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到你的時候,
覺得你的背影很孤單。"
一位朋友如是說。
原來在別人眼裡,
一個人的我看起來是孤單的,
我一直不曉得。
曾幾何時,
我習慣一個人做任何事,
到任何地方。一個人吃飯,上課,
上圖書館,上班,逛街...
只要是一個人能做到的事,
我不假思索的選擇獨自進行。
我知道自己是需要朋友的,
了解自己有多在乎友情這玩意兒,
但猛然回頭一看,
原來我一個人走了好長一段路,
完成了許多事。
在這個環境裡,對朋友有任何期望都是奢侈的,
大家有各自的事要忙,也自私。
高三的老師曾經感嘆的對我們說,
好好珍惜高中的朋友們,
因為上了大學,你再也交不到好朋友,
大家是冷漠的,是表面的,自私的。
那時我在心裡嗤之以鼻,
一心認為大學才是一個能找到許多志同道合夥伴的地方。
三年封閉的大學生活裡,我早已體會到老師當時話中的意思。
在這個奇妙的封閉校園內,異性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同儕可有可無,
大部分的人除了上課以外,其餘的時間幾乎都用來與另一半相處,
要找一個身邊沒有男女朋友的人,簡直是少得可憐。
身邊幾個還不錯的朋友,除了一個是單身女子,
其他幾乎都與男友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吃飯居住分秒不離。
我厭惡這樣的生態系。
短暫的幸福能代表什麼?只有友情亙古不變。
現在的人似乎不能明白這點。
對於友情這東西,在跳離框架後看得更清楚,
人們總是害怕孤單,而愛情是解決孤單的最快方法,
吃飯不愁沒伴,做什麼事再也不用害怕是一個人,
一個人很寂寞,大家說。
那麼愛情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解決寂寞?
我寧願選擇不要愛情。
有時候好想家,但是或許是想念老朋友也說不定。
每次回去,大家總是迎合著我,抽出時間來見面,
問我想去哪,想做些什麼,吃些什麼,
老朋友們總是貼心,每次回去都好感動,又重新找回對友誼的信心。
老朋友是不會為了約會而拋棄朋友的,只會為了朋友重新安排時間,
這樣的朋友才符合我對友情的定義,重色輕友的人總令我不齒。
有時想想,或許是自己對友誼要求太多,才會總對它失望,
愛情之於我,遠遠落後在友情後頭許多,每個人總有自己在乎的東西,
想珍惜的事物,我找不到什麼是比親人和朋友更值得珍惜的了,
縱使有時候會感到失望。
過多的失望累積起來,讓我發展出另一套衡量友誼的標準,
或許應該是說,比原先的降低了許多的標準。
大家自私的時候,我對自己說,這是人性,是理所當然。
大家對我有所付出的時候,我在心裡感激涕零,認為這是友誼的恩賜。
大家對重要的日子健忘的時候,我說算了吧,自己的記性也好不到哪去。
這套度量衡實施以來,心裡輕鬆多了,不對友誼抱存期望,就鮮少失望,
但是心裡面,卻空蕩蕩的。
把自己的某部分感知抽離,心裡少了一塊似的,空空的,不怎麼踏實。
但是我卻想不出該如何補起這個缺口。
在人們眼中人緣好的自己,能與任何人攀談的自己,認識太多人的自己,
卻不是一個真正的完整的人,她少了一部分,而且是被她拋開的。
少了那一塊,她說她感覺不到太多的寂寞,
寂寞是相對的,少了相對的熱鬧以及對熱鬧的期望,就不會感到寂寞了。
有時候奢望友誼不可靠,只有靠自己。
並不是否定友誼的價值,只是有時候要降低對它的期望以及高標準,
不是每個人都將朋友擺再第一順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