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二元象徵手法的傑作
潘罡/特稿
優雅的身形斜倚在綺窗前,莎拉˙貝恩哈特(SARAH BERNHARDT )面對著紫紅色的落日餘暉。天空中是數不清大大小小的星星,閃爍著銀色光輝。挽著髮髻,頭上插著一朵白色茶花,莎拉閉著眼睛,似乎正享受這眼前燦爛美好的景象。但是她真的沉醉於紙醉金迷的花都生活嗎?她的心為什麼被荊棘緊纏不放?甚至痛苦地淌血?
這是慕夏為莎拉主演的戲劇「茶花女」所繪製的海報(見左圖)的場景,懸掛在「布拉格之春-新藝術慕夏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場的海報區中,連同其他五幅石版海報,精緻繁複的圖案和溫暖的色調,襯托著雅致脫俗的女主角形象,攫奪了每位觀眾的目光。
法國文豪小仲馬的名著「茶花女」在一八四八年問世之後,隨即被改編成歌劇、舞台劇在各地上演,至今歷久不衰。身為法國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戲劇名伶,莎拉是在一八八○年首度演出「茶花女」,成了她的標準戲碼,一九一一年甚至主演了「茶花女」默片,轟動歐美,也是她第一齣賣座的電影。當時她以這齣兩卷長的手工上色電影,獲得三萬美金的天價報酬,可見莎拉真的演活了小仲馬筆下令人憐惜的瑪格麗特。
法國大詩人和評論家尚˙考特多(Jean Coc teau)看過莎拉主演的「茶花女」後,曾經寫過一段評論,內容頗為曖昧艱澀。不過他指出,對於那些無法目睹「聖獸」的人,他建議去看莎拉主演的「茶花女」,因為不可能有人比莎拉更能演活這位多情女子。同樣的,也不可能有海報設計師比慕夏更能捕捉「茶花女」的風韻、一生遭遇和內心世界。
一八九六年繪製的這幅海報中,慕夏應用了許多象徵手法。茶花女雖然是被群星環繞,但紫紅色的餘暉,也正暗示了她最後肺結核咳血二十三歲即香消玉殞的悲慘結局。慕夏在窗框中,暗藏了兩顆心,被荊棘包圍甚且刺破,也試圖刻劃茶花女無奈的賣娼歲月和自我矛盾的人格特質。頭上的白色茶花雖是歡迎恩客來訪,但慕夏卻是用滿頭紅髮來襯托。看了慕夏的海報,我們驚嘆於慕夏如詩似幻的意境,對茶花女也寄予了更多同情。
=================
茶花女也是件不錯的作品,
我喜歡那整體感,
還有那背後的圖案,
很漂亮呢!
只不過我還沒看過茶花女的故事,
如果有看過,
想必會更有感覺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