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10 16:01:52| 人氣7,960| 回應17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那邊幾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那邊幾點?

你一定以為我要說「時差」
──錯了,我要說的是「升等」。

自從台灣的人文社會及法學界開始風行SSCI,TSSCI等期刊級分類數後,教師的升等不幸也捲入分級量產的漩渦。

助理教授升副教授,要在五年內累積XX點,副教授要升教授又要重新累計一次。至於要累積多少點?點數又該怎麼算?此乃各校各系之規定不同。

大體來說,如果能在SSCI級數的期刊上發表文章,點數會比較高:多則三點,少則兩點。萬一不幸無外文作品,至少也要有一兩篇TSSCI的文章(國內目前有四本學報類法學雜誌榮登此級期刊、分別是:台大法學論叢、政大法學評論、台北大學法學論叢、以及東吳法學),這個等級的文章,大多以兩點計。如果你投稿的是月旦法學、台灣本土、或其他學校的學報,就算有審稿,很抱歉,以一點計。除了期刊外,研究計畫也是晉升升等點數的好機會,有了研究計畫,便可產出文章,另有研究資源,很少有學者不去申請(本人至今尚未申請算是異數)。

升等的規定雖然也包括了「教學」和「服務」的評鑑,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點」決定了一切。於是,大多數的學者,只好像賣肉一般,論斤稱兩地計較於點數,只因為這是決定自己未來的重要指標。對教學興趣缺缺,對服務退避三舍,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再加上,國內過去法學領域分類單純,幾乎無整合性領域,這會發生的狀況有二種。第一種狀況是:哪些人做哪些領域很確定、因為人數屈指可數,如果你今天寫了一篇批評某政策的文章,很可能就是被你批評的那位大老審你的稿子,我國多少大老有此胸襟?我個人持保留態度。第二種狀況就是把你的稿子分給其實看不懂你在寫什麼的人審,你做的是整合性的議題,編者看到稿子裡有個「民法」的字樣,就把稿件丟給民事法的大老們審,其實作者要講的重點可能是女性主義,不幸該大老對女性主義全無研究,於是作者便接到「該文對民法無所貢獻」的審稿意見。(以上均真人真事,非本人杜撰)不只是文章,申請研究計畫也是一樣,不少年輕的老師都遇過莫名其妙研究計畫被打回票,原因卻荒唐的可笑的情形。

當一個老師的尊嚴和成就被決定在「點數」上,「發表」和「做研究計畫」便是大學教授唯一掛在心上的事,又因為這些都涉及大老們的青睞,年輕學者寫的東西必須小心翼翼衡量再三,除非你有本事開發新領域,不然碰來碰去,總會碰到「不該」冒犯到的人。我很懷疑,這樣的情況下,法學要進步?教育要進步?光一個「你那邊幾點」就足以打死一切。

前幾天和陳大牛談到點數,大牛說:教師要有尊嚴,首先就要擺脫對升等的恐懼。這一點,我深以為然。我和大牛都有共識,校園並不是我們唯一能生存的地方,是我們選擇了學校,不是學校在選擇我們,如果體制無法健全,我們隨時可以離開,用不同的方式貢獻社會,犯不著把自己的理想耗蝕在點數裡,委曲求全。該寫的,該講的,我們認為對的,我們還在崗位上一天,就應該堅持去做。

很幸運的,我在許多年輕學者身上,看到了法學教育新的希望。他們或做科際整合研究,或致力於新的教學方法,或與在地結合推動環保議題或產業需要的法律,我覺得台灣的法學教育還是有希望的。至少這一群人,分散在不同的學校裡,但是都意識到過去的老路必須要改變,否則未來的台灣將繼續產出不快樂、競爭力不足的法律人,當然也包括產出不快樂、競爭力不足的教授在內。如果我們不努力改變,就不能免於被改變的危險。

10月14日,由台灣法學會和交大、政大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法律人年會將在新竹交通大學舉行。

台灣在過去是「技術導向」,法律人的聚會永遠是「行政法學會」「刑事法學會」,以「科別」為本。我們在想,是否該以「人」為本,以法律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為本,去討論法律人的養成、考選、生活與組織?之前開籌備會,只發了一次EMAIL,我們得到二十位以上年輕學者的回音,來自全國各大學學院系所的老師,他們的熱情讓之前做法學改革槓上教育部和考試院的我,得到非常非常大的感動。

有一次我去司法院開會,我對院長說:沒有快樂的法官,不可能會有「溫暖而富有人性」的司法,因此司法院應該設法減輕法官的負擔,而不是一味要法官為司法犧牲。

這是一樣的道理啊!在目前的法學教育下,不快樂的不只是學生。當學生被考試箝制時,老師們也被不合理的規定壓制著。

如果我們的老師都不快樂,我們的老師們總在爭權奪利,在為了有限的資源你吵我鬧,看不出有正義感,也對社會脈動毫無關懷,把學生當作吸血鬼、避之唯恐不及,那麼,請問我們要怎麼培養出堅持正義公理,具有道德倫理的法律人?今日法律人的墮落和不專業,法學教授們難道沒有責任嗎?我們難道不該治本地從改善校園的法學環境開始嗎?法學教授要快樂,要對教學有熱誠,要對社會有理想,要能做出有貢獻的研究,我們的學生才有改變社會的可能。把老師陷在點數的牢籠裡,用大老的學說和升等的帽子去壓抑,我們只會繼續複製不快樂不健康不道德的法學教育模式。

請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管是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10月14日星期六,來交大參加年會吧,你會看到許多有熱情的老師們。我無法確切告訴你,該怎麼做才會改善法學教育,這等待你我一起來討論。

台長: 凌台大
人氣(7,960) | 回應(1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日光
Dear 老師:

也許我們在當天可以見到面。

日光
2006-09-10 21:00:50
莎冰娜
老師一句話 我們都會努力去律訓宣傳滴^^
老師這禮拜魔鬼週加油!!!
想到快見到老師就好開心 *^ ^*
2006-09-10 21:50:09
知名不具
最近教育部內部也在檢討,應提高以技術報告或服務成果作為教師升等的比率。雖然既有升等標準就有這項管道,問題是如果透過這項管道升等的教師,比率相對就是不高,光有制度還是不行。

在8月初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之後,行政院也在推動人力資源套案計畫,其中有一項產學合作加值計畫,認為大專校院所培養的學生若要符合業界所需,絕不是那些專攻TSCI或SSCI的老師所能教出來的,一定是要教師帶著學生進行產學合作,以務實致用的計畫,才能教學生具備產業需要的就業能力。

當大學錄取率已經由百分之20或30提升到百分之80或90,大學就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後是要就業,不是要作研究,如何讓教師願意釋放其研發能力於產業所需,協助學生跨越學產鴻溝,將是學校必須面對的議題。

既有160多所大學面對少子化的趨勢,如何強化學生就業力,提升學校競爭力,將迫使大部分非研究型大學必須重視有能力推動產學合作的教師,而不是專攻TSCI或SSCI的老師。
2006-09-10 22:41:01
凌台大
謝謝你們,希望有興趣的人都能得知此一資訊,
也歡迎大家來參加。
2006-09-11 09:52:14
tomlinfox
咦?要怎麼參加呢?
2006-09-12 13:47:16
凌台大
議程與報名網站如下:
http://www.itl.nctu.edu.tw/N_speech.htm
2006-09-12 19:06:46
虹吸阿寶
不能參加學姐的活動,在這裡給學姐拍拍手兼大喝彩!(雖然同時開始在擔心,我這篇關於德國公司治理的文章..會不會也被大老評說此人對獨立董事充滿敵意....)但是我想這才是台灣社會成長的原動力,我想返鄉於否..我的答案是越來越清楚了....
2006-09-13 12:53:25
LuLu
學姊:

每每在妳的文章中總看到無比的朝氣、動力與希望!我還在美國,現在繼續待在UM,不過是當訪問學者了,十月十四日無法去參加這個有意思的年會,預祝一切順利啦!
2006-09-14 00:07:08
珮禎
我跟耀明都會去參加,不過,最近我已經漸漸放棄跟大環境搏鬥了,只求做好自己的工作,不隨管考逐流!
2006-09-14 17:30:38
立達
記得曾經聽過王澤鑑這樣說:有時候你生氣,對方也會生氣。

當時覺得這種不能力爭的態度,就是有一陣子王大師一直與最高法院筆戰不休的原因。

不過現在越來越認同這句話確實是個事實陳述。尖銳的批評常引發對方不必要的防衛心理,有時反而無助於溝通與說服。看到一些閃亮的歸國學長一開始被認為太驕傲,而逐漸低調的過程,或許他們也慢慢體認到這個現象吧。

~~一點隨想
2006-09-15 01:03:29
訪客
關於審查與退稿,這不是法學界獨有的問題,
研究者可以更明亮、正面一點看待這個過程,
畢竟,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這樣,有沒有覺得比較舒服些?

你不是一片挨子彈的木板
http://jerry_cheng.blogs.com/socioblogist/2006/06/post_1.html#more
2006-09-16 22:13:44
地獄來的訪客
慧黠的妳,
咀嚼再三妳的話語,那些已不再綑綁我,甚至還可以說說小故事給妳聽,現在的我背上的重擔,我無能為力的重擔,希望能因妳的強力勸阻而得以釋放。

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58:10 以賽亞書
2006-09-16 22:35:14
凌台大
最近常覺得,要從事教職的人,必須要很能重視非物質的回報,比如和學生的互動、教學的成就感,研究的樂趣,以及知識本身產生的能量。如果從事教職的人,將物質或有形之物看得過重,則往往會非常不快樂,因為大學教授一職,在台灣根本上並非一個有形物回報足以平衡的工作。

審稿或審研究計畫的問題,當然不是法律系所獨有,我個人因為回國年資尚淺,至今還沒有碰到離譜的事件,但是周圍的人多少都遭遇過令人聽了難以理解的對待。不過還是謝謝你們的鼓勵,有一日我當真遇到了不合理的審稿或審研究計畫,我也希望自己能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
2006-09-16 22:49:14
phil6dog
我距離學術圈約有十萬八千里呢! :)
因此冒昧的想講個外行想法。
以下是否能解决多數的問題?

基于擔憂【稿子分給其實看不懂你在寫什麼的人審】,
故而將文章or研究計畫的主旨/大要,
在稿子破題部分就用力說明清楚,
使達到一個即使『學士』水平者,
都『不可能』誤會/看錯的程度。
假若不幸仍因此被被了打回票,
尚有據以申覆審稿意見的機會。 #
2006-10-07 00:08:56
現代俠盜
至聖先師一生述而不作,要活在今天,恐怕連飯碗不保。
老師的『本人至今尚未申請算是異數』,令人佩服,出污泥而不染。
支持你,加油。
2006-11-08 11:06:22
凌台大
俠盜兄,

謝謝你來本台。

述而不作也是不太好的啦,其實作學者,述和做都很重要,因為有時講話不容易講清楚,有文字的論述是比較精準的。而且寫作是一種反思的過程,有時候講話會有盲點,自己不容易發現,寫出來後反覆看,或者別人給你批評,是比較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這也是寫作的好處。所以我還是會寫文章阿,只是未必會去申請計畫拿錢而已。

不過今年在許多老師的強烈建議下,可能會嘗試生平第一次申請國科會計畫,就當作是瞭解一下整個國家學術資源分配的運作流程。申請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來寫篇文章放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之。
2006-11-08 12:54:24
現代俠盜
老師:
有篇文章,如果您還沒看到,也許您會喜歡。
尤其『倒不如讓自己的學術生產,直接面對廣大的社會大眾,以專書或網路書寫的方式,取得更大的回響。』一句。

跳脫知識生產機器
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2006.11.17  中國時報

http://twpa.ioe.sinica.edu.tw/archives/2006/11/20/688/
2006-11-25 08:29: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