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的公聽會巡禮似已接近尾聲。
說到自由貿易,很多人其實只是在學生時代囫圇吞棗,像背唐詩古文一樣硬背下標準答案,加以眾口爍金,自由貿易幾成了金科玉律。
但使自由貿易有利說成立的比較利益法則卻是有條件的。
李嘉圖本人這麼寫:
「Experience,
however, shews, that the fancied or real insecurity of capital, when
not under the immediate control of its owner, together with the natural
disinclination which every man has to quit the country of his birth
and connexions, and intrust himself with all his habits fixed, to a
strange government and new laws, check the emigration of capital. These
feelings, which I should be sorry to see weakened, induce most men of
property to be satisfied with a low rate of profits in their own
country, rather than seek a more advantageous employment for their
wealth in foreign nations. 」
大意是,貿易上的比較利益法則所以會成立,是因為資本家安土重遷,寧願留在自己的家鄉。
如果資本家沒有這種情感上的羈絆,隨著低廉工資全球移動,本地的資本家都跑光了,根本不可能有所謂的自由貿易之利。這時只會有絕對利益法則在運作。
所
謂絕對利益法則,即,如果我在中國生產一雙襪子五塊錢,在台灣要十塊錢,最後所有的廠商都會在中國,台灣不會再有襪子產業。而比較利益法則的意思是,雖然
中國生產比較便宜,但是資本家不想離開本鄉,所以台灣還是會繼續生產一雙十塊錢成本的襪子,最後雖然市場上有成本五塊錢的襪子,也有成本十塊錢的襪子。
絕對利益法則是比較好懂的,而且事實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現在大部份經濟活動是循著絕對利益法則在運行。
比較利益法則反而是比較罕見的現象,用農業來比擬可能比較好懂,譬如在越南的白米可能比台灣米便宜,但是台灣農民為了生計還是得種稻,這時就不會有土地荒廢的現象,自由貿易一方面使越南的稻米多產可外銷,一方面台灣本地還是得種稻,就整個世界的稻米總生產量是增加的。
如果,這時限制穀物貿易,一方面越南農民怕穀賤傷農不願多種,二方面台灣本地產稻不足自給,結果整個世界的稻米總生產量就會減少。
貿易上的比較利益法則是拿全球的總產量來思考,並沒有在說對貿易雙方誰得利誰失利,所以把自由貿易理解成雙贏是一個很白痴的想法。
實務上,如果自由貿易必然雙贏,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貿易障礙存在。
至於,服務貿易,雖然冠上了貿易二字,但它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貿易,它根本是境外投資。
既然是境外投資就完全不符合李嘉圖的比較利益法則的假設條件,所以根本也就不可能推論出自由貿易有利說。
經濟學中有許多名詞幾乎已經被聖化了,簡直比許多宗教的教條還神,人人唸唸有詞,自以為很理性,卻根本超級不理性。
經濟學是我們時代的巫術。
*原刊於2013/12/19臉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