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7-26 01:33:59| 人氣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不依虛空修止觀

引用來自於: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377-a14_077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第 77集~由  正銘老師開示:不依虛空修止觀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今天我們要來介紹「不依虛空修止觀」。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前面的幾個單元,我們介紹了 馬鳴菩薩在論中所說的:【其修止者,住寂靜處結跏趺坐,端身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大乘起信論》卷2)接下來這個單元,我們來介紹「不依虛空修止觀」。為什麼要說「不依虛空修止觀」呢?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有些古人,也許是外道,也許是佛門中的學人,他們證得空無邊處定的時候,就誤認為是涅槃境界了,這就是依於虛空來修佛法,也就是依於空無邊處來修佛法。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空無邊處定是怎麼證得的呢?空無邊處定是四禪八定中的第五種定;四禪八定是指初禪定、二禪定、三禪定、四禪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當我們要進入空無邊處定之前,是從四禪定開始轉進的;首先會覺得色界天的色身,依舊是一種繫縛,也是眾苦的根源、心的牢獄,所以必須捨棄。而且認定在虛空中是沒有色身的,在虛空中同時也是寂靜沒有煩惱的,這時候修行者一心緣於空,色界定便謝了,就會轉入四禪定與空無邊處定之間的中間定,也稱為未到地定;也就是離開四禪定,但是未到空無邊處的未到地定,當修行者一心精進緣於空,過程中謹慎、沒有憂悔,當超過了色界四禪定後,他的心泯然,任運自住於空緣,就會到達未到地定。在未到地定一段時間後,突然間豁然與空相應,這時候他的心相當明淨,也沒有苦樂,漸漸地進入深定,而緣於無邊的虛空,所以沒有諸色界相;這時候心不分散,而且心識自在,這就是證得空無邊處定。

     證入空無邊處定時,因為已經超過色界,所以沒有諸相,對於諸相都不會憶念;如果仍然會對諸相起一絲絲的憶念,就不是證得空無邊處定,因為這時候已經退回色界定中。所以證得空無邊處定時,對於諸相都不會憶念,所以有些人會誤解這個狀況是涅槃。但是在空無邊處當中,意識心還在;也就是說,在空無邊處中還有一個能覺知的「我」安住著,這個我依舊在覺知空無邊處的境界,所以仍然落在虛空中。這個境界既然空無邊際,所以自己住在這一種境界中驗證時,就會誤會而覺得是涅槃無相的境界了,這就是第一種認定虛空為涅槃境界的凡夫,其實仍然是落在有中的,因為這時候三界有的覺知心還在。

     那第二種人就是虛空外道,虛空外道是誤會了佛經的義理,他們會想:「佛經上面說『真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唯識的經典又說『有虛空無為』。」他們又聽善知識開示:「涅槃猶如虛空。」所以心想:「真如就是虛空啊!」這一種錯認真如就是虛空的外道見,並不是現在末法時期才有,古時候就有。所以,現在有位號稱蓮生「活佛」的先生,在他的書裡面就明明白白寫著:「虛空就是真如。」他說虛空就是真如,所以就成就了虛空外道見;他依虛空見而修,認為我們這個覺知心,是以這個虛空為依歸,所以就誤認為捨報的時候,就會像月溪法師說的一樣:「遍滿虛空大自在!」或者認為虛空粉碎的狀態就是開悟。其實,虛空粉碎的狀態,是一種定境;在那一個定境中,我們會覺得虛空已經破滅了,已經不存在了,那就叫作「虛空粉碎」。虛空粉碎之後還會伴隨著一句話,叫作「大地落沉」;其實,「大地落沉」也是一種定境,雖然我們在眼前所看到的大地是沉下去了,可是這只是定境,真正的大地還是存在的,事實上沒有落沉下去,只是定境的奇特體驗。這也是定境所顯現的,通常是在未到地定中顯現,初禪中比較少,但偶然也會出現。不管如何,這個都只是屬於意識的我所,也就是意識所擁有的境界,是與定相應而產生的,這些都跟證悟無關:不僅是跟佛菩提道的開悟無關,也跟聲聞道的斷我見無關。

     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些誤解呢?這是因為他們都不曉得虛空只是色邊色,也就是說,虛空只是依於色法的邊際而施設的一個概念,其實沒有虛空這個東西。依於色法的邊際,而說色法外面沒有物質障礙的地方叫作虛空,所以虛空是「色邊色」,是依物質而施設的性空唯名的無實法;既然虛空是依他施設的空無法,所以它不是真如。從色法上面來施設的,依色法而存在的觀念,就施設它叫作虛空;所以,虛空又稱為色邊色,虛空依舊只是色法。所以 佛在《楞伽經》中說「虛空隨入色法」,不懂的人剛聽到說「虛空是色」,心想:「不對呀!明明空無一物,怎麼虛空會是色法?」經上又說「虛空隨入色法」,很多人就更迷糊了。因為他們想:虛空既然是無法,怎麼會是色法呢?很多人就誤會這一句經文,永遠都弄不懂。所以,我們要跟大家再一次說明:虛空只是依附於色法的邊際來施設虛空名相,所以虛空是附屬於色法而有的名相跟概念;既然附屬於色法,當然佛說「虛空隨入色法」。所以虛空是色法邊際的色法,因它依於色法而有,離開色法就沒有虛空可言,所以虛空其實還是色法中的一種;因為虛空其實是一個人為施設的名詞,以空無一物而能容納或盛受他物,來施設它叫作虛空,所以虛空其實不是真實存在的法。

     就如同兔無角一樣,兔無角這個名詞,是因為看到鹿有長角、牛有長角,但是兔子卻沒有長角,所以才施設兔無角這個名詞;因為實際上,不是真實有兔無角這個法。虛空也是一樣,是針對空無一物而施設虛空這個名詞,並不是真實有一個法叫作虛空;所以虛空這個名詞,其實是假法、假有,不是實有的法相。所以,虛空之性空而無實,只是覺知心中的一個概念,純是名詞施設,其性空無,所以虛空可以說是性空唯名之法,不是真如。

     真如法身的本性如虛空,但卻不是虛空。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提到:【法身體遍諸眾生,萬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滅無來去,不一不異非常斷。法界遍滿如虛空,一切如來共修證,有為無為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淨。法身本性如虛空,遠離六塵無所染,法身無形離諸相,能相所相悉皆空。如是諸佛妙法身,戲論言辭相寂滅,遠離一切諸分別,心行處滅體皆如。】從經文中可以很清楚地瞭解:這個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離一切分別的空性心,是本性如虛空,而不說祂就是虛空,所以真如不是虛空,只是猶如虛空。

     虛空是「色邊色」,是依附於物質色法的邊際無物處,而施設虛空這一法。所以虛空不是實有法,它沒有一個真實的體性,是人們所施設出來的,是依於色法的外面、色法的邊際而施設的。這個色法的邊際之外,而不被色法所遮蔽的空間叫作虛空,所以虛空是色法的一種,它的名字叫作「色邊色」。另外,我們也簡單地介紹一下虛空無為:虛空無為是六種無為當中的一種,虛空無為講的是心真如第八識心體猶如虛空無形無色;這個心真如的體性猶如虛空而不可毀壞,而且祂又不會墮入有為有作的七識心自性中,所以叫作虛空無為。也就是說,虛空無為講的是凡夫、異生第八識心體的自性,而不是在講虛空的體性啊!這位先生不懂,就誤認為虛空即是真如,就成為虛空外道了。

     有的人更荒唐,譬如西藏密宗有一種人,就說虛空即是真如,主張虛空中有星球爆炸的能量繼續存在。所以他們練氣功、練拙火、練明體的時候,就要從虛空裡面去攝取能量;又說虛空中的能量就是萬法的根源,說他們將來捨報的時候,就要跟這個能量合而為一,這種人也叫作虛空外道,這也是虛空外道見的另一種。這些人都是依虛空而修佛道,所修的當然都是外道法,都與佛法無關,但是他們並不知道。而且虛空中並沒有某一種能量,可以被他們所攝取,他們依虛空而修得的所有的能量,其實也都是來自於他們的第八識如來藏,只是他們自己不會瞭解而已。

     另外,如來藏空性的空,也不是滅除有物,然後才作空的虛空;其實如來藏是空性,並不是虛空。空性的真正意義,就如《央掘魔羅經》的經文所說:【譬如空聚落,川竭瓶無水,非無彼諸器,中虛故名空;如來真解脫,不空亦如是,出離一切過,故說解脫空。如來實不空,離一切煩惱,及諸天人陰,是故說名空。】(《央掘魔羅經》卷2)意思就是說:譬如已經人去屋空的村莊,稱為空村,枯竭的河川稱為空河,無水的瓶子被稱為空瓶一樣,並不是村莊、河川、瓶子不存在了,而稱為空;而是因為村莊之中沒有人了,河川之中沒有水了,瓶子裡面沒有水了,所以說它們是空,並不是連村莊的房子,或河川、瓶子本身都不存在了,才說它們是空。

     同理,如來的真實解脫,一樣也不是斷滅空,而是由於出離一切三界六塵萬法的過失,所以說祂是解脫空;也就是說,如來藏具有真實的自性功德,不是斷滅空。因為如來藏具有無量無數的微妙功德,但是卻遠離了一切煩惱,及諸天諸人五陰四陰的緣故,所以才稱為空性。又因為祂的體性是無為無作,不起世間雜染作意,就如同虛空對一切法也都無為無作不起作意一樣,所以說祂性如虛空。因此不能說虛空就是空性,否則空性如來藏就跟虛空一樣,成為意識想像施設的東西,那就永遠沒有實證的因緣了。所以說,如來藏猶如虛空,本來無邊、自身也沒有質量,但不等於虛空。無邊是說祂不是色法,我們不能說祂有多大;既然無量亦無邊,所以說祂是平等平等的,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細菌、病毒,都是一樣的平等。一切有情的真實心同樣都是無量與無邊的,所以都是平等平等的,都一樣猶如虛空,這叫作虛空無為。

     心如虛空,如同虛空一樣無量亦無邊,所有有情類的真實心如來藏都是這樣平等的體性。所以真正修止觀,就必須依止於這個真實心如來藏來修;所以 馬鳴菩薩在論中說:【云何修止觀門?為息滅一切戲論境界,是止義;明見因果生滅之相,是觀義。】(《大乘起信論》卷2)也就是說,怎麼樣是修止觀門呢?止就是息滅一切戲論境界,也就是進入如理作意的實斷見惑與思惑的智慧境界,也就是實證解脫境界和進入如理作意的實證般若實相境界;那觀呢,就是明見因果生滅之相,也就是現前觀察到萬法都是由實相心體第八識中所出生的,一切善惡業都是由第八識自心如來藏記存而昭昭不爽。

     所以,三乘菩提所說的「止」,是息滅一切的戲論,使心決定不疑的住於如理作意的智慧境界中,這才是真正的止。即使是證得世俗諦解脫果而成為阿羅漢,也還是沒有究竟遠離戲論的境界,因為他們不瞭解實相,把解脫果當作是究竟果,只是二乘世俗諦上得止,不能在實相般若第一義諦上面得止。解脫果的修證都已經這麼不容易了,都還沒有確實完全遠離戲論,何況是還沒有斷我見、還沒有證得解脫果的凡夫呢?所以,大眾想要親證佛菩提而確實遠離戲論,當然是更加困難了。想要遠離一切戲論,第一步就是要尋求明心而打破無始無明;沒有明心以前,談到般若、談到唯識的種智,都會成為戲論。因為凡有所說,必定言不及義,不管說得如何玄妙,都說不到第一義諦的真實義;既然所說的言說都講不到第一義,可想而知,所說的當然就是戲論;既然都是戲論,就表示還沒有在真實的如理作意上而心得決定,那當然就是尚未證得「止」的境界。因為這個緣故,馬鳴菩薩說「息滅一切戲論境界,名之為止」。

     也就是說,當我們明心之後,我們明的心永遠就是這個真如第八識,決定不再改變了,這樣就叫作親證止的境界。當我們的心已決定固定在這個法上面,永遠不再變易見地了,這樣就是止。所以佛法般若所說的止,跟禪定所說的止,大不相同。禪定的止與實證的親證無關,只是叫你把覺知心制心一處而住於定境中,心不動搖、不打妄想即可。所以修學佛法的人不可依於虛空而修,因為依於虛空而修,不是落入依於空無邊處來修佛法,就是落入虛空外道中;所以真正的修止觀,就必須尋求明心,也就是找到這個真實心如來藏,然後依止於這個真實心如來藏來修止觀。

     今天《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不依虛空修止觀」,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不依地水火風修止觀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不依形色修止觀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