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對於動不動就指斥當前政治為民粹主義,有一點小小意見。
當前政治的亂象其實就是民主的副作用,用民粹來指稱,然後保留民主的神聖性,個人深不以為然。
所謂民粹主義的根源,是十九世紀末,一些俄國知識份子基於贖罪的心理,提倡的一個運動,主張知識份子下鄉,向老農文盲學習勞動精神和傳統文化。用來指稱當前政治不太恰當,和民粹主義接近的,反而是大陸曾經施行過的插隊落戶。
當前的各種現象其實就是民主政治的本質。
雅典城邦的政治弊病長久存在,雖然這些阿提卡人深以自己的制度為傲,卻不能忘記多少希臘智者曾經被公民大會驅逐流放,蘇格拉底甚至在這個制度下被處死。
代議政治則是一種改良型式的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的原型是直接民主,使用的是直接票決(也就是所謂公投)。
對於小型的城邦,還有可能施行,人口多到一種程度,會議即無法合理討論進行。
所以目前全世界真正能推行直接民主的國家,大概不多,我們所知道的有瑞士聯邦。因為多山,各邦之間有天然阻隔,形同一堆小城邦。
不能忽視的是在直接民主的同時,瑞士施行全民皆兵制,這種制度,使得全体公民都直接面對維持國家的軍事義務,事實上等於視全体公民為貴族。
托克維爾指出,貴族政治比民主政治可貴的是自由,而古典民主政治強調的則是平等。
所以法國大革命的時期,暴民將教產充公,將貴族上斷頭台,為的是實現人無分貴賤,都有權行使國家主權的理念,如果仔細閱讀大革命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羅伯斯庇的恐怖屠殺正是日後共產流血革命的先驅。
戈巴契夫當年蘇聯解体後,接受西方媒体採訪,還是不改他共產主義信仰者的本色,最後的幻想是,也許小國比較適合實行共產制度吧!像蘇聯這樣幅員廣大,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中央統管,很容易變得沒有效率。
共產主義的理想要小國寡民才能實現,直接民主也要小國寡民才好實現,而即使優秀的專制,譬如新加坡,也是小國寡民的政治。
顯見問題在於國家的規模,而不是体制的設計。
人一多,意見必然不容易統合,硬要統合,不是用高壓專制,就是用無孔不入的媒体操縱。
沒有充份理性溝通討論的民主,自然會變成多數暴力和媚俗的政治。
而間接民主則很容易變成貴族制,差的僅僅是沒有貴族的名銜。
不論在台灣,日本和美國,族閥政治實際上已經生根了。
為什麼余家班祖父孫三代一脈傳承,又是立委,又是縣長,又是部長的?
為什麼柯林頓的老婆會成下下屆總統大選的熱門人選?
為田中角榮的女兒會是日本政壇舉足輕重的田中真紀子?
自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以來,人類的政治制度一直不脫那幾種模式。
簡單以為民主必然比較優越的想法,在我看,只是中了老美天真理念的毒罷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