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如果幼兒園是教育的搖籃,小學就是教育的啟蒙場所,國高中是教育的動物園,大學則是教育的遊樂園,社會是教育的失樂園,補習班是教育的羅馬競技場。
不管學校是從低矮的老舊教室翻新成玻璃帷幕的教學大樓,亦或是,悄悄地被整併,消失在記憶裡,埋藏在歷史裡。
不管在學時間多長,一旦從學校畢業後,人們離教育漸行漸遠,即使孩子開始上學,即使自己是老師,那也只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不是為了自己。
你還記得小學長什麼樣子? 怎樣的校園才是最美?
是像水果日報「今日我最美」,去搜尋學校裡那個老師最漂亮,哪個學生更清純嗎?
還是那個建築物很新潮,比誰摩登,誰更有設計感?亦或是,哪個學校很復古懷舊,磚瓦間夾雜時間的謎味。
今天經過雲林縣水林鄉的水燦林小學,才勾起我對小學的鄉愁,它並不是我的母校,因為我的母校在無數改建、增建後,早已面目全非,校園的特色被人工痕跡抹殺殆盡。
鹿是水林鄉的代表動物,可以遙想...在福爾摩沙這個蕞爾小島未開化前,大野原上到處都是奔馳的鹿群,「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水燦林國小校徽上也有鹿角圖像,新校門的入口公共藝術也是鹿群,現在於水林鄉的水北村及灣西村仍有零星的梅花鹿養殖。
從四湖鄉的鹿場村到水林鄉一帶,據傳荷據時期,平埔族洪雅社人與荷蘭商人交換鹿皮。
進入水燦林小學,映入眼簾的花台,裡面沒有五彩繽紛的花朵,你沒看錯....是玉米! 長的比國小孩童還高的玉蜀黍。
每個班級教室走廊前,都有一個花台,但它往往不長花,而是長菜。這個班級是名副其實的「玉米班」。
另一個班級,洗手台旁的花台,長出了「
蕹菜」,就是市場裡、餐桌上常見的空心菜,清脆可口的根莖類蔬菜,快到了可以收成的高度,學生們都虎視眈眈,但沒有人會去偷拔,因為老師會將收穫平分給同學,它們不只好看,還很好吃。
跨過另一間教室,數步距離,我從菜園瞬間來到果園,這裡種出「士多啤梨」它不是真梨,而是草莓神氣的洋名,因為嬌貴,長的也不多,是班會上經過民主投票程序後,多數女同學的決定, 從栽下種子那一刻....還正在殷殷期盼..鮮紅欲滴、酸酸甜甜的相思果滋味!
二樓下午向陽的這個班級,有一片純淨的紫色,不說,你還以為是「神農獎」農夫種出來的呢!
老師興高采烈地分享,手裡握著「小紫的成長日記」,裡面沒有記載催熟的魔法,只有努力與學生意外發現的祕密。
隔壁的絲瓜班,也不落人後,築起小小棚架,讓絲瓜展現順藤蔓延而上的生命力,專業的用袋子包起的幼瓜。
在這裡,沒有上班族桌面上那些號稱療癒的塑膠玩具,只有卻處處充滿綠意,笑聲,療癒的氣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