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在電影院看到《陣頭》的預告片時,一點也勾不起我去看的欲望,在網路上發現也有人跟我有同樣的感覺。《陣頭》的海報也是,勾不起我想去看的熱情……
當然,我也覺得這種電影大概拍不出什麼新意,但是阿母那天說看到電視上有人介紹,她想去看,難得主動說要看電影的阿母,上次說要看的電影是慈濟出品的《鑑真大和尚》……
對阿母選片頗有微詞的我,雖然有不少人說好看,但我對《陣頭》也抱著不大的希望……
但阿母想看,我還是乖乖的陪她去吧。我利用中午出去買便當時順便去電影院劃晚上六點位,沒想到,提早了四個小時,竟然還只能劃到中間前面靠走道的位置……
這部電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陣頭》是春節大片,我們昨天去看已經是上映一個月後的事了,雖然放映的廳比較小,但場次還是很多。
怎麼提早了四小時劃位,還劃不到好位置呀!!
六點到了電影院,果不其然,電影廳擠滿觀眾,座無虛席。跟著劇情起伏,觀眾笑聲不斷,我阿母也看得好開心,隔壁座的小小男孩忘情的手舞足蹈,到了打鼓高潮,他也做出打鼓手勢,口中配合發出鼓聲,小男孩的媽媽趕緊阻止他……
看完電影,阿母讚不絕口……
之前在臉書曾看過有人批評《陣頭》沒有深度,看完電影後,我覺得那人的批評很不怎樣……
我住的台南古都,三不五時就有廟會、陣頭遶境,遶境大事又需時極長,通常五、六點就鞭炮、沖天炮、鐃鈸鼓聲不絕於耳,直到晚上十點、十一點都還未曾歇息。
而參與繞境者,各個看來橫眉豎目,行為舉止絕非斯文;頂著刺青、染髮的年輕人沒戴安全帽,咬著煙、還穿著印著宮廟名字的衣服,雙雙跨上機車,在打結的交通中蛇行呼嘯。很囂張、很「欻」(唸ㄔㄨㄚ)。
被鑼鼓、鞭炮聲吵了一天,心情已經大受影響,出門發現馬路交通打成很多個蝴蝶結,想買個東西吃都沒辦法,加上這些囝仔吊兒郎當的七桃樣,許多人心中是有抱怨的。
我曾在廟裏工作過,對陣頭文化頗感興趣,但可能是沒有緣份吧,總是不得其門而入,至今無法深入了解各種不同。除了是參與者也不懂如何表達,旁觀者也不知如何詢問,兩者的隔閡像太平洋一樣……
可是看了《陣頭》,我終於了解,為什麼參與廟會的年輕人一個比一個囂張,一個比一個欻…
渴望獲得認同、渴望獲得肯定、渴望獲得注意…他們內心深處的吶喊,我懂了。
雖然電音三太子紅透半邊天,雖然八家將開臉藝術受到重視,雖然索鈉聲跟南非世足賽的烏烏茲拉很像;但是三太子會不會太泛濫呀?八家將不是陰氣很重嗎?陣頭表演到底好看在哪裏呀?厲害在哪裏呀?我心中還是有疑惑。
但是《陣頭》電影導演馮凱真的很厲害。開場八家將吐舌頂牙的畫面,騰騰殺氣就迎面而來;陣頭安營大旗舞動、熊熊燃燒的金紙與飛揚半空的灰燼,彷彿中看到五營兵馬列陣排開,傲然而立。
原來,這就是陣頭文化隱藏的故事。
《陣頭》講的是很普通、很常見的市井小民的故事,熱衷陣頭的傳統老爸與叛逆的兒子,以廟為家、以家為廟的家裏收容混不下去的小太妹、小太保來做陣頭,在外面混不下去的少爺兒子回到家口口聲聲要去美國。
少爺團長因為不服輸硬接下陣頭團長,其實也不知道要帶大家走去哪裏(陣頭老爸被逼退位那一幕運鏡,真的好好笑),亂搞一陣,只因為憨直的相信「帶大家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就連揹著大鼓環島也是一時興起,加入三太子是因為老爸老媽看不下去,前來支援……
種種行動真的是讓人覺得怎麼做事那麼不用大腦……?
可是,就是因為不用大腦,才有拚勁呀!用想的,怎麼可能帶著三太子和鼓這樣一直走呢?完全就是要有阿甘那樣的傻勁才做得到呀!如果沒有阿甘的傻勁,怎麼可能環島完還去爬玉山?爬完玉山還去走撒哈拉沙漠?
囂張、赤燄,化成了奇特的陣頭能量,讓傳統文化有了更不一樣的元素,真的超熱血的啦!
而最後打醒食古不化老頑固老爸們的,竟然是比他們更老的阿禪師父,看著五、六十歲的老頭被八、九十歲的阿祖拿雞毛撢子追著跑又不敢還手,超搞笑、超溫馨。
電影主角阿泰染著超俗氣頭髮的樣子超入味,查了資料才發現原來他是柯有綸(柯受良的兒子);導演馮凱是赫赫有名連續劇《飛龍在天》的導演,馮凱的媽媽更出名,是鼎鼎大名的周遊。
以前曾經討論過名人二代的話題,到底名人二代的成就,是來自於父母親餘蔭或是自己的成就,我想,這是無解的課題,
名人二代當然有比別人成功的條件,基因好、家世好、人脈好;但也有摔得不輕的案例。
講到這裏是因為有節目針對《陣頭》做了這樣的比較,但我覺得這樣就太複雜啦。就用輕鬆的心情去欣賞這部電影就好啦,電影真的不錯呢!
文章定位:
人氣(1,70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