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30 09:01:39 | 人氣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撥開人生陰霾 讓陽光溫暖心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李委煌

笑臉綻漾,滿溢黝黑與陽光;十指展開,全是粗糙厚繭。

這雙手,挑磚、開計程車、賣早餐,養家活口且償還了千萬債務;

這雙手,也牽引苦難人走出禁錮心門,得見烏雲撥開後的清朗晴空。

年過半百,涂士光以幸福的「24小時全職志工」自居;

關懷慈濟照顧戶超過15年,他深刻體悟到...

即使想要付出,也有可能被拒絕;

但被拒時要鍥而不捨地去探究背後原因、甚或默默陪伴。

他不在意那些受挫的經驗,

因為比不上看到受照顧者漸能自立的欣喜;

頻繁接觸人間苦境,他不感到沉重,反而從中觀看自己;

日夜奔走,他只盼為暗角人生尋得一個希望…

帶著從區公所領來的「身心障礙鑑定表」,

涂士光早早便開車上路,從新店安坑駛往石碇方向。

約莫40、50分鐘後行抵台北縣平溪鄉;

這條路他已往返多年,近四年來,

常是為了獨居山上的阿樑(化名)。

這天,氣候異常清朗。徒步沿著山勢上攀近百陡階,

陣陣蛙鳴、潺潺溪流與清新空氣相伴;

放眼望去只見幾戶房舍疏落。

陡階旁彎腳處有間 四坪 大小的磚房,原是礦工宿舍;

阿樑十八年前遭繼父趕出家門後,

曾落難平溪火車站一段時間,隨後入住這間小磚房。

轉眼間,二十多歲青年變成有心理障礙的中年人。

涂士光慨歎阿樑得以結廬人間美境,

卻有長年自我封閉、離群索居的苦。

為了協助他辦理殘障手冊,涂士光帶他下山就醫、鑑定,

希望經由不間斷的探望,能鼓勵阿樑打開心門、走出幽暗。

尋訪窄門內的孤漢

民國91年,經鄰長提報,涂士光、黃淳英等訪視志工上山找尋阿樑。

車行於崎嶇山路,繞得眾人暈頭轉向後,終覓著他緊閉門窗的住處。

志工整整敲門半小時,卻不聞任何回應,直到大伙準備放棄離去,

才見窄門被推開一角……首次拜訪,他一句話都沒回答,

甚至往後一年多,見到志工他還是不說話,

但志工在門外等待開門的時間縮短了。

一次次的關懷與向鄰人詢問,志工們拼湊出阿樑的身世:

原籍嘉義,國中時父親往生,隨母親改嫁基隆;

無奈繼父又拋棄母子,母親、妹妹至今下落不明。

恨繼父無情、慟母親無能,

當年24歲的阿樑抱著自棄心理來到平溪山上,

成天窩在勉可棲身的磚房裏,不看報紙、沒有電話,

甚少與鄰居互動,幾乎與外界隔絕。

阿樑很少洗澡,任何人趨近,都能嗅到一陣濃重體臭;

屋內也是臭味薰天、蟲蟻漫爬。

儘管阿樑總是一逕地冷漠回應,但志工們仍頻繁探望;

兩年前開始每月補助生活費;2006年3月,

他竟然同意讓志工進入小屋整理。

那一天,25位慈濟志工扛著水電與木工器材及水泥,走過陡坡而來。

眾人分工合作:電線裝配、泥牆粉刷等,

還有人將鍋碗瓢盆洗淨歸位。

涂士光為阿樑剪髮與沐浴後,

阿樑聽到隔壁鄰居傳來的卡拉OΚ歌聲,

也輕輕地哼了起來……

這一天起,阿樑的小屋有了嶄新面貌,

除了神桌上的祖先牌位外,

冰箱、電鍋、瓦斯爐、櫥櫃、衣服、棉被……

都是慈濟志工送來的禮物。

自闢「市」外桃源

套上鞋襪,涂士光先載阿樑前往不遠處的平溪鄉戶政事務所,

領取日前為其辦理的新式身分證;

這趟外出,也能讓阿樑晒晒太陽、吹吹風。

途經社區一條小溪,流水潺湲,

不計其數的小魚悠游其間,遠望即清晰可見。

涂士光將車暫泊路旁,取得一片剩餘麵包,

讓阿樑塊塊剝下餵食。

奮力朝遠處丟去,麵包屑一旦落水,

成群魚兒便忽地散去又聚集……

阿樑專注望著此重複畫面,心頭若有所思。

距離門診時間尚早,駛往醫院途中,

涂士光轉往烏來郊區的一處舊屋,

讓阿樑就近在此先沖個澡。

涂士光將阿樑換下的舊衣褲送入洗衣機,

然後再拿一套全新衣褲給他。

這幢舊屋約有二十餘坪,門外又搭起大布棚。

長年關懷貧病案家,涂士光深諳現代人因搬家、

汰舊所丟棄的衣物、家具,可能是貧病家庭生活必需,

因此他自費租了個偏僻小屋當倉庫,

內外堆滿環保回收而來但堪用的電風扇、洗衣機、冷氣、吸塵器、

音響、除溼機、衣櫥、桌椅、床組等,小屋裏就像是個百寶箱,

任何生活所需物品皆能在此覓得,省卻志工為案家採買的費用。

舊屋倉庫外,一畦畦蔬果苗圃,都是涂士光平日休閒傑作:

油菜、地瓜、苦瓜、龍鬚菜、南瓜、玉米、百香果……待收成時,

他總會分送給案家或志工。

這個倉庫就像是個「市」外桃源,任何個案有需要,

涂士光都會帶他們來此挑選,又或是將物品載往案主家。

阿樑在此經過一番梳洗,換上藍襯衫、紅夾克,

像是變了個人;他們繼續上路,前往新店慈濟醫院。

乘著門診候診空檔,涂士光又手腳飛快地趕往健保局,

因為阿樑七、八年未曾繳過健保費,涂士光協助辦理健保還款事宜,

並由慈濟撥款代繳部分積欠費用,

同時也為阿樑辦理殘障手冊、申請低收入戶等。

感謝他不曾棄嫌我

阿樑這顆長年自閉的心靈,外人皆不得其門而入;

當初他對志工「半信半疑」,

不相信有人願意無求地給予陌生人溫暖。

但涂士光不在意阿樑的回應,

還鼓勵他「踏出去,海闊天空」;

對於這段如兄弟般,長年關懷的情誼,

阿樑側著臉說:「感謝他不曾棄嫌我……」

涂士光曾為阿樑找過餐館洗碗、工廠包裝、醫院清潔、派報等工作。

無奈,呆站著派發傳單他覺無聊;在醫院清掃無法抽菸;

在工廠吃中餐時討厭別人看他;

帶他去做環保回收又嫌「那是傻人才做的事,又沒有錢賺」……

無論應徵工作或做志工,阿樑總沒做幾天便藉口開溜了。

在涂士光的想法中,「只要還有機會,就不應該放棄。」

十餘年來,阿樑只是他接觸的逾千個案之一。

印象中,還有一對年約50歲的林姓兄弟,父母雙亡,

哥哥車禍受傷後,無法勝任粗工,礙於年紀已長,尋覓工作不順,

只能成天無所事事,和智能障礙的弟弟呆坐相望……

兩年前,涂士光前往探視,見兩兄弟全身髒臭、頭髮又長;

哥哥由於久久無法順利走入社會,又要照顧智障的弟弟,

成天猛抽菸,經濟陷入困窘,每天三餐啃饅頭。

涂士光頻繁探訪,以「搏感情」的方式與他們聊天;

在互動熟稔後,協助他們剪髮、洗澡、換新衣,

說服參與慈濟環保工作,作為重返社會的第一步。

每天清晨六點多,涂士光即出門開車到40分鐘車程外的兄弟家,

接他們到環保站。這些處心積慮終有成績,約半個月後,

兄弟倆因做環保而結交朋友,心情也因勞動愈見歡喜,

改變由內而外,全身不再髒臭。

見哥哥較有自信了,涂士光便帶他四處應徵工作,

只要有機會,都不願放過。

如今,哥哥在醫院擔任清潔工已逾半年,

他極珍惜這份工作,每天先騎車載弟弟到環保站後去上班,

下班後再接回弟弟。

過去幾乎自閉不語的弟弟,現在竟也會唱歌、跳舞,

進步的幅度教涂士光極感欣慰。

相較這對兄弟,阿樑不過42歲,也只是暫時的自我逃避罷了,

所以,涂士光不會輕言放棄……

咀嚼仇恨的滋味

從涂士光的家前往平溪鄉接阿樑,再繞往新店慈濟醫院,

一趟路花上一個多小時,耗油也不少;

早已習慣這些必要開銷的涂士光說,

每月開車探訪個案的油費、倉庫房租、電話費等,至少要兩萬元吧。

他其實不富有,只是很儉省自己,出門通常準備便當和開水,

衣櫃中最「正式」的一套衣服,就是慈誠隊的那套西裝。

涂士光具備鮮明的務實勞動者形象。

他的十指展開,全是粗糙厚繭;笑臉綻漾,滿溢黝黑與陽光。

他出生於台中大甲,自小就很能吃苦,

國小畢業後即因家貧不再升學,開始幫忙父母親務農。

18歲後獨自赴台北發展,在建築工地幫人挑磚,一塊磚一毛錢,

但若挑往四樓則薪水增為8倍。

乘著年輕就這麼扛了一年,一天薪水逾百元;

那年是民國五十九年,相較於一般人月薪千元,

他算月領高薪了。

20歲入伍前,涂士光已歷練過許多工作,

油漆、木工、水泥工……

退伍後帶著新婚的太太從故鄉來到台北開計程車。

認真打拚一年有了積蓄,他改經營小型商店、早餐店等,

同時投資按摩浴缸、三溫暖設備、藝術鐵門等事業。

38歲時,遭好友牽累背債千萬,人生面臨前所未有的低潮;

不意人生低谷尚未見底,好友又介紹了位林先生協助他投資,

這次他不僅被騙了300萬,還惹來黑道兄弟討債。

他賣房償還千餘萬債務,尚欠300多萬,

家中還有三名就讀國中、國小的孩子要扶養。

對於那位讓他雪上加霜的林先生,涂士光生起極大瞋恨:

「我都沒錢了,他竟還這麼騙我……」

思緒彷如脫韁野馬,日夜煎熬,他不斷咀嚼仇恨,

更決心親手「做了」對方,反正「大不了就被抓去關吧!」

調查好林先生的住址,摸清楚對方上下班會經過的地點,

涂士光打算覓得合適機緣,就躲在巷弄角落上前撲殺……

恨人心苦,助人最樂

準備動手的前幾天,涂士光清晨5點便起床,

前往新店五峰山散散步,鬆緩繃緊的身心。

他在山上順手旋開隨身收音機,

無意間收聽到「慈濟世界」廣播節目。

證嚴上人在開示中談及,自己的弟弟在軍中被同袍打死,

當時已出家的他,勸服俗家母親放下對兇手的憎恨,

甚至「以愛報怨」去關心對方。

上人以佛法開示因緣果報,令涂士光聯想起自己與林先生的因緣。

他原先已計畫好,這兩天就要動手了,

但剎那間,良知使勁一拉,將他心中煩惱、

深思數月的心魔給驅散了。

涂士光自問:「要不要放下?」

他當下決定「一切從零開始」。

畢竟,錢已拿不回來,殺人不也於事無益?

事隔16年,他依舊清楚當下胸臆間的感受,

就像長期緊繃後的全然鬆馳,心境頓如躍入大海般清涼。

下山時,只覺腳步輕快。

為了將煩惱與舊恨一筆勾消,涂士光拋棄公司剩餘股權,

結束所有投資事業,專心經營早餐生意。

那幾年,涂士光每天清晨三點半起床賣早餐,

生意做到中午,下午就忙著慈濟志工的勤務;

有時晚上活動結束,回到家只能隨意趴一下又得起身做事,

幾乎是犧牲睡眠時間來做志工。

這段時光,常見他為了志工活動的聯繫,雙手忙著炸油條,

肩耳間還得夾著電話講不停,一副拚命三郎的模樣;

每月他還得抽空親自登府,向一百多戶會員收取善款。

儘管志工活動忙錄,涂士光的生意卻很好,

連他自己也納悶,甚至不到3年就將債務全數還清。

民國89年,心忖孩子都已長大,他將早餐店收起,

開始一天24小時的「全職志工」,從事「利他」志業。

擅長製作美味水煎包的他,每逢義賣園遊會,

總是以拿手絕活響應募款。

經常陪同涂士光關懷個案的新店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吳芳茜,

稱呼他為「水煎包師伯」,並讚歎他長年為貧病者的奔走與協助。

慈善訪視的「啟蒙」

15年前,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不久,

一位老榮民帶著畢生積蓄返鄉,卻遭親友騙光錢財。

身無分文、無依無靠。老人家返台後幸運遇上一位好心人,

將他接回家同住,視如己父般照料。

後來,老先生因病住院,這一家人輪流看護,

將他當成家人般照顧,溫馨陪伴十年,直到老人往生為止。

收容老人的人就是涂士光,

那年民國80年,他剛受證為慈濟委員,

開始投入貧戶訪視工作;

4年後擔任志工小隊長,北從基隆,南至新竹,

都有他關懷貧病個案的足跡。

民國85年賀伯颱風重創台灣,

得知偏遠的新竹尖石山區有間小學師生受困月餘,

涂士光偕同志工許麗華,在道路勉強搶通後,

滿載米、麵、油、鹽等物資上山。

沿途柔腸寸斷,大小石塊鏗鏘擊向底盤;

但他一心只想到受困師生,歷經輪陷黃泥、車懸空轉之窘,

好不容易抵達學校,正在烹煮野菜果腹的老師,

見外援到來竟忍不住落下淚…

只要手邊有些餘錢,大半都會用在苦難人身上;

涂士光不吝嗇付出,不計較自己的得失。

投身訪視工作超過15年,問他記憶中最早、

最深刻的是那一個個案?

他說,當屬民國80年關懷的一戶人家了!

那年,在台北市民權東路有個家庭,老先生中風,女兒弱智,

全家就賴老太太照顧。

鄰人見她常在市場撿拾菜葉,便提報給慈濟關懷。

涂士光與志工前往探訪,老太太見陌生人上門,

不但破口大罵,還潑水驅趕。

第二次再去,同樣碰壁。第三次志工提著米、麵等食物再去,

老太太的口氣有些不同:「你們是誰?怎麼那麼煩啊?」

幾次往返後才知道,原來先前也曾有人來關懷,

卻騙去他們的戶口名簿等身分資料,莫名其妙淪為「人頭」,

這家人從此對慈善團體很感冒。

老太太說,他們很需要幫助,卻不曾有人真心關懷。

這個個案,成為涂士光訪視的「啟蒙」,

他深刻體悟到,即使想要付出,也有可能被拒;

但被拒時不能只看問題表面,

一定要鍥而不捨地去探究背後的原因。

沒有他,就沒有今日的我

過去生意失敗與負債的經歷,

讓涂士光在訪貧過程中若遇失意、喪志而想不開的個案,

總能以自身經驗鼓勵對方:

「無論遭遇什麼困境,只要不放棄,一定可以走得過去!」

曾經,路上巧遇那位「林先生」,

涂士光正想趨前招呼,只見對方心虛地一閃即逝;

當下他頓覺:「欠人錢,心真的很苦…」

對於往事,他已不再罣礙,甚至感恩那位「幾乎毀了他」的林先生,

「若無此苦痛的因緣與考驗,我可能就不會走進慈濟了。」

每週二,涂士光會在新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當志工,

為癌末病患舒適地洗個澡,陪他們到空中花園晒晒暖陽,

哼哼歌取悅大家。

日前,涂士光為一位老伯沐浴,

由於老人肝硬化且四肢無力,

得將全身軟綿綿的他挪到特製滑板上,方便躺著洗澡;

當要翻身洗背時,涂士光將老人的雙腳彎翹到適當位置,

再小心側身刷洗……

在心蓮病房服務,志工更需專業和謹慎。

光就洗澡而言,有些病患骨質疏鬆嚴重,太用力可會弄傷他們;

有些病患因癌細胞造成全身疼痛,志工需熟悉翻身、挪動姿勢;

有些病患傷口需要特別保護,移動前得繫好床上的安全帶等……

涂士光服務的同時,也在學習。

台長: 若無
人氣(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