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查閱花蓮撒奇萊雅族滅族關鍵的達固湖灣事件(加禮宛事件)資料後,聯想起很多年前讀的一本美國印地安人記事──《魂斷傷膝澗》裡面的一些情節,兩者竟有著許多頗為相似的場景。
撒奇萊雅族網站
http://blog.yam.com/user/sakizaya.html
關於該族及事件經過,建議讀者先自行閱讀網站內資料。然後可以參考以下我比對兩者的相似之處。引號內文字是擷取自上書或該網站內容。Kaliawan指加禮宛人,Sakizaya指撒奇萊雅人,都是早期花蓮平原一帶的原住民族。
◎部族間的結盟!
撒奇萊雅:「Kaliawan人與Sakizaya人聯合起來,互相成立攻守同盟(註:針對清軍),花蓮平原的阿美族各社則採取觀望的態度。」
魂斷傷膝澗:「一八六五年元月,賽安族、奧拉帕荷族、和蘇族的聯盟,沿著普拉特河發動了一連串的突襲。他們攻擊蓬車隊、驛車車站、和軍方的小哨站。」p.112
◎年輕人的血性與老年人的持重!以及強敵的來臨、面臨和戰存亡的抉擇,使原本社會內的權力關係改變?
撒奇萊雅:「Kaliawan的長老認為雙方兵力差距太大,沒有獲勝的機會,勸告年輕族人應該接受清國政府的條件,避免造成更大的衝突。不過年輕族人並不聽從族中長老的意見,指責長老們不該任人欺負而不反抗......。」
魂斷傷膝澗:「『很多年輕人迫不及待要去同大兵打仗,』賽安族戰士”木腿”說:『可是酋長和上了年紀的人,全都迫著我們離白人遠一點兒。』」p.338
魂斷傷膝澗:「所有的年輕人都很激憤,展開了這場殺戮。老年人原可以有辦法可以防治這種事,可是自從訂了條約以後,他們的一切影響力都消失了。」p.65
◎針對遠來外敵的飢餓戰術!
撒奇萊雅:「新城清國軍在花蓮平原上勢孤無援,兵力單薄、糧食的缺乏,......Kaliawan人和Sakizaya人......,遂攔截住清兵向外請求增加軍糧的命令文書。」
魂斷傷膝澗:「『紅雲』和其他首領從遠處查看這座寨子(註:美軍城堡),他們曉得手下的戰士很夠,可以撲下這座寨子,不過......會有太多人死亡。他們終於同意一個殘忍的戰略,經常派人監視這個寨堡和......補給道路。冬天還沒結束,......有一半人(註:美軍)因為壞血病、營養不良、和肺炎而死掉或者奄奄一息。」p.138
◎能虜獲新式大型武器,惟無益於後續作戰的利用!
撒奇萊雅:「清軍先鋒官楊玉貴中途正運西瓜大砲欲前往戰場攻擊聯軍(註:Kaliawan人與Sakizaya人),聯軍途中埋伏截擊,擊斃楊玉貴,並擄獲其運送的西瓜大砲。」
魂斷傷膝澗:「一八一二年戰爭中,桑狄人從美國人那裡擄獲一門大砲,把它獻給了英國人。」p.75
◎同盟部落的側後方面攻擊,仍無法阻止強大的入侵軍隊!
撒奇萊雅:「孫開華軍、吳光亮軍並率領參將張連等大部隊,整隊向前行軍,......Kaliawan軍領袖大肥宛汝率數百名人員前來支援,但被清軍後給截斷,大肥宛汝受砲擊而戰死捐軀。數十名Kaliawan人亦戰死沙場,最後寡不敵眾,向後敗退。Sakizaya軍因外援被截擊,漸漸無法抵抗清軍的龐大軍隊與精良的武器,呈現敗狀。」
魂斷傷膝澗:「『三星』(註:美軍大將克魯格)把『美國馬』(註:某印地安領袖)的村落摧毀時,有些逃脫了的蘇族人,便找路子到『坐牛』營地去,......『坐牛』和『膽子』便立刻帶了六百多名戰士,前來救『美國馬』,可是抵達時已經太晚了,雖然『坐牛』對克魯格的部隊發動了一次攻擊,可是他的戰士彈藥太少,『藍軍服』(註:美軍)只以後衛作戰就把他們打退,而主力部隊還是向黑山前進。」p.355
◎作戰中曾使用防禦現代武器的簡單工事!場面又正好是對部落中心點的最後總攻擊!
撒奇萊雅:「清軍將Sakizaya部落環環圍住,持續攻擊約1時辰,而後衝鋒至部落內,行肉搏戰,並且把Sakizaya所構築的土壘剷平,......」
魂斷傷膝澗:「有一批賽安族人,在乾溪高岸的下面挖了散兵坑,一直挺守到黑夜」(註:賽安族的沙溪事件,即電影《末代武士》中提及的那場美軍對印地安人的大屠殺)p.109
◎集體處決!
撒奇萊雅:「孫開華親自督率參將張兆連等軍,......,搜捕並斬殺一百多名的Sakizaya人。」
魂斷傷膝澗:「十一月五日,法庭結束,桑狄人有三百零三人判處死刑」p.70(註:林肯總統約一個月後批准了其中三十九人,隨後又一人獲赦)「三十八名蘇族桑狄人身軀,了無生命的在空中擺動」p.72
◎殘餘的極少數族人接受其他部落收容!
撒奇萊雅:「當晚,撒奇萊雅族群便趁著黑夜,渡過七腳川溪逃難。然而,阿美族人並沒有因為清軍的暴虐擔心惹來殺身之禍,而拒絕撒奇萊雅族人越過其管轄的領域,反而暗中協助逃亡、或將其隱匿,並於日後提供土地,讓部分的撒奇萊雅族人能夠建立部落,從此安身立命。」
魂斷傷膝澗:「天黑以後,投降的安排正在進行,『白鳥』和一股不屈服的戰士,分成小股小股在山溝理匍伏前進,......第三天,看見遠處有騎馬的印地安人......蘇族人......就領了這些『穿鼻族』的逃難族人,到他的加拿大村落去。」p.384
◎傷亡慘重,以至於殘餘族人僅能以年輕人作為新領袖!
撒奇萊雅:「估計該場戰役,撒奇萊雅的殉亡人數至少在1,500人以上。逃難至水璉並建立部落的水璉首任頭目Kalang Bakah,當時年僅16歲,較高年齡階級的人員均未能到達水璉,足見傷亡慘重。」
魂斷傷膝澗:「我們的酋長一個個都打死了,『放大鏡』死了,杜呵呵所得死了,老年人統通死了。現在是年輕人說打或不打,而率領年輕人的人(俄洛可得)也死了。」p.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