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7 18:43:04| 人氣9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陶侃賢母--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部由京劇抄來的戲作,又由教授級擔任編劇,果然一片北京話,要押韻沒押韻,要聽懂沒聽懂,怪只怪小編的中國詩詞造詣太差,那些北京話文謅謅的句子直翻台語,簡直鬼斧神工之不知所云,根本有看字幕/聽沒有懂,台語文功力跟明華園每年那一大齣有得拼!

 

演員都是一時之選,以廖老師老旦為主,唐美雲小生、石惠君小旦、翠娥和小咪的三花,連陳美雲和林美香也都只有一幕,這樣的演員陣容果真空前絕後,只是王敦和王導是堂兄弟,由呂瓊珷演兄、張文彬演弟,這樣的畫面看來有些突兀,尤其呂瓊珷臉上的化妝,令小編想到模仿秀,嘴裡塞棉條、眉筆畫紋路....

 

再談到唱曲兒,還借用到西洋的大提琴等樂器,準備大幹一場,除了傳統歌戲仔調以外,最令小編噴飯的是,在陶母大壽那一幕,媳婦唱的曲居然是「送君別」?最扯的其中有一段孫子被殺,祖母、父、母要來三重唱,本來是很好的創意,結果在各唱各詞,比起聽不懂的唱詞更不懂在唱什麼碗糕,小編國中生涯就曾投入校際班際三重唱,那是同一段詞,三個不同音階詮釋的共鳴,就像「The phantom of opera」裡,最經典的那段「The phantom of opera is there inside my/your mind」,也才一字不同,以這三人的音域,廖老師當然是第一部,石惠君第二部,唐美雲第三部,在「乖孫兒 我瞻兒 我的兒」(原著是小乖孫)之後,唱詞大可同一句,講究的話,可以先後唱,這樣聽起來是不是更符合三重唱?

 

劇本是來自京劇橋段,典型的教忠教孝,死人骨頭,這種戲叫年輕人怎麼看下去?要不是衝著廖老師和滿台好演員,小編大概也坐不下去。如果以劇中陶母連魚干都不能收,收了就是賄賂,那小編和很多人都要抓去槍斃啦,因為小編曾經收過廠商的筆記本、月餅、水果,還有忘記了,甚至有的幹總務的人,也可能收過飯店的折價券。整齣劇情雖然不至於看不懂,但是劇情鬆散,沒有重點,又要講陶母的賢、陶侃的能、還要講大臣歧視南蠻子,甚至還要插一段陶侃被王敦陷害....既然是廖老師的封箱戲,號稱「台灣最會哭的女人」,是不是該以廖老師為主戲,其中除了猶豫剪頭髮以外,大街賣髮應該也是重頭戲,更可以經由眾人之辱發揮哭功,怎麼由親家講講算數?陶侃搬磚傳為歷史美談,搬到戲台上變成手下搬磚,然後矯情的說讓垃圾變黃金那類的話,聖旨傳一次就夠了,何以要兩次?王敦軟禁陶侃那一段,似乎是硬加出來的,怎麼陶母講幾句話,王導也沒大表示,王敦就節節敗退,把陶侃交出來?明穆太后跟前吵架那一段,陶侃昏倒也很扯,事後也沒有交待他為什麼昏倒,一個堂堂大將軍說昏就昏,紙糊的嗎?末段大臣勸進陶侃剿殺蘇峻這段更有趣了,之前不管那個角色都說要報效國家,要以國家為主,到了這一段,陶侃出征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替兒子報仇,先前講的死人骨頭白講了,陶母賣髮宴范逵,是為了替子求官,不是報效國家?最後大壽那一幕,似乎也是硬加大團圓,象徵陶母福氣滿門,這時候應該不是陶侃退隱,應該是由朝廷頒給陶母「貞敬夫人」之類的牌匾才代表一個完整。

 

歌仔戲雖然吸收各種劇種精華,但是廖老師近幾年來在眾教授的指導之下,吸收最多的京劇表演方式,她所教導或演出的四大齣「陳三五娘」、「山伯英台」等,都以綁大頭方式呈現,連最後的封箱戲都以京劇方式呈現,無法表現出台灣土生土長的劇種之美,小編曾說,最適合廖老師的角色是以東寧王國的「董國太」,對於鄭克臧這個私生孫的感情,對鄭成功的懷念,都是不錯的表現橋段;不然以婆媳為主軸,雨水媽林春娘人奶餵婆婆,婆婆從兒子去世仇視新婦仔到感動媳婦的付出,也是不錯的角色,為什麼要以京劇作為表現呢?

台長: 打狗瓶子
人氣(9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