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113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13集~由 正元老師開示: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什麼?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談的題目是: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什麼?
一般說來,這是個大多數修行人都很感興趣的題目,但是也很容易引起諍論的題目。這歸納起來有幾個因素:第一點,是因為佛法真的是甚深極甚深,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才能夠究竟圓滿,所以很難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將佛法的真實義理說明清楚;第二點,則是眾生的根器差異很大,所相應的法門也不一樣,所以很容易就依著過去生的習性來選擇今生修行的法門;
第三點,同樣是由於過去生的因緣使然,眾生大多數會選擇自己相應的善知識,不論這位善知識所教導的法義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往往就是一跟到底而絕不改變;
第四點,眾生很容易受到道場規模大小、莊嚴度、住持師父的知名度以及信眾人數多少的影響,甚至只要懂得利用媒體,用一些吸引大眾的題材,就很容易招來許多
的徒眾,近二、三十年來,這是很普遍的現象;第五點,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代人越來越講求簡便、速效,所以大多數人都希望在極短的時間之內達成自己想要追求
的修學目標。由於上述種種的原因,使得許多修行人都是憑著直覺乃至於錯覺來選擇道場、名師以及法門;但是,往往對於這個道場、這個名師、這個法門所傳的到底是不是佛教正法,這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卻幾乎從來不曾仔細想過。
古德們常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這意思是說,我們修行絕對不應該盲修瞎練,覺得差不多就好;而且,在開始修行之前,應該對修行所該具有的基礎都很謹慎的檢視過,才不會一步錯、步步錯。那麼我們開始修持佛法的時候,該注意哪些要點呢?我們來看一下 世尊的開示。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當中,世尊開示說: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
前面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菩提妙果其實是不難成就的,然而真正能幫助我們成就菩提妙果的善知識,卻是很難值遇啊!所以,世尊開示說:「如果想要修學這個勝妙的佛道,有四種法要應當要知道:第一要親近善友,第二要聽聞正法,第三要如理思量,第四要如法修證。」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知道,在修學成佛之道的過程當中,「親近善友」是最為重要的,因為隨後的三個法,都是以親近善友為基礎才能夠如實而行。如果是親近了惡友,一開始就被誤導了,如何能夠聽聞正法呢?又如何能夠如理思量、如法修證呢?既然親近善友這麼重要,那麼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夠稱作是善友呢?
彌勒菩薩說,所謂的善友應該具備八種條件,才能夠稱為是圓滿的善友:第一是能夠如法地安住禁戒,第二是具足多聞,第三是對於正法已經有所實證,第四是對眾生性多哀愍,第五是心無厭倦,第六是善能堪忍,第七是無有怖畏,第八語具圓滿。
第一項的安住禁戒是說,我們要觀察這位善知識是否能夠善於守護律儀戒,嚴持不犯,能夠為了自我調伏、趣向寂靜涅槃而
修行正行。第二項的具足多聞是說,善知識在說法的時候所說的意涵,能夠初善、中善而且後善,完全符合
世尊的正教,沒有矛盾;而且說的是大乘的第一義諦清淨圓滿的深妙法義,不但自己對於這樣的清淨妙法能夠完全通達,善於受持,並且能夠讓聽法的人容易理解,
而不是覺得很玄,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也不應該隨順外道錯誤的經論來說法,以一盲引眾盲而走入錯誤的歧路。第三項的能有所證,是說善知識自己對於解脫道以及
佛菩提道是否有實證,包括對於一切世間有為法的無常、苦、空、不淨、無我、不可樂、有過患、應斷、應離等等能夠確認無疑,並且確實已經證得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的初果乃至四果,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要加以檢視的。第四項到第六項的性多哀愍、心無厭倦以及善能堪忍,較容易瞭解,在這裏就不多說了。第七項的無有怖畏則是說,因為對於正法已經有所實證,所以處於大眾之中說正法的時候,心中沒有畏怯,聲音也不會顫抖,而論法也不會有任何的錯誤之處。第八項的語具圓滿則是說,善知識所說的話語非常貼切、優雅、意涵明確、容易理解,而且符合第一義諦,沒有違逆,並且廣大無邊,而聽法的人也十分地歡喜,樂於聽聞,這樣才能稱作語具圓滿。
如果我們用上面這八個條件都能夠檢驗合格的,才能夠稱為是真正的善知識;也應該要在確認之後,才可以親近。反過來說,如果經不起這八個條件檢驗的善知識,佛菩薩都告訴我們說:這是應該要遠離而不應該親近的。
在談完了修學菩薩道的第一種法要「親近善友」之後,我們接著來談談第二種法要「修學正法」。
那麼首先要問:到底什麼是正法呢?一般都會說,正法就
是佛陀所開示的經、律、論等三藏十二部法教。但是,真的只有這樣子嗎?世尊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當中,開示什麼是三寶當中的法寶的時候,卻說經、
律、論等法教只能夠稱為第三法寶。這第三法寶是
世尊教化有情,隨著眾生所相應的法教而隨緣開示的。那麼什麼是第二種法寶呢?世尊說,就是戒、定、慧等諸妙功德,也就是大乘的三十七菩提分法。為什麼呢?佛說,因為修學這大乘的三十七菩提分法,可以讓我們證得第一法寶——清淨法身的緣故,所以才說這大乘三十七道品是第二法寶。而所謂的第一法寶,指的是清淨法身。世尊並且在這部經文當中詳細的說明,這個清淨法身就是一切眾生都有的本來清淨的如來藏,這個如來藏的體性和諸佛一樣清淨,沒有差異,祂的本體光明清淨,而祂的自性是無生無滅、體性空寂的。世尊在說了這段經文,最後作了一個總結說:這三種法寶,一切眾生應當要歸依第一種的無為法寶,因為一切法當中最尊貴、最殊勝的,莫過於這個無為法身了。
世尊另外在《大般涅槃經》當中說:「謂正法者,即是如來微密之藏。」(《大般涅槃經》卷十)這也同樣在說,正法就是一切眾生的如來藏。正因為一切眾生的如來藏本體,都如同佛陀的法身那樣微妙清淨,只是凡夫眾生的如來藏當中所含藏的種子還沒有清除清淨;所以,當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等三世諸佛最後究竟成佛的時候,所說的正法必定是平等無差的。而且,都是由體性相同的第一法寶,衍生出可以證得第一法寶的大乘三十七道品,也就稱為第二法寶,再由此衍生出三藏十二部經典的第三法寶。而這個第一法寶,當然也就是佛法當中的第一義諦。
所以,修學菩薩道的第二種法要「聽聞正法」,一定不能夠偏離如來藏正法;如果偏離了,甚至否定如來藏的存在,那麼就一定不是正法。同樣的,在第一種法要當中所談到的善知識,要具足多聞、能有所證,當然也都是指能夠理解這個第一義諦如來藏;並且要親自驗證這個如來藏,才能算是真正的善知識。
而修學菩薩道的第三種法要就是「如理思量」。所謂的如理思量是說,修行的人對於所聽聞的正法,應該要找時間獨自地審諦思惟,才能夠把佛菩薩或者善知識所開示的道理來究竟通達。能夠這樣子的如理思惟,具有下列的這些功德:他能夠善於了知哪些是正說、哪些是邪說;也能夠依於義理來思惟,而不是僅僅依於語言文字的表相。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修學菩薩道的第四種法要,也就是要能夠「如法修證」。我們在開始如法修證菩薩道之前,另外還有幾件重要的事是需要先確認清楚的:
第一點,是一定要先確認自己已經瞭解整個佛菩提道的次第以及內涵,要瞭解所謂三乘佛法只是方便施設,唯一佛乘才是究竟之說,而二乘解脫道是修學大乘佛法重要的基礎。所以,不可以隨意跟著「大乘非佛說」的這種邪說來否定大乘法,也不可以說「我是大乘菩薩,所以我不用修學二乘解脫道」,上面這兩種都是錯誤的邪見。
第二點,在開始修學佛法之前,也要先檢視三乘佛法的
基礎,也就是人乘以及天乘這兩個基礎是否已經具備了。所謂持五戒可得人身,遠離三惡道苦;修十善業道可以生欲界六天,遠離人道八苦。如果我們連五戒、十善
等人天善法都不願意修持的話,那麼顯然連當人、天凡夫都可能有問題了,那哪還談得上什麼修學遠遠高於世間一切善法之上的成佛之道呢?況且,如果我們福德資
糧不具足,必定會遭遇到三惡道,或者盲聾瘖啞,或者世智聰辯,或者出生於無佛之世等等的學佛八難,而沒有足夠的福德因緣來值遇佛教的正法,那哪還談得上學佛呢?
第三點,要自我檢視是否已經具足了十信位。對於諸法實相真心如來藏是否有深信忍,對於三寶的真實清淨功德是否深心信樂,對於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是否深信自己有能力能夠成就呢?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當中說:「需要經過一劫乃至一萬大劫,十信位才能夠圓滿具足,成為初住位,也就是發心住的菩薩。」如果具足了十信位,必定就能夠勇猛發起菩提心,勇發四宏誓願;並且對於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才能夠成就佛道的這件事情,心中沒有任何的畏懼。這樣不但不會急著想要入無餘涅槃,也不會急著想要「即身成佛」。因為這個時候已經完全明瞭,自己的如來藏本自無生無滅,本自具足無量功德,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在三大無量劫當中行菩薩道的時候,即使遭受了無量的苦難,心中仍然是安隱無憂的。這時候當然也已經明瞭,所謂的成佛,就是要將自身如來藏當中的無量煩惱障種子以及所知障的隨眠統統都要斷盡,也要攝受無量無數的有情眾生,菩薩道五十二個位階所該修學的內涵也都要完整的受持以及通達,這樣才能夠圓滿福德以及智慧而究竟成佛。這樣的事情是急也急不來的,越急越可能走入偏鋒邪道,並且退墮而離開佛道越來越遙遠。
如果上面所說的這些前提以及基礎都已經完整具備了,滿足了十信位的修學,成為初住位發心住的菩薩,那麼接下來才談得上如法修證。這個時候菩薩道修持的重點,一直到成佛之前,都離不開六度與四攝法:在初住位要修集以財施為主的布施功德;二住位要修集持戒功德,要受持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三住位則要依於如來藏無我的體性來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要修集精進功德,持續修集布施、持戒以及忍辱等;五住位要依於如來藏對於六塵境界從不動心、從不出定的體性,來修集禪定功德;六住位則要修集般若功德,熏習般若中觀,作四加行,一直到雙印能取空以及所取空,成就世第一法,那麼就接近見道的因緣了。從初住位到六住位,都是在外門廣修六度萬行,修集大乘見道所應該具備的福德資糧。
如果上述資糧位與加行位的功德都已經修集完成,又跟隨真善知識修學如何看話頭、參禪的功夫;有朝一日般若正觀現前,明自本心,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不退失之後,就進入到七住位,可以進入內門廣修六度萬行。從此之後,要一直努力精進,經過十住位、十行位,到十迴向位,才能夠圓滿真見道以及相見道的功德,而成為見道通達位的初地菩薩,滿足第一大無量數劫的修行。這個時候才算是真正進入修道位,開始第二大無量數劫的修行。
總而言之,成佛之道是一條極為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一般人聽了,大多是會打退堂鼓的。但是信位已經具足的菩薩,則已經很清楚,這是一條唯一究竟的路,再怎麼想走捷徑,終究也只能走回這條唯一的成佛之道上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夠簡單的說明到這裏。感謝各位菩薩的收看,歡迎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視!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