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14 17:46:24| 人氣4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無財之施及瞻養治病之布施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359-a10_048

菩薩正行(二)第48集~由 正元老師開示:無財之施及瞻養治病之布施

菩薩正行(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菩薩正行》的節目,我們在上一次的節目當中,談到了能捨外物、能捨內外物,以及除了布施內外物之外還要教化眾生等三種有智慧的布施;以及要先教後施、怨親等施,才能夠稱為是大施主。今天我們要繼續來探討:如果我們沒有錢財作布施的話,能夠怎麼做,也仍然可以成為大施主的道理。

首先,世尊在《優婆塞戒經》卷5當中繼續開示說:【善男子!智者若有財寶物時,應當如是修行布施;如其無財,復當轉教餘有財者,令作是施。若餘施主先知此法,不須教者,應以身力往佐助之。】(《優婆塞戒經》卷五)這意思是說,有智慧的人,如果有財寶、財物的話,那麼應當要像前面所說的,兼以教化來修行布施;但是如果沒有財物的話,也不需要起煩惱,我們可以把這些布施的正確道理,去教導其他有財物的人,讓他們來做布施。如果說,有的施主早已經知道做財施,應該要同時作法布施的道理,並不需要你去教導他的話,那麼你也可以以自己的身力前去輔佐他,幫助他共同來做財施以及法施。所以說,即使我們沒有錢財可以做布施,但是還是有辦法累積福德資糧的,我們可以提供體力或者是腦力、技術等等,來幫助別人共同成就財施以及法施的功德啊!

佛陀接著就舉了以醫藥瞻養病人為例,作了十分詳細的說明,來讓我們瞭解,雖然沒有錢財,但是還是可以想辦法來成就布施的福德以及功德。首先 佛陀開示說:【若窮無物,應誦醫方種種咒術,求錢湯藥,須者施之。】(《優婆塞戒經》卷五)這意思是說,如果自身很窮苦,沒有財物可以布施的話,我們可以誦出種種的醫藥方,甚至是咒術,然後募求錢財來購買湯劑藥物,當有人生病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施藥來治療他的病苦。當然,依照台灣現行的醫療法規,必須是要先取得醫師、藥師證書以及執業執照,才能夠為人診療、開立處方或者是調劑給藥,否則就是違法;違法的事我們當然就不能做,不可以辯解說:「佛陀有開示過可以這麼做,所以法律不應該辦我。」因為法律是會隨著時空環境而變化的,當然也不會依照佛律來作考量;而且 佛陀也曾經講過,在祂捨壽之後,重戒不許更改,但是小小戒則可以因時、因地而作修改。而且「佛所未制戒,於他方所應行者則當行;佛所已制戒,於他方不得行者即不應行。」也就是說,小小戒是可以因應各地方國法、民情的變化來作增刪的。所以我們在學戒的時候,應該要依照 佛陀制戒的精神來持戒,而不要被戒相給綁死了,而弄得自己在世間法上進退不得,反而更沒辦法好好地學佛。當然我們也不可以把方便當隨便,結果只是隨順自己的習性胡亂地造作,那就完全失去持戒的意義了。

像現在的環境,已經和佛世時大不相同了,已經不能夠沒執照而私自為人免費看病。那麼如果說,想要為別人看病的話,那就應該努力去考取醫師執照,才能夠為人診病、開處方,來救護眾生身心的病痛。如果我們私下為人看病,成了密醫而被起訴、被法官判刑,那也只能接受,因為現代法律的規定,就是這樣子啊!但是現代的主流醫學是以治病為主,卻不太注重預防醫學,不太瞭解養生之道;很多人都是因為不懂得飲食作息、調身、調心的道理,所以才生病的。我們還是可以在不違反醫藥法規的情形下,來為他人指點如何調養色身,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另外 佛陀也提到,可以用種種的咒術來為人治病,這也是可行的,只要是義務性質的,而且不牽涉到醫療法規,還是可以為別人持誦某些咒語來治病,但這應該是在沒有財物可以治病,或是沒有醫藥時的變通辦法。但是我們應該要注意,有某些佛門外道經常使用的咒語,絕大多數都不是佛菩薩所傳的正咒,而是用來驅使低級鬼神的邪咒,因為他們想要用這種方式,來達成發財或者是誅殺異己的邪想。像這樣的作法,其實大多沒有實質的作用,或是只有很短期的作用;但是卻有很大的後遺症,有的是會大量的失財、失身、家庭失合,有的是小鬼纏身驅之不去,而造成長期病痛甚至精神失常等等問題。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所以愛好以咒術召喚鬼神的人,應該要懂得自我克制和警惕。

如果我們沒有醫藥執照,佛陀說:我們還是可以去探訪以及照料病患,最重要的是要以至誠心,全心全意地來照料他的起居環境,以適當的食物來供養他,讓他能夠安心的養病,體力能夠早些恢復,這樣他的病就會快一點的痊癒。而如果自己已經讀誦醫方而通達了,也有了醫師執照,有能力治病的話,那麼就可以幫人看病,然後按方診視,依照他們的病徵,找出病症的根源,而開立出適合的藥方來為他治療。而且治病的時候,也要善知方便;因為眾生的習性可以說是千差萬別,有時候你為他診治得很清楚,他卻偏偏不信,還提出一大堆的歪理來跟你爭辯,說身體是他的,只有他自己最懂得自己的身體。另外有許多人喜歡到處看病,只吃了一兩次藥就說沒效,而就又換了醫師看,然後就對各個醫師品頭論足,自以為是。所以菩薩在為人看診的時候,要有種種的方便善巧,讓病人能夠理解信服,而且樂於配合治療,而讓他的病能夠很快地好起來。

佛陀又教導說:雖然病人的病榻,往往是髒臭不淨的,但是我們前去診病的時候,不要因此就生起了厭惡之心。當病人的病況加重,或是有改善的時候,應該都要能夠掌握到;也要知道給病人吃的食物,以及服用的藥物,是會增加他的病呢?還是能減輕他的病況?這些我們都要能詳細的瞭解。如果說,病人要求的藥物或食物,是會讓他的病加重,那麼我們就要有方便善巧,以適當的譬喻,隨順他的心性,委婉地為他說明,讓他瞭解這些藥物或食物會加重他的病況;我們不應該用打妄語的方式,來欺騙他說你手中沒有這些藥或食物;而是應當要根據醫理,來為他說明清楚,以免他產生誤會。因為如果實際上有這些藥及食物,可是卻騙他說沒有的話,當他發現的時候,心裡可能會產生瞋恨,認為你是在欺騙他、不肯給他,這樣反而可能會導致他的病情加重。

舉個例子來說: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年代,物資十分地缺乏,大多數人都因為缺乏蛋白質而營養不良,所以常常在生病的時候,就覺得要補充肉類才夠營養,病才會好得快。像這種觀念,一直被帶到物資充裕的現代,所以每天每餐都要大魚大肉,甚至已經營養失衡而得到癌症,但是到了住院療養的時候,他還是覺得要再吃魚吃肉才夠補。像這樣的人,你如果告訴他說:「不要再吃肉了,再吃,你的病情會更嚴重的。他可能還是聽不進去,私下還是偷偷地吃燉雞、蒸魚等等。像這樣根深柢固的觀念,是很不容易改變的,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想辦法,找到他所在意的點,來化解他的疑慮,或者教他觀察自己的色身,在吃各種不同的食物之後,是會好轉還是變轉壞,要以證據來改變他的錯誤知見。

另外,當有人的病況已經太嚴重而無法治癒了,我們知道這個人一定會死的時候,如果我們覺得告訴他實情,反而會增加他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這樣對這個病人可能更不好;遇到像這樣的情形,我們倒不如先開導他,教他歸依,依止三寶,教他要念佛、念法、念僧,還要教他精勤地供養三寶,來增加他的福德以及功德,以作為他轉生時以及未來生的資糧。如果有可能的話,還要再為他解釋說:「這一世的病苦,都是因為在往世曾經作了不善業的因緣,所以這一世才會有這些苦難,所以你現在應該要真誠地懺悔罪業啊!因為懺悔也是有很大的功德的,可以逐漸消除宿世業障。」但是有些人不相信三世因果,所以在聽到這些話之後,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罪業,只是比較倒楣所以才會生病;甚至於會生起了瞋恚心,生起氣來甚至於破口大罵,說你觸他的霉頭,詛咒他往世曾經做過惡事。佛陀說: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們不應該生氣直接罵回去,而應該要「默不報之」,隨他說去。當他大聲罵起來,我們可以去倒杯茶給他,或者是弄點好吃的食物給他,緩和一下他的情緒,並且讓他知道,我們對他並沒有惡意。佛陀特別交代說:「我們不可以因為這樣就捨棄他,還是應該要好好地照顧他。」有些人,你要他怎麼忙、累,他都沒關係,但就是「任勞容易任怨難」,常常人家說了幾句難聽的話,他就忍受不下去了,所以事情就丟著不管了。但是我們不應該這樣子就捨棄了這個病人,正因為他是病人,身心不舒服,所以才很容易發起脾氣來啊!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要安忍下來照顧他才好。

佛陀又繼續為我們說明,照顧病患時應該注意的心態,佛陀開示說:【雖復瞻養,慎無責恩;差已猶看,恐後勞復。若見平復如本健時,心應生喜,不求恩報。】(《優婆塞戒經》卷五)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即使這個病患他生起了瞋恚心,我們還是應該要去看顧他,並且弄了營養的食物去養護他的身體。但是無論如何,不要因此就向他說:「我是在照顧你,還弄食物來給你吃,我對你有恩惠,你還罵我!」我們不必講這些話來討人情,這就是 佛所說的慎無責恩。所謂差已猶看,則是說他的病比較好了,我們還是要三天兩頭地去看他,因為恐後勞復;在病剛好的時候,還不是太穩定,所以很容易就會反覆的發作,我們要很仔細地照顧他一段時間,等到他真的穩定下來,完全恢復原本的健康狀態了,才可以真的放下心來。這時候,我們心中應該要生起歡喜心,為他感到欣慰,但是要記得不求恩報,不要開口去討人情說:「我對你這麼好,你的病都是因為我的照顧才好起來的,你有沒有什麼要回報我的啊?」這樣會讓他感到壓力很大,你所作的福德,也會因此減損的。

可是 佛陀又說:【若病差已,喜心施物,便可受之,受已轉施餘窮乏者。】(《優婆塞戒經》卷五)這意思是說,如果病人的病,在你細心的照顧之下已經痊癒了,所以他非常的歡喜,很感謝你,因此布施了財物給你;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可以欣然接受的,然後再把這些財物,轉施給其他貧窮困乏的人。但是建議諸位菩薩,在接受財物的時候,最好要明確地告訴他:「我會把你所送的財物轉施出去。」因為有些人的疑心很重,他可能會在心裡想:「這是什麼佛弟子啊?還說是在修布施行呢!我送財物,他就接受了。」為了避免他生疑誹謗,所以最好當場就清楚地告訴他說:「我接受,成就你的布施功德和福德,但是我會幫你轉施出去,給更需要的人。」而且在轉施之後,還要再告訴他,這筆錢財布施到哪裡去了,免得他心中一直牽掛著。佛陀又開示說:如果病患的病況,嚴重到無法救治,最後病死了的話,那麼就該設法為他殯葬,並且以因果正法的道理,來教導、安慰亡者的眷屬以及親友。

佛陀在這一大段開示的最後,作了個結論說:【若能如是瞻養治病,當知是人是大施主,真求無上菩提之道。】(《優婆塞戒經》卷五)這意思是說,如果對窮人、病人,你能夠這樣瞻養治病的話,那麼你就是一位大施主;因為不但能夠委屈自己,來為眾生做事、付出財物,並且還能把正法布施給他們。所以 佛陀說:能夠這樣子做的人,就真的是大施主,就是真正在求證無上菩提之道的菩薩啊!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說明到這裡。

敬祝各位菩薩身心安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4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7-9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提供行人交通方便之布施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先教後施,名大施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