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想面對,不過筆者看到最近的新聞(不論是社會、財經),個人都有很多話想說。
來說說產業好了!咱們的「兩兆雙星」在經過一番抗衡之後變成「兩道流星」,該生氣嗎?別氣了,因為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咱們的DRAM在前朝的時候曾經有提出要整併,為何要整併?因為危機已經浮現,韓國的三星愈來愈強大,也讓前朝政府開始緊張,所以想藉著將所有DRAM公司一起整併,發展出足以抗衡韓國三星的強大品牌。但是,因為某一間DRAM公司仍然小鼻子小眼睛的說「我們公司還可以走下去,所以甭談。」當然下場我們已經如眼前所看到的,「很慘,『產業』變『慘業』!」
臺資企業總是以利益為優先,「哪邊有錢景、去那邊就對了!」然後有些企業還和自己國家的同行做為競爭者,這時候其他國家看準了這點,於是就坐收漁翁之利了(例如:韓國三星);偏偏臺灣人總是會有「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存在,並且還有逐漸增長的趨勢!而臺資企業永遠不懂得回饋自己的員工(尤其是基層),頂多只是在每年尾牙耍耍猴戲罷了。
臺灣人的民族性與鄰近國家相比,其實凝聚力相對而言是較低的!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傳統社會作祟、還是另有其他原因,臺灣仍有絕大多數的人無法容忍反對自己意見的聲音,所以很難凝聚向心力。舉個例來說好了,別人有的建設、而我沒有,就會開始對政府喊:「我們是『次等公民』!」;反之,我有的建設、別人沒有,自我優越感開始躍然而上,所以「天龍國」一詞便油然而生。
再舉一個例子,在韓國不論國產的東西再怎麼爛、再怎麼差勁,心中都是「韓國第一」!反觀臺灣,國產的東西只要有小瑕疵,馬上就會有人說:「X!東西那麼爛,我寧願用別的國家的。」
筆者舉這兩個例子不是沒道理,請看看周遭的人、事、物,再看一下每天新聞所上演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國情不同,這或許是某些人對筆者的質疑;但是,一個國家四周的鄰國都對你沒有釋出善意的同時,是不是應該更須具備向心力來讓這個國家更強呢?
說了那麼多,我只想表達的是:「臺灣人有大多數都很『自私』!」只覺得自己好就OK,反正「別人的小孩死不完!」一個多數人都抱著上述心態的人,相信這個國家要興盛也難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