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07 11:59:29| 人氣1,20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戰鬥陀螺(續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位業界的年輕人向大兵訴說了一件心事,因為同單位有另一位留美回來的同事,由於他們兩人家世、學經歷、年齡等都差不多,又都是公司主管與同事們十分看好、積極又努力的好員工,於是公司裡盛傳他們兩人是競爭者,彼此存在著「瑜亮情結」,這樣的狀況讓他們兩人相當困擾,不僅見面尷尬,私底下更讓彼此都興起不如求去以成全對方的心態。

大兵可以感受到這個小青年心中的困惑與無奈,於是便想起了幾個故事:

在戰國時代末期,到秦亡、楚漢相爭這個時期,張耳和陳餘兩人是同鄉,也是地方上頂頂大名的賢能之士,兩個人互相鼓勵切磋,相約成為生死與共的「刎頸之交」,他們胸懷大志,甚至因不想成為暴虐的秦朝官員而改名換姓、遠走他鄉。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張耳與陳餘先是輔佐最早領導抗秦的陳勝,提出尋找各國貴族後裔稱王,來增加秦國的敵人與自己的同盟,並收攬人心的大策略;經過一番分分合合與纏鬥,張耳與陳餘就扶植趙國後裔趙歇為趙王,由張耳擔任宰相,陳餘擔任大將軍,一起攻掠故趙國的土地,與各國聯軍一起對抗秦國。

不久之後,由秦將章邯領導的軍隊攻破趙國都城,張耳與趙歇只好逃到鉅鹿城堅守,陳餘則是往北方收集兵勇數萬人,集結在鉅鹿城北方,與駐紮在鉅鹿城南方的秦軍對峙。秦軍攻勢猛烈、兵精糧足,但鉅鹿城中逐漸缺糧、難以持久,張耳緊急派人向陳餘請求救援,但陳餘認為自己的軍隊絕對不敵秦軍,因此遲遲不敢前進;不僅如此,當時各國援兵都已到達,但也都只能駐紮對峙,沒人敢向秦軍挑戰。

幾個月過去了,城中的張耳知道已無法支持下去,開始怨恨陳餘,再派出親信來找陳餘,責備他說:「我們兩人不是刎頸之交嗎?現在趙王和我馬上就要殉難,你擁兵數萬卻不肯相救,還說要同生共死!如有誠信,為何不一起和秦軍同歸於盡?何況還有一點勝利的希望。」陳餘回答說:「我就算進兵也救不了趙國,只是讓軍隊平白犧牲。且我之所以不和你一起死,是為了將來可以為趙王和你報仇,今天一定要一起犧牲,就像拿肉去餵老虎,有好處嗎?」

無奈的陳餘後來抵不住張耳親信的逼迫,只好派五千人隨張耳的親信攻擊秦軍,果然全軍覆沒,無一人幸免。

此時楚國由大將項羽率領的援軍終於趕到,就在各國聯軍眼前,獨自衝鋒陷陣殺向秦軍,一舉將秦軍擊破,各國將領看得目瞪口呆、毛骨悚然,從此奠定項羽勇冠群雄的威名。

鉅鹿之圍解除之後,張耳與陳餘終於可以相見,張耳再度責怪陳餘見死不救,並且問陳餘他那兩個親信的下落,陳餘回說他派五千人隨那親信攻擊秦軍,但全數陣亡無一生還。張耳此時已不再信任陳餘,認為是陳餘將他的親信殺害,數次逼問之下,陳餘終於翻臉說:「沒想到你對我的怨恨這麼深,你以為我是為了這顆將軍印信嗎?」便將印信解下推給張耳,張耳當場愣住不知所措。

不久陳餘去上廁所,旁人就遊說張耳說:「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您若不接受,反而會生出災害,趕快拿了再說!」(好熟悉的一句話,現代版居然也有!)張耳於是收了印信,並納編陳餘的部隊。陳餘上完廁所回來,看到印信已在張耳身上,既然如此絕情,便憤而離去,帶著自己的親兵數百人另求出路。

後來張耳隨項羽西進入關,秦亡之後,項羽大封諸侯,將張耳封為常山王;由於陳餘已自立門戶,並未隨項羽入關,因此僅封給陳餘三個縣。至此陳餘與張耳嫌隙更深,便向齊王借兵攻擊張耳,張耳兵敗逃亡,投靠了剛從四川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入關,將與項羽一爭天下的劉邦。陳餘則被封為代王,但仍留在趙國擔任宰相輔佐趙王。

劉邦準備向東襲擊項羽,派人號召各國派兵參戰,陳餘要求說:「漢王必須處死張耳,我們才要出兵。」於是漢王劉邦只好找一個長像酷似張耳的人(名叫倒大楣),斬首送給陳餘,陳餘才出兵助戰。結果劉邦聯軍被項羽打敗,陳餘也發現張耳並沒有死,一氣之下就背叛劉邦。

後來韓信向劉邦請兵要掃蕩華北各國,劉邦便派張耳率軍跟隨韓信,兩人領軍攻入趙國,此時陳餘已因怨恨而腦筋僵化,被韓信以「背水一戰」之計擊破,當場被韓信和他的知己俘虜斬首。

張耳與陳餘這對生死之交,因為立場與思考模式的不同,逐漸產生信任危機與利益衝突,到最後演變成必除之而後快的死敵,不僅結局可悲,其愚蠢更讓人嘆息!

日本有一套漫畫叫做「聖堂教父」,描寫兩個男人從小立志主宰這個國家,於是約好分頭進行計畫,一個努力成為政治人物,逐步掌握政府;另一個則加入黑社會,努力發展惡勢力。兩人互相應和、彼此支援,最後終於各自爬上巔峰,聯手主導國家。這雖是虛構情節,但比之張耳與陳餘的故事,更加讓人神往!

大兵曾聽人說,有兩個好朋友立志在大企業中出人頭地,於是每一天各自都要背地裡向人說對方一句好話,長久下來,無論主管或同事都相信他們真的都很優秀,而且認為他們都心胸開闊、不相妒嫉,將來一定很有做為,果然兩人幾年之後都位居高位,但心底卻都藏著共存共榮的默契。

於是我對這個業界的小青年說:「與其有「瑜亮情結」,為何不能有「劉關張之義」?既然你們彼此欣賞,何不找機會坦然相待,成為知己好友,一起在事業上彼此鼓勵合作、互相扶持、攜手邁向成功。這個時代已不是個人英雄可以成就事業,必須要有志同道合的團隊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成為事業夥伴與好友,比當做競爭對手來得有趣不是嗎?」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在另一個場合又遇到這兩個小青年,他坐在我身邊對我說:「大兵大哥,聽了你的話,我們有一次一起出差,我們都坦誠地說出心裡的感覺,現在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先前的困擾都沒有了,我們要一起合作共創未來,謝謝你!」

戰鬥陀螺的故事,在這裡又找到一個印證,不亦快哉!



註:插圖是嶽麓書院匾額「斯文一派」。

台長: 大兵
人氣(1,20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電視人之緯來 |
此分類下一篇:鋼之鍊金術師
此分類上一篇:嶽麓書院

1
人物好冷門喔

不過有這段片段的了解

秦末到漢的故事終於連接起來了
2009-10-30 18:57: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