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與快樂
每個人都在追求快樂的人生、美好的未來
大多數的人認為,只要擁有更豐富財富及物質,
享受更多的物欲生活,即可獲得快樂。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甚至是適得其反。
美國經濟學家的研究發現,
1970年後的女性愈來愈不快樂
──不僅美國也包括跨國性調查,
發現這現象廣泛存在。
1970年以前女性在社會資源的擁有上較男性落後
其快樂程度卻遠遠領先男性。
之後逐年下降,
1990年後男性與女性的快樂指數已無顯著差距。
客觀來看,1970年後,女性不論在法律、職場、
薪資、自由、教育程度及各種社會資源的擁有上
都快速提升,與男性的距愈來愈小。
客觀的數據都支持這論點,
且社會大眾無論男性女性都一致肯定地說:
女性在現代社會的處境已比過去進步許多。
可是,在「自覺的快樂」指數上,女性卻節節下滑。
也就是,雖然女性已經擁有更多的資源,
可是反而覺得,自已愈來愈不快樂。
此外,足跡遍及全球的西方媒體記者發現,
在貧窮的國家,不論男女老少,
很容易看見天真燦爛的笑容,反而生活得比較快樂。
但在物質愈富裕的國家,時常看到的卻是,
深鎖著眉頭與憂愁的臉孔,似乎活得很無奈與痛苦。
他不解地請教泰國高僧,得到的答案是:
「貧窮人只要基本生活得到解決之後,就容易知足,
少有分外的貪求,因此容易快樂。
很多富有的人『不斷貪求財富、享受物欲』,
心中少有「滿足」的時候,
反而招來更多更大的痛苦與煩惱。」
從古至今中外諸多實例來看,
藉由追求物欲的滿足所達成的快樂,
不僅短暫,且不易獲得,卻也容易一再失去快樂。
而且欲望越大,所引起的痛苦也就越深。
時代的普遍現象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人類競爭越來越激烈、越快速,
快樂好像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M型社會,窮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窮,
很多人連基本生活都有問題。
賺錢的老闆,不停地探索與研發新材料、新技術,
擔心若跟不上科技或市場的腳步,
公司可能就會面臨嚴重的虧損。
上班族不斷進修、加班打拼,
許多是為了升遷或免於被裁員。
做了高階主管,為了維持績效不斷成長,
常得用超過身心的負荷去換取。
生活壓力大,不孕症的人越來越多;
反而能受孕者,卻因為經濟無力負擔,
墮胎的人也越來越多。
全世界都在追求經濟成長,
因為過度的追求物質享受而大量耗用資源,
所造成的污染,導致氣候異常變遷與全球暖化問題,
也開始讓世人憂心起來…
這個時代,似乎普遍心苦…
焦慮憂鬱的人越來越多,家庭、社會、政府、
國家…,好像都處於同一個「氛圍」下。
幾手所有人都在拼、都在努力!
希望能擺脫現前種種身心逼迫的苦。
賣命賺錢、併購拓展、為取得石油發動戰爭、
把糧食當生質能源燃料…,
大部分人都在期待,
會有一個美好理想的未來在等著我們,
而那時候,就可以得到快樂幸福。
然而,
不管獲得了多少物質、財富、地位、名聲、權勢…,「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那樣的童話結局,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
更大的欲望,帶來更多的痛苦與憂慮。
生命與心靈的品質,並沒有因為科技、經濟、
醫療、制度等大幅改善而「同步提升」。
事實上,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
幾乎都是在為未來的期待做準備,
希望未來能在高度競爭的社會立足...,
都是冀望未來「離苦得樂」「安心」地日子。
所以,「安心」是大多數人追求的「根本」,
也是生命與心靈品質提升,不可或缺的指標。
安心的基礎
這個時代普遍的不安現象,最明顯直接的證據,就
是憂鬱症人口不斷增加。
據中央健保局資料統計,18歲以上的憂鬱症發生率,
從1998年到2004年短短的6、7年間,竟攀升近3倍;
盛行率更成長近7倍。以此推估,
全台約有100多萬人生活在憂鬱的陰影下。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警告,
二十一世紀,「自殺」將成為人類第三大死因,
而自殺的主因就是憂鬱症。
憂鬱症的現象,
並非只發生在貧窮、失敗、困苦…等族群,
即使富裕、成就、順遂的一方,
同樣也難逃憂鬱的侵襲。
一位留美博士,擁有世人稱羨的條件:
好丈夫、好兒女、好學歷、好職務,
名下有幾棟價值不菲的房產,
擔任大公司的高級主管,每年出國旅遊好幾次,
本身又才華出眾,但她卻活得不快樂,
時常想結束自已的生命。
一位家境優渥,且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留學歸國碩士,
卻選擇自殺身亡,只留下一句話:
「我活得不快樂。」
活得沒有意義與價值,
是普遍出現在現代社會的精神危機。
憂鬱症的浪潮及自殺現象,
正顯露出生存價值的崩潰。
這是我們必須嚴肅去面對,
與急尋解決之道的重要課題。
如何定位「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
不論古今中外,永遠是重要的課題。
唯有正確定位這兩個根本問題,
人生才能真正的安心!
口述/ 周易之
整理/ 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