓢盆感到不耐與莫名的不悅,當我意識到這情緒時,我會試著停下來,調整一下呼吸,把心專注在洗碗這件事上,我發現當心完全專注在某件事時,做事的心情不同了,原先的不耐與不悅似乎也消失了。
或許你會感到神奇不可置信,但我相信試著觀呼吸,很多情緒會轉化,因為當你意識到「呼吸」這件事時,你會專心於調整呼吸上,不悅的情緒便會慢慢降溫。
每當我和林桑有摩擦時,總是我唱著咆哮的獨角戲,林桑扮演認真聽的角色,當我咆哮完,沒戲可唱,還會回頭想想,然後為自己的咆哮跟林桑道歉……
常常我覺得林桑老謀深算,怎麼能如此沉得住氣,後來我發現生氣的時候記得深呼吸,靜下來,便可以將生氣的事情慢慢說出來,也是個良性溝通吧!難怪人家說,沉得住氣的,才是贏家。
※※※※※ ※※※※※ ※※※※※ ※※※※※ ※※※※※ ※※※※※
林桑對於「塞車」極度不耐,常常在塞車時,耳邊傳來陣陣碎念聲。老實說,聽到這碎念,讓我感到「塞車」更辛苦了。
後來我訓練自己,「塞車」時塞個口香糖,動動身體換個姿勢,林桑碎念時,便轉頭對林桑微笑……這一笑,林桑自己也意識到自己的碎念,反而也跟著我笑了……
有一天,我翻開《橘子禪》,讀到
「下次你碰上塞車動彈不得時,不要抗拒--抗拒徒勞無功;要放鬆坐著,對自己微笑……呼吸,微笑,享受當下那一刻,同時使車裡其他人也快樂。如果你知道如何呼吸與微笑的話,快樂就與你同在,因為快樂總是出現在這一刻。禪修的練習就是回到當下,與花、藍天、孩童相遇。快樂是輕易可得的。」
我從呷飯開始看見生活禪,而生活禪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