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4 11:26:15| 人氣5,096| 回應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違 與 色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在許多面向上,常常比中國還中國。談及家族與孝道,大約就是其中翹楚。

作為諸多研究生們的老師,我有很多機會瞭解現代家庭關係的變化。我的研究生們,比之我當年念研究所時,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選擇,但他們也承受了更大的競爭和壓力。萬變不離其宗的,往往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和子女自我對孝道的要求。

前兩天,一位相當認真、已經擁有律師資格的孩子決定繼續投入國家考場,理由無他,家人認為「司法官」才是法律人歸途之「正宗」,「律師」不過是高級「訟棍」而已。無獨有偶,昨天一個孩子滿腹委屈的告訴我,他努力地寫SOP和申請材料,終於申請到美國前十大法學名校,未來要當我的學妹,去D城唸書,他欣喜地告訴家人這個消息,但他那同樣留洋名校的父親,只知有哈佛而不論其他,對他的申請結果非常不滿意,認為D大是個從來沒聽過而處於鳥不生蛋之處的學校,全然否定這個孩子努力的心血,孩子非常傷心,但看到父親如此失望,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很多人的眼中,這些孩子可能被冠以不知足的罪名,但我深刻的明白:考不上、成績不好是痛,但被認為是學業順遂的孩子,往往也有他們的煩惱,質不同,很難說哪種痛苦輕哪種痛苦重。家庭往往影響了我們人生前二十年的成長,如果他們來找我,而我僅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等語勸慰,其結果必然和沒講一般,對解決他們的困境無所助益。

孔子因材施教,對孝道曾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認為要對父母「無違」與「色難」。前者指的:生、死、葬、都要以「禮」為之,要「尊敬」父母,不要違背父母的心意,後者指的是:除了奉養父母之外,更要「和顏悅色」,從心底覺得這是一件應做且做得愉快之事。我的解釋是,無違者,順也,色難者,孝也,合起來,大概就是儒家對孝順的要求。

我曾經和陳大牛討論過孝順。陳大牛的觀察是:孝和順難以兩全,他對父母是「順而不孝」,而我對我的父母是「孝而不順」。陳大牛不是個話多的人,但講出話來常「擲地作金石聲」。仔細分析陳大牛的觀察,是挺有道理的。

陳大牛是一個從小別人都認為他「很乖」的孩子。除了核心堅持(比如吃素、比如修行、比如對品格的要求、比如對事情的預先規劃安排等)他對許多事情沒有太大的意見。我要嫁給他的時候,人人都說我好命,丈夫脾氣好。但事實上,陳大牛是一個對核心堅持毫無妥協空間的人,因為認識他很多年,我聽到別人說他很乖,都在心裡偷笑。他外軟內硬的性格,其實並不如外表的溫文儒雅。對父母也是一般。據他自己說,在他的父母還在世時,他或許不會直接以言語或行動反抗父母的要求或期待,但會用他的方式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且,絕對是堅持到底而毫不留情。同時,他又不是會花言巧語的人,晨昏定省噓寒問暖之事,我後來才知道,他竟然幾乎沒有做過。

至於我,我是一個從小就很有自己想法的人,自小到大,最常說的兩個字大概是:「不要」。小時候沒有什麼主動權,只能被動抗拒別人加諸在我身上的行為,因此「不要」可算是小孩子自我權力的展現。我相信我的父母必然也曾頭痛過,但我認為,要講這兩個字,就要有能力承受背後的代價,當我的父母看到我堅持且悠然地走著選擇的路,他們的態度變會逐漸軟化,轉而支持我的選擇。

這樣的過程講來輕鬆,當然做起來也是條漫長的道路。

比如之前我有幾個回到台北城工作的機會,我都拒絕了。我當然知道台北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在許多文教資源上,風城可能無法相比。何況我的父母在台北,他們已經逐漸年老,我先是留學,之後又遷居風城,他們必然心裡期待我有一天回到他們身邊,處於最好天天都可回家吃飯的距離。

但我的教育實驗還在進行,我和陳大牛創造一個新的法學典範的理想正在一步一步的實現,我不想因為個人的因素就此放棄。但,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意志有多麼堅決。

直到上週,我拒絕了一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台灣法學教師都絕對會接受的「錢多事少離家近」(此家指的是我父母的家)的工作邀約。我的老師很驚訝地問我:你是否經過深思熟慮?我回答:是的,我經過深思熟慮。

我拒絕,因為我不想半途而廢,這個突如其來來的工作機會,或許是很多學者夢寐以求的終點,但這並不是我進學術圈的目的。若論賺錢多和離台北近,我根本就不必出國,早在七八年前,我已經過著這樣的生活了。何況,陳大牛在風城,對我來說,父母家是我永遠的故鄉,但我和陳大牛在一起的地方,才是我的家。

我還在找機會告訴父母這件事,我當然知道他們一旦聽聞,必然會心生失望,但我也知道,以我對他們的愛和他們對我的愛,最後也必然會同意我的選擇。

衣沾不足惜,「無違」對我來說,是無違自己的本心。過程或有艱辛,但父母也是需要教育的,每個人都是自主的個人,而不是實現他人理想和期待的替代物,雖然改變需要時間,但不能不去做。

我有自知之明,既然「不順」,那就應該「非常孝」。我愛我的父母,勝過任何人事物。既然不和父母同住,從二十四歲開始工作獨自在外起,我每天都會打電話回家,迄今無間斷。

我認為我的父親和母親,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他們都僅是台灣社會的小市民,父親家道中落,曾經淪落到要幫家裡賒米、賒藥,母親家更是赤貧的佃農,由寡母外婆一手扶養三個孩子長大。他們在困苦的年代,從雲林的鄉下來到北城打拼,努力參加各種考試博取社會階級的流動,做著本份的工作,正直認真的生活,看到他們,就很清楚知道台灣這一路是怎樣走過來的。

我沒有見過比我父母更愛孩子的爸媽。他們強大的愛,使我的性格得以自由發展,他們的包容與寬諒,使我的人生的廣度和深度得以無限拓展。雖然,我和他們也曾意見不合,也曾有溝通障礙,但我總能克服「色難」,讓他們知道,即便我的選擇他們再怎麼不欣賞,但我對他們的尊敬和愛,從未因此減少過。

對我來說,從心裡而升起的孺慕之情,是我很少對父母有「色難」障礙的原因。

我的父母都是公教人員,大概從來沒有指望我去華服美屋伺候他們盡孝道。尤其當我拿到博士後,選擇了一個月薪不到六萬的教授工作,他們反倒還盡力替我張羅買房買車,怕我流落風城街頭。他們對陳大牛,更是照顧備至。陳大牛什麼都說「好」的性格,大概也多少彌補了我爹娘一天到晚聽我說「不要」的沮喪傷口。

既然我們一輩子無法像崇尚個人主義的美國人一樣,那麼就該認清現實,父母和我們的關係是一輩子的,如果不能及早建立融洽的相處方式,到得後來,即使逃到天涯海角,還是得承擔關係不良的苦果。

我當然相信「天下仍有不是的父母」,但也相信,許多的時候,還是「不是的子女」多些,而更多的時候,並不是「誰的不是」,而僅是大家的觀念不同。這種時候,只要彼此的愛是足夠的,時間和教育,是絕對可以化解的,完全看作子女的人願不願意下這樣的功夫而已(等待和溝通當然是為人子女的責任)。

我知道我的學生們所遇到的,只不過是衝突開始的第一步,未來,當他們打算飛得更高,飛得更遠的時候,在婚姻、事業、住居所、甚至生育教養子女的種種問題上,都可能會有新的衝突來臨。但危機就是轉機,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關係之一,絕不亞於愛情。你若輕視他,以後便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可惜台灣的年輕人,寧願花三小時與愛人講電話,不願花半小時好好與父母傾談。

我無法全然無違,於是我盡量做到和顏悅色。我希望我的學生們,也能漸漸摸索出適合他們的方法。

台長: 凌台大
人氣(5,096) | 回應(1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陌生人
我當林師新文章第一個。
寫得很令人省思喔~~~~謝謝林教授~~~
談到對孝順,我既不是孝而不順,也不是順而不孝;我是既孝且順,或既不孝且不順,至於孝而不順或順而不孝對我來說都很難,特別是孝而不順。
ps:如果說非要打從心底的服順才是順,那麼大概很多都不是真正的順,我是覺得不需對順有這麼大的要求,因為雖然違了心意,但至少是順了父母。
2008-02-25 15:16:37
兩難
無違和色難其實都不容易,
有時候代溝也不是溝通就能處理的。
但是親情就是這麼一回子事,
再怎麼不愉快,
最後還是會血濃於水的。
2008-02-28 00:45:40
WCL
林老師的說法,如‘父母家是我永遠的故鄉,但我和陳大牛在一起的地方,才是我的家’ˋ‘「不是的子女」多些....完全看作子女的人願不願意下這樣的功夫而已(等待和溝通當然是為人子女的責任)’等等,在傳統觀念為基準的詮釋立場,相較於文首的學生,中國成分可說不遑多讓。而這種若隱若現的觀念,其實不是簡單的‘理性溝通’可以輕易解決的地方。進一步來說,純粹理性是‘理性溝通’的絕對條件,但中國人自古以來沒有‘由衷地’重視過純粹理性場域,相關說法其實正是在實踐上有極度的困難之處,猶待以‘親情美學’解決。
對於‘新的法學典範’及相關的雄心壯志,在下表示欽佩。但若以實踐關懷層面而言,個人認為:‘法治’在漢字文化場域中,除非有哲學層面突破性的轉折並風行草偃,否則是‘不可能’的。(這是有中國思想觀念研究上的基礎的。)在此建議,以一般研究計畫的角度看待‘新的法學典範’即可。
2008-02-29 11:16:57
凌台大
一、是啊,我想我也是受儒家孝道影響很深的人。但盡力在自我實現與孝順父母間取得一個平衡吧!

二、我和陳大牛是希望能有新的法學教育的典範,不是針對法學本身而言。不過反過來說,台灣長期「法學家」過剩而法學教育家不足,這也是事實。所以才會希望從教育去改變台灣傳統法學教育的問題。
2008-02-29 13:44:20
fingerboy
老師:

妳會用什麼角度希望你的孩子未來待你
當媽會妳就會改變心態吧
畢竟當事人不同於第三人
2008-03-13 17:39:22
凌台大
這是很好的問題,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正因為自己體認到懷孕的辛苦、以及將來的撫育的付出,我覺得自己更應該提早有這樣的認知。孩子是一個生命的主體而不是客體,我當然希望我有一個貼心而懂事的孩子,但如果他在人生的選擇上與我不同,我的態度是應該強硬的自以為是?抑或是早早開始練習學著尊重不同生命的自主權?我想,我會選擇後者。

當父母,也是一門困難的功課啊!孩子,是可以教導我們很多東西的,看我們願不願意去學習。
2008-03-13 18:22:19
路人
停車暫借問?!
陳大牛是那位卓越師表?
在有些文章裡像一應百諾的僕人?
在有些文章裡像活命不可缺的氧?
陳大牛倒底是誰?
2008-04-27 19:53:32
上班族
對我而言
這個題目的解決就是:
考上就皆大歡喜了^^&quot

BTW
老師
最近公佈考試會附法條
那麼記憶型的題目可能就不會再出了是不是?
是不是考古題都沒用了?
要怎麼準備呀?
是不是會偏重學說和實務見解呢?
2008-04-28 09:49:54
凌台大
給上班族,其實這幾年的考題已經很多都不是在考法條了,許多實例題與分析題,應該才是準備的重心。考試本來就應該要附法條,我們是在考律師和法官,並不是在舉辦法條背誦大賽。我相信這樣的政策必然也會影響出題,讓出題的老師多花點心思,不要老是出些沒有營養的題目。

給路人,陳大牛是我的丈夫、也是我的兒子,是我的愛人,也是我的兄弟、手足、朋友、學伴。有時也是我的金主或債主,或是老師或是學生。

我,之於陳大牛亦然。

夫妻間的關係,本來就有很多面,任何一個角色,都應該要隨時有能力勝任,這樣這份關係才能永久維持。
2008-04-28 16:01:50
曾是學生
老師您好,
我是之前曾於XX補習班上過您課的學生,自您返國後,陸續開始看見您在雜誌、期刊發表的文章,默默享受著您的文字(因為沒辦法再見本尊啦)
輾轉找到這個空間,十分欣喜!

這篇文章令我也想起自己的父母,跟您一樣,他們也是公教人員,從小我總覺得自己的父母很「開明」,從不囉唆我功課、念哪裡、選什麼科系,那怕是大學時期我跟大家不一樣,搞跟國家考試無關的社團(還常常多天住在同學家,從家裡搬棉被、枕頭跟泡麵...)
我想我一直很幸運,
直到我念研究所,剛開始也還好
第二年未畢業時(這應該不算很慢的--至少以絕大多數為考試、尚無其他計畫的國內法研所學生來說)
我開始感受到他們的壓力了
於是未來一年多我們進入「緊張關係」
話少了,不觸及「錢」的問題(父母認為我這麼大的學生無法「謀生」是悲慘的)
死撐活熬到畢業(當然,這其中不是畢業論文的問題,而是未來生涯的問題)
因為我還沒考上,於是繼續成為「眼中釘」
逐漸...「小廢物」-->「大廢物」-->「孤僻鬼」-->「自閉症」-->「憂鬱症」(其中涉及病徵部份的描述是一種「形容」與「感受」,非診斷結果)
所以我當全職考生只當了五個月就不玩了
我現在是邊工作邊準備的考生
所幸我的工作運都不錯,工作中學習成就尚算高
與老闆互動良好,
更重要的是工作令我更堅定從事法律專業的心
到現在,反而是我堅持著考下去的決定(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覺得想獲得的東西那麼難,而我卻沒有聽從父母指示、規劃,轉向他處)
而我父母決定放手了(不是放棄啦)
因此,我自始至終都感激我父母、也打從心裡尊敬他們,從來沒有因為會不會讀書、功課好不好,就忽略價值觀、人生觀乃至自我負責的人格教育的養成
因為身邊太多太多靠家人養著、撐著,每天只吵著「唸書」的人,這令我充滿警惕,也深刻覺得這樣考上了,心態可會正常?可能適應變化萬千的社會?

先這樣吧,謝謝您的文章,談父母與子女關係給我的觸發。也祝福您與您的家庭!
2008-04-29 16:35:48
凌台大
也謝謝你來留言,
讓我知道曾經有緣教過的學生,
一切都好。
2008-05-03 14:58: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