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題目是:佛法的精要是什麼?世尊降生人間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浩如煙海,如果以人壽百歲來計算,恐怕十世、百世、千世都學不完呢!因此一般學佛人,在短短的一生當中,應該從何下手,才能契入佛法的核心和精要呢?這樣的疑問,想必也是大多數佛子的共同心聲。
但由於大部分佛子,未能具足善根、福德和擇法能力,只能隨順自己的因緣,遇到什麼樣的善知識,就隨著學習什麼樣的法,完全由不得自己;又由於學佛人普遍存在著僧衣崇拜的現象,往往只以表相來決斷善惡,而不問事實本質的善惡性,因此心中常常沒有是非正義,也常常以不理性的心態來看待問題,這都是因為迷信上師所教導,而自己沒有智慧簡擇的緣故。
然而佛教的本質卻一向都是智信,而不是迷信與盲從,在 佛與諸大菩薩所開示的經典與論典中,都是如此教導我們的。假使學佛人能夠注意到這個問題,就不會使自己精進學佛一世而唐捐其功了。
但是要能如實的了知佛法的精要和核心,卻是很不容易的事。譬如有一位名聞四海的大法師,在對徒眾開示如何是佛法的精要時,他是這麼說的:「佛法的精要,我學佛五十年,歸納佛法的精華、精義,我寫了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心,這就是本性;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我們的行為。純善的行為,純淨的真心,這就是佛法的精要。如果說得更簡單一點,四個字:”純淨、純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純淨, 這是講”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純善,是講”行”。純淨的心、純善的行為,不夾雜毫分不淨不善,你就圓滿成佛了。所以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在工作當中學,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沒有一絲毫虛偽,沒有一絲毫染污,沒有放不下的,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都不離這個原則,我們只要掌握這個原則就知道應該如何修行了。」
各位菩薩!這位大法師說的,只要你有純淨的心、純善的行為、不夾雜毫分不淨不善,那你就圓滿成佛了。是這樣嗎?那成佛就很簡單了,又何須三大無量數劫的勤苦修行呢?如果是以純淨的心、純善的行為,作為成佛的標準,那麼諸漏已盡的阿羅漢,已經解脫了生死苦,殺盡煩惱賊,是世所應供,他們理當應該都成佛了才對啊?可是事實上,佛說阿羅漢距離佛地仍然十分遙遠,因為他們未曾親證實相,捨報之後又都入了無餘涅槃,不再出現於三界,當然也就永遠無法成佛。
從以上大法師所開示的短短文句中,我們就知道:即使像大法師這樣已經學佛五十年,乃至弘法度眾數十年,信眾遍及海內外,少說也有數百萬人之譜,對於佛法的精要和核心尚且如此無知,更何況是一般的學佛人呢!為了幫助大家釐清佛法的精要究竟是什麼,我們必須先從 世尊降生人間的一大事因緣來開始說起。
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依據,將 世尊一生弘護正法的歷程,判為「五時三教」。所謂「五時」就是指:華嚴時、阿含時、般若時、方等時和法華涅槃時。而「三教」則是指:初時根本法輪,也就是一乘教;二時枝末法輪,將一佛乘分析為三乘次第而說;三時攝末歸本,以《法華經》總攝為唯一佛乘。我們接著就來概說一下,這五時的簡單內涵。
「五時」的第一時是華嚴時:世尊成道以後對諸大菩薩眾及人間根熟之眾生,以二十一天的時間宣說圓教以及別教法門,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時是阿含時:世尊以二十一天宣說《華嚴經》以後,到鹿野苑去度化五比丘,從這時候開始,以十二年的時間,為下機眾生說三藏教四阿含諸經。第三時是般若時:世尊以二十二年的時間,宣說大般若經,開示別教、圓教及通教法門,通會一切法為大乘法,全都歸屬於般若慧所含攝。第四時是方等時:世尊在般若以後,以八年的時間宣說了《楞伽經》、《勝鬘經》、《維摩詰經》、《楞嚴經》等大乘唯識經典,宣示藏、通、別、圓四教。第五時是法華涅槃時:世尊在弘法的最後八年,在靈鷲山宣演《法華經》,闡述圓教之理,暢演唯一佛乘正義,將五時三教匯歸為一佛乘;並且在入滅前最後一晝夜宣演《大般涅槃經》,講述真如與佛性非一非異之理,開示大眾只要具足四種圓寂,就能成就佛地之大般涅槃。
各位菩薩,綜合以上 世尊一代五時法教所演述之內涵次第,我們多少可以體會出 世尊為了教導後世愚劣的弟子們,可謂費盡了苦心,扮盡了神頭鬼臉,來接引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我們不妨試著想想看,如果你成佛了,體會到佛地無比莊嚴勝妙的智慧境界,那你如何去向一般凡夫眾生開口說法呢?如何說眾生才會相信呢?如果一開始就告訴眾生說: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才能成就佛道。有誰會相信?又有誰願意努力三大無量數劫來成佛呢?
因為對凡夫而言,那根本是無法想像也無法相信的事,怪不得 世尊在宣演《華嚴經》,將佛地自證聖智境界和菩薩五十二階位鋪陳開來以後,最先想到要度化的是曾經教導他禪定的兩位老師,一位是阿羅邏仙人,另一位是鬱陀仙人,因為他們都是聰慧利根之人,比較容易證悟,可惜在打聽之後,才知道這兩位老師,都已先後謝世了。於是 世尊又想到在苦行林中,陪伴他修行的憍陳如等五人,也都是心性調柔而聰慧之人,世尊於是到波羅柰國的鹿野苑中,為他們五個人說四聖諦解脫法門,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初轉法輪。
初轉法輪在佛教史上是一件大事,根據經典記載,這五個人歸依了 世尊,成為最初的僧伽,佛法僧三寶因此而得以具足;也由於佛法僧三寶的恩澤,才有兩千五百多年後的我們,還能繼續吸吮 世尊法乳,繼續滋養我們的菩薩種性和法身慧命,乃至得以親證實相。如此深恩大澤,我們怎能不感恩戴德以圖回報呢?
世尊在初轉法輪時期所說四阿含諸經法義,主要是以二乘菩提為主,是屬於解脫道之法門,專門教導眾生如何出離分段生死,而不是以實證法界實相為內涵,所以和成佛之道沒有直接關聯,因為成佛之道是必須從親證萬法本源的第八識如來藏開始。世尊在原始佛法中,解說涅槃的時候,為了不墮入斷見外道見中,不得不處處隱覆密意,而說有第八識本住法的存在,而第八識法義就一直留到第二、第三轉法輪時才正式宣說。
所以二乘法其實是以大乘法為根本而方便宣說的,如果離開大乘法宗本的如來藏根本心,二乘涅槃勢必難逃於斷滅空之譏評,本質也將會成為斷滅空。也就是說 世尊在宣演四阿含諸經時,其實是處處隱覆密意說有第八識本住法的存在,也因為有這個真實心的存在,弟子們才願意如實的斷盡我見我執,取證無餘涅槃,而不害怕墮入斷滅空之中。
經過十二年宣說阿含諸經,弟子得以先後證得阿羅漢果,親自證實了 佛所說的法是真實可以實證的,是真的可以使眾生解脫三界生死。世尊看弟子們信心具足了,於是就繼續為這些阿羅漢弟子們說明:解脫道不究竟,它只是一個化城,不是永遠休歇之處,還有一座無比莊嚴勝妙、富麗堂皇的廣大殿堂,成佛才是佛子們的究竟安歇之處。
為了勸請弟子們迴小向大趣向成佛之道,於是開演般若系列諸經,般若系列諸經是以《大品般若》與《小品般若》為主要,而大小品般若濃縮之後,就成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為《金剛經》,再將《金剛經》加以濃縮,就成為兩百多字的極精簡經典,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心經》。
《金剛經》的意思是說:法界中有一個法,祂是堅固而不可壞的,世間沒有一個法可以毀壞祂,因此稱為金剛。依這個堅固不可壞、無堅不摧的道理,來譬喻佛法中的金剛之心,祂是永遠不可能被毀壞的,因此這部經典就稱為《金剛經》。即使是卑賤如一隻小螞蟻的如來藏,集合十方三世諸佛的威神之力,也是無法毀壞一隻小螞蟻的如來藏;換句話說在一切法界之中,你找不到有一個法,可以毀壞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所以稱之為金剛心,這個金剛心就叫作阿賴耶識,又名異熟識,到達佛地時改名為無垢識。
由於這個金剛心如來藏的實證,就能使人看見本來就無生無死的解脫彼岸,由此實證而發起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智慧,有了這個無生無死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現觀,知道阿羅漢們捨壽入了無餘涅槃中的境界以後,再現觀此時猶未捨壽之際,自己與眾生的金剛心如來藏,依舊不改其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境界,那麼死後入不入無餘涅槃也就沒有差別了。菩薩因為如是實證、如是現觀,因此而發起大悲心,願意盡未來際永不入無餘涅槃,願意盡未來際利樂眾生永無窮盡。
各位菩薩,以上為大家說明的是《金剛經》的概略意涵,接下來繼續說明《金剛經》濃縮之後所成的《心經》,它到底在說些什麼呢?有許多人會以為說《心經》講的就是真實心,但其實《心經》也講眾生的妄心;《心經》所說的法義,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不但說真實心、實相心,也同時說眾生的妄心,乃至也說佛心,由於說種種心,故名《心經》。《心經》可以說是般若諸經的精華,也是佛法的精要所在。一切人間的有情眾生,都同時具有真心與妄心,並不是只有真心,也不是只有妄心,因此說人間所有的有情,都是真心與妄心和合並行運作。
不瞭解實相的人會說:人只有一個心啊!怎麼會有兩個心呢?他們以為:我們這一個見聞覺知的心,祂就是真實心,因為除了這個心以外,就沒有別的心可以找得到了。所以眾生總是認為自己見聞覺知的心就是真心,可是等到學佛以後,善知識開示說:見聞覺知的心是妄心,處處作主的心是妄心,是生死輪迴的根本。這個人一聽,心裡就慌了起來,心想:我這個心竟然是妄心,那麼一定還有一個真心存在,那這個真心在哪裡呢?又為什麼這個見聞覺知的心是妄心呢?
善知識就為他開示說:譬如你每天晚上睡覺,睡著了以後,這個見聞覺知的心就斷了、不見了;既然是會斷滅會不見的心,應當這個心斷滅了以後,你就應該是死了呀!可是為什麼第二天早上天亮了,有聲音,你又會醒過來,見聞覺知的心又可以重新出現呢?從這裡就可以證明:見聞覺知的心斷了以後,一定還有一個真實心不斷不壞,這樣第二天早上,我們的見聞覺知心才會重新再出現。也就是說一定要有互相隸屬的真心與妄心,一個你的見聞覺知心所隸屬的真實心駐在色身中,才能使見聞覺知的你繼續出現在同一個色身之內。所以在見聞覺知心存在的當下,一定是有一個從來都不曾暫時斷滅的真實心同時存在身中,《心經》主要就是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然而《心經》也說菩薩心和佛心。如果依菩薩地來說,這個第八識是非妄亦非真。意思是說,一切眾生都有一個自性清淨心,不管你有沒有修行,每個有情的第八識始終是清淨的,但這個自性清淨心裡面,卻含藏七轉識的染污種子,這道理很難為一般人所了知。有情眾生隨佛修學,漸次斷盡煩惱障現行及習氣種子隨眠,並且斷盡第八識中所知障的一切上煩惱隨眠,當第八識心所含藏的全部種子究竟清淨,永遠都不會再變異,也不能再增長了,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三界至尊的佛世尊。
從以上所說我們就知道《心經》其實總攝了成佛的兩個主要道: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有情眾生從因地發心修行乃至成就佛道,都是依止這個第八識金剛心才能成就。離開了金剛心如來藏,就沒有解脫道可修可證;離開金剛心如來藏,也沒有佛菩提可成。因此佛法的核心和精要,就是在說每個有情都有的實相心如來藏,這個心也是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眾生的根本。
各位菩薩!這個單元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到這裡。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