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20 16:54:16|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六波羅蜜(四)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310-a10_010

菩薩正行(二)第10集~~由 正禮老師開示:六波羅蜜(四)

菩薩正行(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說到要「供養精進波羅蜜」,我們說到 佛陀開示,說什麼叫精進呢?什麼叫供養精進波羅蜜呢?

就是如果看到有人在邪精進的時候,我們要樂說邪進的果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看到別人走了錯的方向而不休息,我們就應該要勸告這樣子的人:你應該往正確的方向,這樣子才是在供養精進波羅蜜。

什麼樣叫作邪精進呢?邪精進就是他走了錯誤的方向,譬如說,在佛法中是要清淨的修行,是要你離開邪淫的,可是如果有人告訴我們說:成佛就要實踐這個大貪,要二六時中來修雙身法——修男女的雙身法,他認為說修雙身法是可以成佛的。可是我們明明知道,這男女欲,那是欲界之法,如果一直在修欲界之法,他就被欲界之法所繫縛,他連色界天都去不了,連禪定都無法發起。所以顯然如果說有人主張要修雙身法,作為成佛的法道,那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錯誤的方向。這樣子即使努力修習,二六時中不停地修雙身法,那樣叫作邪進,叫作邪精進。因為這個是違背成佛法道的道理啊!而且這個連世間法也是不符合。

因為出家的修行,他不應該跟女弟子合修雙身法,何況有些女眾還是有家庭的。可是出家,他是要離開家庭的,離開家庭又去破壞人家的家庭,這樣連世間的善法都沒有實踐,哪有可能是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成佛之道呢?所以那樣子是不符合精進的道理的。所以精進的修行是要有正確的方向,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那就叫邪進,那這樣子是不能長養精進的法性的。

然後這裡說「善教眾生令修精進,所作未竟,不中休息。」這不中休息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們就不睡覺啦,就不去作一些長養色身、讓色身恢復的這種休息,並不是這個意思。這裡所謂的休息就是,原來所要行的善法休了,就把它放棄掉了,把它停止了,這叫息。所以這個休息,意思就是說中斷了。這裡說「所作未竟,不中休息」,就是說如果一件事情,特別它是一件善法,是應該作的事情,就不應該半途而廢,不應該作到一半的時候,就把它停止了;而是應該要持續不斷地去作它,直到這個事情完成為止。這樣子才是精進的法性,才是供養精進波羅蜜。

然後「修善法的時候不隨他語」,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知道這事情是對的,特別是在佛法的實證上面,有時候他是跟眾生的所思、所見是不同的,譬如說「斷我見」,斷我見跟眾生所見是不同的,因為眾生總是認為有我啊!這個時候,我們要修精進波羅蜜的時候,是不能隨眾語的,不能隨於他語的。也就是別人說:「你這個人明明有我啊!你們怎麼會說無我?」那這樣子隨他語而說沒有無我的實證,那樣就錯了。同樣,眾生一般不知道第八識如來藏,總是不知道有永恆之法存在,這個時候也不能隨於他語;因為菩薩的實證是超越眾生的,反而是要帶領眾生,來修佛法的種種的果位的。所以是要帶領眾生,而不是要隨於他語的。所以這樣子能夠帶領眾生,往正確的成佛之道前進,這樣才是精進波羅蜜,才是供養精進波羅蜜。

佛陀說有這樣的相貌的人,才是供養進波羅蜜的菩薩。所以 佛陀說,我們要在我們的種種的身、口、意行上面,要有這樣的法相,有這樣的法相才說這個菩薩,他有在供養精進波羅蜜。

接下來,佛陀繼續開示關於供養禪波羅蜜的部分,佛陀說:【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樂處空閒:若窟、若山、樹林、空舍,不樂憒鬧貪著臥具,不樂聽說世間之事,不樂貪欲瞋恚愚癡。先語軟語,常樂出家教化眾生,所有煩惱輕微軟薄,離惡覺觀。見怨修慈,樂說定報,心若逸亂,生怖愧悔。見邪定者為說罪過,善化眾生置正定中。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禪波羅蜜。】

佛陀接著就說,什麼樣是修供養禪波羅蜜的法相呢?佛陀就說要修禪波羅蜜是要「樂處空閒」。也就是說,這個人心中是遠離了世俗的,因為他要為眾生忙碌,可是他內心是要遠離憒鬧,因為是要解脫於三界;身行是爲眾生的忙碌,那是爲了眾生,可是他的內心裡面,是要遠離三界的,是出離三界的,是解脫三界的。所以他的內心裡面,他是不樂於世俗之事,他的內心裡面是樂處於空閒;也就是行為上不能閒著,可是內心是嚮往著閒暇,內心中是不喜樂這些憒鬧之事的。所以說,他如果真的有因緣可以來修禪波羅蜜的時候,他剛好有為眾生忙碌,在休息的時候,他內心是要遠離憒鬧的。所以說他就要去在山窟裡面,或者是在山林之中,或是一個空房子裡面,他喜歡空閒,他不會因為說沒有什麼聲光娛樂就覺得無聊,菩薩是不會這樣子的。所以說他內心裡面,他是喜歡空閒。

遠離種種的不好的覺觀,乃至「不樂聽說世間之事」,因為世間的世事非常的煩雜,而且它涉及非常多世間的利益,菩薩不喜歡這些事情。因為世間的利益是依爭奪而得,而且有些道理不容易說清楚,所以菩薩不喜樂於聽聞這些世間煩雜之事。即使要聽聞這個,也都是爲了要教化眾生,爲了跟眾生同事利行而聽聞,所以他真正的內心是不樂於聽聞世間這些煩雜之事的。

而且「不樂於貪欲、瞋恚以及愚癡」,這三個法菩薩都不喜歡。如果要修禪波羅蜜,事實上還要不貪臥具,爲了臥具就違反了前面的進波羅蜜。所以菩薩雖然不喜歡憒鬧,喜歡空閒,可是也不是貪著坐臥之樂。

「先語軟語」是禪波羅蜜應修的,也就是菩薩他是沒有慢的,所以說他對於眾生,他要先語來問候。所以禪波羅蜜不是說只是心中不喜樂憒鬧而已,他對於世間之法,他也要有他的一定的定見,因為這也是靜慮,也是一種定,怎樣定呢?決定對於世間之法所應行之事,心中有自己的定見,知道這是善法就是善法,惡法就是惡法——不應該作的。

那什麼是先語軟語呢?就是對於眾生要先言問候。譬如說,如果看到有眾生,他心中有種種的痛苦,要好言慰問,要安慰眾生,不讓眾生覺得我們高慢,也讓眾生心中覺得菩薩親切。

可是在這裡面,菩薩應該要重視的是說,眾生心中有他的痛苦的時候,跟眾生先語軟語之時,不能因為別人有內心的痛苦,因為痛苦可能有所不滿,然後就讓眾生引發出他的、碰觸他的內心痛苦之處,乃至不應該觸動,讓他產生羞愧痛苦。

譬如說,有些人生了病,他總是會抱怨環境啊,抱怨什麼什麼。那這個時候,菩薩應該要慰問眾生,或者幫他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引發出他對於這些的抱怨之言;然後說你這個眾生,說了這種種的這些抱怨的話,反而來訶責這樣的眾生,或者來訶責這樣的菩薩道友,那這樣子就不符合先語軟語的修行。所以菩薩的修行是要讓眾生能夠在內心中獲得安慰,而不是引發眾生的羞愧痛苦之處,然後再加以苛責,或是更增他的痛苦,或是譏嫌他,或是嘲笑他「那是你的業報啊!那是你該受的業啊!」菩薩不應該這樣說。這樣的話才是修先語軟語之行。

這裡 佛陀說:「要常樂出家教化眾生,所有煩惱能夠輕微軟薄。」也就是菩薩有時候也要以出家相來教化眾生。因為菩薩事實上是四眾平等,他可以現種種相來利益眾生,所以在菩薩的法道裡面,菩薩是有種種的相貌。特別是,如果是地上菩薩,他所現的相貌幾乎都以在家相為主。可是這些大菩薩,如果都以在家相為主,那誰依出家相來住持正法呢?誰能夠讓眾生能夠看到解脫的法相呢?所以說,佛陀也會勉勵菩薩們,能夠出家修行,然後樂於出家來教化眾生。

這一世 平實導師是現在家相,可是 平實導師過去多生多世,都是現出家相來修行。在 平實導師入地之後,當然就以地上菩薩的修證來說,就會常現在家相。這裡在勉勵三賢位的菩薩,說三賢位的菩薩應該要常樂出家,來教化眾生。為什麼呢?因為三賢位的菩薩,就是一般眾生開始修行的階段,這個時候經常為世間所繫縛。所以這個時候反而要勉勵三賢位的菩薩,常樂於修出家之法,讓自己能夠遠離世間之法的繫縛。

可是等自己能夠遠離世間的繫縛的時候,反而要讓這些諸地以上的菩薩們能夠常現在家相,因為在家相才是圓滿諸相。因為在家相可以扮演種種的法相啊!那就是菩薩所應該要修學的方便善巧。所以說在菩薩法道裡面,諸地菩薩反而以出家相為教化眾生的法相,反而就少了。

這裡要勉勵三賢位的菩薩,所以說要常樂出家教化眾生,事實上就是勉勵三賢位的菩薩要遠離世間,常樂出家修行來教化眾生,然後這樣子才能夠快速地滅除所有的煩惱,才可以讓一個菩薩遠離世間種種煩惱之法的繫縛,能夠把世間的貪欲,把它迅速地降伏掉,這樣子他的煩惱才能夠輕微軟薄。

而且要遠「離惡覺觀」,那什麼樣叫作惡覺觀呢?其實惡覺觀很多,譬如,欲界之法其實就叫作惡覺觀。為什麼欲界之法就叫作惡覺觀呢?因為就解脫的法道來說,欲界它的覺觀,會妨礙一個菩薩或是妨礙一個修道人出離欲界。因為在修行上,要出離欲界能夠生到色界天,他要先遠離欲界的覺觀。

譬如說:欲界的飲食的覺觀,貪著飲食的覺觀,貪著口味、美食,所以說這個就是欲界的喜樂的覺觀。可是這個覺觀,會妨礙初禪的實證,因為初禪的實證就是內心中對於欲界的種種覺觀的棄捨,願意捨離欲界的覺觀,所以才能夠發起初禪,能夠實證初禪的定力。所以欲界的覺觀,事實上就是惡覺觀。

乃至欲界裡面還有男女的覺觀,這種淫樂的快樂,也是眾生極難離開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佛法的修行上面,凡是妨礙初禪的發起,其實都屬於惡覺觀。所以我們也可以知道,有些人他們在鼓吹雙身法,事實上雙身法就是男女的雙修,它是欲界男女的淫樂,這種男女的淫樂,其實就叫惡覺觀,因為它不離開欲界的境界啊!

我們可以想想看,在色界的時候,已經離開欲界。所以說色界天人,他都是中性身,他們沒有男女相。所以在色界天中,也沒有父母、子女,因為他們是化身。既然是化身而沒有男女根、沒有男女相,那他們不可能修雙身法啊!所以說在色界天的天人,他們都是以禪悅為食。

所以我們都知道,佛法的修行希望最後能夠是依禪悅為食,而不是吃欲界的這種粗糙的團食,更不會以欲界的男女欲作為快樂的來源,因為那種快樂是要依靠另外的異性才能獲得的快樂啊!如果沒有另外一個人,就不能快樂啦,那就若有所失了,這樣的話,顯然那就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那個快樂是要受制於他人的。初禪的快樂,它是獨自可獲得,因為它不依靠任何人,沒有人能夠去妨礙它的。所以欲界之法,統統都叫惡覺觀。

那一樣啊!要遠離惡覺觀,顯然也要離開以欲界男女欲為修持的一個原理的這種男女雙修法;那這種雙修法,事實上就是欲界中的極惡的惡覺觀,因為那個是欲界裡面,乃至畜牲、餓鬼、地獄都有的覺觀。所以那樣子的淫亂之事,乃至會令眾生掉入三惡道,這樣子更是極惡的覺觀。所以這種惡覺觀,我們應該要避免,這樣子我們才能夠遠離惡覺觀,才不會墮入欲界的覺觀而不自覺;乃至不小心還掉到三惡道去,那就更是修學佛法而獲得惡果的一種可憐的事情,那是我們一切人都應該避免的事情。

今天我們就跟各位介紹到這邊,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7-9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六波羅蜜(五)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六波羅蜜(三)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