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在台中告別了好友,隻身北上求學。
一年後,好友問:「喜歡台北嗎?」
「從來沒喜歡耶,走在車站前的天橋上,身邊快速移動的步調,常常讓我喘不過氣來。」當時,台北車站前的天橋還沒拆除,每當走在天橋上,我緩慢的步調跟身邊的人總形成強烈的對比。不懂,這些人到底在趕什麼?
「但是你不覺得台北資訊發達、交通便利,要買什麼也都很方便嗎?」
這我承認,但我始終對台北這個城市沒有歸屬感,局外人的感覺非常強烈。
兩年後,好友也來台北深造。
當我倆相聚在台北時,我問好友:「喜歡台北嗎?」
「喜歡!……」
不記得當時好友說的喜歡的理由了,只記得當時自己還是不喜歡這城市,常常覺得這城市的人太冷漠。
說不喜歡,我也在台北待了十一個年頭,不可否認的,工作的便利性,讓我很願意留在台北。而期間所遇到的可愛友朋,更是除了工作外,居住在台北的唯一理由。
再過個幾年,好友婚後因故隨夫返回南部老家。
隔個一段時間,好友總會上來台北待個一兩天,然後再返回南部。
見面時,好友問:「你還是不喜歡台北嗎?」
「對呀!就是喜歡不起來……」
「我還是好喜歡台北,喜歡台北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大家各過各的生活,誰也不打擾誰;不像鄉下,街頭的人發生了什麼事,巷尾的人也馬上知道了,即使是件芝麻綠豆大的事,或是根本事不關己,無論怎麼的都有熱心的人四處傳播……」
很能體會好友的無奈,尤其當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建築在自己身上時,被放大檢視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啊,疏離感,從表面上看來這真是個值得喜歡的理由,怎麼我以前從沒想過呢?
定居新竹後,發現新竹人兼具傳統的熱情與現代的冷漠,是個新舊逐漸融合的城市。家所在的社區看起來是既親密又疏離的,我無意維持這份親密,鄰居相見,僅點頭以示好意,哪家發生哪些八卦,這一點也不重要。正因為家在新竹,而對新竹有了一份歸屬感,但還談不上喜歡,不過,新竹的步調不算太快,所以我一直適應的很好。
妳呢?妳好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