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進黨大老級人物沈富雄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不時奮起—諤諤之士的快意人生」,敘述他的人生哲學和從政的重要記事;沈富雄向來以雄辯、正直與操守聞名,堅持真理、擇善固執、懷抱勇氣,在現今的政治圈中特別顯得突出,不管顏色如何,他都是值得讓人尊敬的政治人物。但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沈富雄,要說的是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報了楚國殺父兄的大仇,也幫助吳王成為當代霸主,史記中說:「當是時,吳以伍子胥、孫武之謀,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由此可見伍子胥並非只為自己的復仇計劃設想,而是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目標結合,與吳王闔廬君臣之間搭配良好,各取所需。
後來吳王闔廬在攻打越國時被越王句踐擊敗,受傷不治,太子即位,就是吳王夫差;夫差任命也是由楚國亡命前來的伯嚭為宰相,伯嚭與楚國的費無忌一樣,是個卑鄙的無恥之徒。吳王夫差立志要報殺父之仇,在門口安排一個人,每次出入時,那人就問:「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嗎?」夫差就回答:「不敢忘!」藉以時時提醒自己,兩年之後終於出兵擊敗越國,將越王句踐團團圍住。
越王句踐派文種以重金賄賂宰相伯嚭,希望伯嚭說服夫差談和,願意當吳王的臣子,伍子胥立即勸諫說:「句踐為人能夠忍辱吃苦,今天若不將他消滅,以後一定會後悔!」無奈吳王夫差耳根子軟,最後還是聽從伯嚭的建議,與越國談和。
後來齊國君主齊景公去世,高層發生爭寵鬥爭的內亂,吳王夫差趁機舉兵北伐齊國。伍子胥又勸諫說:「句踐吃飯只吃一道菜,對臣民關懷呵護倍至,是希望未來有所圖謀。此人不死,必有後患。越國的存在,才是吳國的心腹之疾,大王應該先處理越國,再謀取齊國,才是正確的策略。」吳王夫差仍舊聽不進去,發兵攻齊,獲得勝利,於是更加疏遠伍子胥。
越王句踐不斷的賄賂宰相伯嚭,伯嚭便時時在吳王身邊咬耳朵,強調越王句踐的忠誠與順服。幾年之後吳王夫差又要北伐齊國,句踐還派兵支援,伍子胥再度力諫:「越國真的是心腹之患,不可以相信他虛偽而美好的說辭。攻打齊國拿不到任何好處,請大王優先處置越國,否則將後悔莫及!」結果當然一樣,伯嚭當紅、吳王重聽。
夫差不但堅持要攻擊齊國,還故意先派伍子胥出使齊國,臨行之前,伍子胥對兒子說:「我幾次勸諫,大王都聽不進去,我可以預見吳國要滅亡了,你和吳國一起滅亡沒什麼好處。」便將兒子託付給齊國的朋友。
伯嚭利用這個機會,進讒言給吳王說:「伍子胥為人暴烈殘忍,他的怨恨會造成大禍;他因為計謀不被大王採納,所以心生怨恨,希望齊國能打敗大王,來証明他的判斷正確,而且我派人暗中監視,發現他已將兒子送到齊國,此人在國內不受重視,就倚靠敵人;自以為是先王重臣,得不到重用就發出怨言,請大王早日處理他。」貌似英明神武的吳王夫差回答:「我也是這樣懷疑。」
吳王夫差派人送了一把劍給伍子胥,將他賜死,伍子胥仰天長嘆:「唉!讒臣伯嚭為亂啊!我讓你的父親成為霸主,又幫助你即位稱王,你說要跟我分享吳國,我都不想要,你今天竟然聽信讒言來殺害忠良!」就對家人囑咐說:「在我的墳墓上種一棵樹木,以後可以給吳王做棺材;把我的眼珠挖出來,懸掛在城門上,讓我可以看到越國的軍隊進來消滅吳國。」然後自殺。夫差聽說以後大怒,就將伍子胥的屍首用皮革包裹,丟到河裡,讓他什麼都看不見。
後來越王句踐果然趁夫差攻擊齊國,戰況陷入膠著時,出兵攻入吳國,最後徹底擊敗夫差,消滅吳國;夫差死前才後悔說:「沒有臉見伍子胥。」越王句踐也立刻將伯嚭處死,因為他深知這個卑鄙小人收受賄賂出賣自己的老闆,將來也必定是個禍害。
這個故事除了讓我們再度見識到如伯嚭之流的政客,是一副怎樣猥瑣難堪的嘴臉之外,也更突顯像伍子胥這樣的諤諤之士,是如何直言力諫,展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道德勇氣,至死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一種擇善固執的倔強。有學者認為伍子胥將兒子託付齊人是招來殺生之禍的原因,但也有學者認為從他安排兒子到齊國之時,就已立志要以死勸諫吳王。無論如何,伍子胥之死雖然悲涼,卻擲地有聲,更見正直剛烈的風骨及無私宏觀的遠見。
通常勇於直言及提出遠見的人,大都會被視為是外星人,容易被形容是理想過高、不切實際,能真的聽進宏觀大策略的老闆更是少數,而那些巧言令色的弄臣,則可以藉機搬弄是非、曲解栽贓,以達到爭寵和打擊異己的目的,以致於歷史與職場中像伍子胥這樣的卓越策略規劃家,大都成為令人扼腕的烈士。
然而如果這些「外星人」有幸得到長官的支持,通常還有幾種結果:一是擺明欺騙社會、自以為是的「失敗者」(沒有成績),二是危言聳聽、浮誇不實的「表演者」(成績平平),第三則是扭轉乾坤、創造奇蹟的「成功者」(創造驚人成績)。創造時勢的英雄千古難尋,唯唯諾諾的馬屁精卻隨處可見,而雄圖大略、胸懷千里的明主一樣不可多得;諤諤之士如果有幸遇見明主,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才會有改寫歷史的契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