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渭水是台灣人反日先驅重要的人物,他崇拜孫中山,所以這齣以他為主的舞台劇就是一片歌功頌德:少年蔣渭水、陳甜之美、孫中山、林獻堂、蔣渭水、孫中山、霧社事件、陳甜貞烈。
蔣渭水,曾經只是馬英九三年前選舉時,掛在黨部上頭的廣告看版,利用他來吸選票,之後人頭像還曾製成拾圓紀念幣,莫那魯道還五十元咧,真的有陳甜臨死前幾年,一堆長官跑到慈雲寺拜訪嗎?馬英九之所以想利用蔣渭水,說破了,不過就是他曾經去刺殺袁世凱,尊奉孫中山學說罷了。
一齣落落長的舞台劇170分鐘,演出蔣渭水重點的一生,多是史實無誤,網路查到得。比較奇怪的是,一開始他是在春風得意樓和日本人把酒言歡,大舅子來勸他加入反日,他只是猶豫,在貧民窟那一幕又是稻垣和李菜的戲,怎麼第四幕就覺悟,開始籌辦台灣文化協會?如果以林獻堂代表民眾黨裡和蔣渭水對立的所有角色,也沒有交待和林獻堂如何和蔣渭水之間如何意見不合,退出民眾黨,是因為史實就是因為蔣渭水和共產黨有差不多的作為,就是致力工農運動,本劇不敢演出來?蔣渭水在民眾黨裡和蔡培火、林獻堂的對立;在文化協會裡,左右兩派不和,都會是很精采的橋段,但是統統沒有演出,整個台灣反日歷史熟悉的人物,除了林獻堂,就只出現蔣渭水的同志陳其昌。
治警事件入獄了,只說書的事,就可以感化流氓嗎?霧社事件跟蔣渭水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花半小時演出?李菜和稻垣不過是蔣渭水和陳甜的朋友,他們的愛情又有什麼重要?蔣渭水的的喪禮是幾十名警察守衛,在舞台上變成日警水野叫手下不要舉槍?最扯的是,會支持政治運動,幾百年來都一樣,多是男性少有女性,多是像陳甜這樣追隨丈夫,或是跟著父兄一起做的,要像中國歷史上秋瑾那樣的女性很少,為什麼本劇裡多是女青年在執行反日業務?
一齣演皮不演骨的舞台劇,和二十年前的「悲情城市」演出二二八如出一徹,都是國民黨眼光看待主角,服務台還賣起國旗圍巾,只是此劇對蔣渭水像奉神明一樣,只差沒有拿香來拜拜,這樣的劇情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可以揪緊人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