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齣中國資深編劇陳道貴的作品,劇情上當然問題不大,主題只有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老掉牙的觀念,已不合現代的想法,如果發在生500年後的今天,新新人類會如何處理這種事,恐怕是「恁爸佮你拼」、「落跑再說」,怎麼會順從的吃下致命鵝肉?
和之前的秋風辭等戲一樣,沒有三花,再加上劇情就圍繞在朱元璋猜忌徐達,徐達防不勝防單一事件演了3小時,顯得劇情有點沉悶;何況口白大綱一再重覆,「朕要殺徐達」、「你不能殺徐達」;太子出來,講的只是朱元璋和馬皇后說的那些話一樣的意思,這個太子的角色顯得不重要,只是在重覆一樣的意思;大臣、宮女、侍衛等等也因為要撐大場面而動用到超過20位,連簡蕙如也只演個旗軍大臣、陳禹安只有一幕不重要的太子,不到五分鐘就被押下去了。這讓小編想起幾年前電視歌仔戲的「君臣情深」因為動用太多新人招批評,所以這齣戲跟「秦淮煙雨」一樣,連旗軍都請老手演出,所以演員當然完全沒問題。
演員都是一時之選,四位主角都是老神在在,新人王台玲的謝貞娘和王銘壕的內侍表現不俗;王金櫻和石惠君的老旦中規中矩,「大腳婆妒后」搖身一變變成賢后,為了賢臣死諫皇帝,王金櫻演來的韻味有些像「天鵝宴」的妃子一樣,還會撒嬌(史實上馬皇后是很強勢的);「媠媠的歐巴桑」石惠君音色甜如蜜,果然迷人,像個隔壁直腸子歐巴桑;小咪雖然演三花好看,但是河洛不斷給她機會演正生,演到徐達,開始有一點正生的韻味了,這是她演那麼多正生正旦,第一次喜歡她三花以外的角色;不知道呂雪鳳是不是三花演多了,上半場的朱元璋有些像三花反生,尤其是論圖時的神情或是動作都很像,也逗笑了觀眾。
這是宮廷戲,但是卻只有四主角+兩配角(內待和謝貞娘),然後加上近30位左右的旗軍,所以演員簡單,佈景簡單(只有兩個,徐家和皇宮),擺飾也簡單,衣飾也簡單,朱元璋一衣到底(黃色才是皇帝的顏色,朱元璋的服飾好像只是一位王爺);馬皇后兩套;徐夫人兩套;徐達三套;謝貞娘兩套,反正統統簡單、省事。時機歹歹,實行簡樸,一切從簡~~~這樣可以演3小時,實在不簡單~~萬佛朝宗呀~~~
本劇依小編那麼注重台語文看的目光如豆看起來,北京話翻台語,台語口語注意不多,華語化當然是有,比想像中的是八九不離十,不過用台灣本土的編劇一樣也會發生這種問題,由中國劇本翻過來的,也不能多苛責了。但是比起先前看的戲,台語文的問題有過之而無不及,方便法門更是多,一帕3韻也不少,還有一帕歌因為三個人合唱,就可以押三個韻嗎?第六場徐達唱的一段長短句,竟然沒押半個韻,通病「im」、「in」;「ong」、「ang」、「iang」、「iong」混用,是搞不清楚這些韻不同還是押不出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