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劇情產生有特色的角色,很討喜,但可遇不可求。
如果是改編劇碼,例如武俠小說,裡面的角色本來就特別,經過編劇或演員增加劇情,會使這個角色更活。
「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藥師,書裡對他的描寫就是「脾氣古怪」、「對女兒愛若性命」、「對門徒護短」。乍看之下,黃藥師不過是一個武功高強的怪腳。書裡黃藥師首次出場是護短,叛師的梅超風敗給郭靖,黃藥師出現護徒;在港版之黃日華/翁美玲版本中,首次出場,先跟洪七公打了一架,然後一臉嚴肅的要清理門戶,黃蓉叫他一聲「爹」,一臉殺戮之氣頓時笑顏逐開,不殺叛徒了,輕聲輕氣的問女兒:「妳肯叫我爹了嗎?」。頓時之間,小說和連續劇合起來,黃藥師活了起來。剎時之間,曾江飾演的黃藥師形象跟「真情」裡的李標漢兜不起來。
另外一個編劇塑造的「真情」裡的阿瓊,這個角色有特色,戲份不重,作用也不大。她呆呆傻傻,卻與三個男人牽情絲。
在歌仔戲裡,很少看到這樣的有特色的角色,尤其還經過特別創造的角色,通常就是,愛就愛的專一、癡情,正事上就是一支站正正,而且必需忠奸不兩立。這種有特色的角色必需一些篇幅去描寫,舞台上的鎂光燈都落在主角和主線;歌仔戲連續劇則尚未看到專門訂造一個角色或是改編一個角色,突出、搶眼。所以歌仔戲討喜的角色通常就落在搞笑的三花身上,有特色的角色變成配合劇情,可遇不可求,剛好寫到,演員出色,才會搶眼。
霹靂布袋戲走向是幾大陰謀家各為自己打算奔走,素還真忠奸難辯;以前長篇連續劇「台灣霹靂火」也是,對自己有利的,就可以互相合作、結盟,這是符合人性,兩齣霹靂戲贏得出租率和收視率。武俠小說裡雖然也有壞人,但是好人也可以因為某些因素跟壞人結盟,例如「神鵰俠侶」的楊過放不下父親之死,曾答應跟金輪法王結盟殺郭靖,而金輪法王之奸只是因為蒙古侵宋,以宋人角度來看,他當然是奸人。
但是歌仔戲也沒有這樣的角色塑造,忠就忠到底,奸就奸到死,「無刣奸臣予人看,觀眾毋願散」就變成歌仔戲的傳統,就像以前連續劇的笑話一樣,壞人爽29集,最後一集死掉就好了,「射鵰英雄傳」最後,大壞人歐陽鋒沒有死,只有發瘋,還變成武功第一,洪七公和黃藥師合力還打不贏他。
如此傳統的角色,變化不多,會失去新的刺激和想知的慾望,會對觀眾有多少吸引力,就看歌仔戲沒落速度即可知道。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