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0-13 14:25:56| 人氣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何謂佛教?

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1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集~由 正緯老師開示:何謂佛教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各位觀衆大家好: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由正覺教團爲大家所製作的「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系列。因爲今天是第一集,所以我們也趁第一集的時間,很簡短的來介紹我們錄製這個系列的緣起。

正覺教團從1997年公開對外弘法以來,一直以幾個特色聞名於佛教界,並且是佛教界的一股清流。首先,就是正覺教團忠實而且完整地呈現了 佛陀的教法,所以在正覺教團裏面,學員所修習的教法不是單一一個教法,而是我們主張全面性的修證。第二個特色是,正覺教團的教法貫通了大乘、小乘,或者我們說三乘佛經的義理。比方說,正覺教團裏面,學員所學到的解脫的道理,其實不僅適用於比方說我們說傳統阿含部所介紹解脫的道理,其實這個解脫的道理,甚至是一以貫之,到大乘經、般若經一樣都一體適用。所以,我們這樣看來,在這個特色上面,在目前的佛教界的話是比較難得見到的,也就是說,把三乘佛經整個融會貫通介紹給大家。第三個特色就是,正覺教團一直努力想要把 佛陀的整個教法,用簡單、清楚又容易實踐的方式介紹給大家;所以我們在每一種的書籍跟每一種的弘法的實施方式裏面,我們都爲大家介紹了清晰的修行原理跟實踐方法。

再過來呢,因爲正覺教團本身的運作,都是由受持清淨菩薩戒的義工所組成的僧團;所以在整個的運作上面,一般的學員所感受到的,也都是非常清新的氣息。正覺教團在弘法的這十幾年當中,讓爲數龐大的一群的學員們,可以省卻了在浩瀚的佛教書籍中自行摸索、苦苦追尋的時光;學員往往在兩到三年之間,只要按照教團裏面的教導,往往都能夠循序漸進,可以學到對於整個佛法架構清楚的瞭解跟掌握。另外,學員們也會學到,容易上手又容易保任的禪定的方法;那再過來,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知道,爲什麼要參禪,怎麼樣去參禪,然後接下來,參禪之後,明心見性的狀況又是如何。由於這些特色,所以在十幾年弘法的過程中,利樂了非常非常多的學員。

2010年起,正覺教團爲了要把弘揚佛法更擴及到一般的大衆,所以開始在法界衛星製作三乘菩提的系列,這一集次的學佛釋疑系列,也正是在這個思惟下面所錄製。並且學佛釋疑這個系列,更是針對一般,特別是初機的學佛人,一般的人對於學佛所可能有的疑問;然後正覺教團希望能夠用最簡單,但是卻又非常正確的佛教義理,來給大家講解,給大家分析。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佛教裏面大家所最容易感覺到疑問的這些問題。

首先第一集,我們先來跟大家談一談什麼是佛教。當然電視機前面的觀衆,也許有不少人是第一次接觸的,其實大家在接觸的時候,往往也都不知道佛教是什麼意思。其實是當我們有一天,對於生命的意義——爲何要出生?活著是爲了什麼?以及人死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等等——我們有了疑慮,想要解開這些迷團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表示我們跟佛教有緣了。

不過一般人對於佛教的印象,往往都會停留在表相。比方說,看到了一些類似寺廟的建築,包含說在廟的前面可能有掛一些各式各樣顏色的旗子,就會以爲這個大概是佛教吧!又或者是,看到有人穿著比較不一樣的衣服,戴了不一樣的帽子,然後在這個寺廟裏面進行一些,比方說掛著唸珠在誦唸一些咒語的時候,我們往往也都會覺得那必然就是佛教吧!又或者更有甚者,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們看到的求籤問卜,甚至現在一般人、有些人會流行所謂的灌頂,甚至於有一些火供等等,看到這些或者是聽到這些名相的時候,往往都會以爲那就是佛教。其實那都是表相,並不代表佛教。又譬如,數十年前大家常常聽到跟佛教有 關的事情,就是所謂的「遁入空門」。大家對於這個事情的印象,往往都是因爲在世間遭遇了沒有辦法克服的困難,所以在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就只好選擇一個地 方,然後到了那個地方之後,可以把世間的所有的事情一概都不管;這個就是數十年前,大家對於遁入空門的理解。並且,當時的確也有不少人就以爲,佛教就是所謂的遁入空門,佛教就是灰色的宗教佛教就是消極的人生;這個當然也是一種錯解。

時間到了現在,大家對於佛教又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現在大家對於佛教,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是一些行善的團體。當然由於這些行善團體的積極的作爲,他們幫助了社會上許多許多需要幫助的人,也使得佛教的形象在社會上獲得大幅的改善;所以難免一般人會覺得,行善那就是佛教吧!可是針對這樣子的一個看法,我們不禁也要來問:如果只是行善的話,那麼佛教跟紅十字會有什麼不一樣呢?特別是我們看到了最近幾年,很流行所謂的「宗教對談」。比方說,佛教跟基督教之間的對談,或者是佛教跟基督教、回教等等,好些個宗教大家聚集在一起,然後一起談所謂的怎麼樣幫助社會淨化風氣等等。如果從宗教對談的這個事件我們來看,往往會發現說,一般人都覺得宗教——那是不是所有的宗教其實都是大同小異?那就是與人爲善或者勸人爲善罷了!所以,這個是現在的許多人對於佛教的表相呢,往往也會因爲行善的團體,而把它貼上「那就是跟佛教差不多的意思」,其實裏面是差很多的。

我們要瞭解什麼是佛教,那我們不妨從「佛教」這二個字來看。佛教,什麼是佛教呢?我們說佛教就是 佛陀的教導。那麼 佛陀又是誰呢?

一般人所知道的 佛陀,其實可能都僅止於把祂視爲是跟世間的聖賢,或者是一個偉大的神明,或者把祂比擬爲是像基督教、天主教的上帝一樣。可是我們深知了佛教的這些菩薩弟 子們,往往我們所知道的 佛陀的偉大,是遠超過衆生所能夠想像的。比方說,我們所感受到的 佛陀,第一個是:佛陀是大智跟大能。比方說,佛陀在成佛的時候,發起的各式各樣的智慧,像比方說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那這一些的智 慧,使得 佛陀因著這個智慧,也具有了無比的能力。所以,佛陀對於每一個衆生,他的宿命如何,他的業報是什麼,他的因緣是怎麼樣,他的根器是如何,往往都是完全的掌 握的;也因此,佛陀對於每一個衆生的教化,都是會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爲這個衆生作最好的安排;甚至由於完全平等的關係,佛陀也不會對哪一個衆生有特別的 排斥,反而是每一個衆生都一視同仁的,一樣都會幫助他,希望他能夠在學佛的道路上能夠走得很順。所以,這一些的智慧跟能力,我們在這裏沒有辦法短時間內說 得盡的。

不過,佛陀即使有大智慧跟大能力,但 佛陀跟我們說的一神教的上帝有一些根本上的不一樣。比方說,佛陀不能夠賜給哪一個衆生解脫,這個跟一神教裏面所有人將來所受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賜與,有根本 性的差異。在這一點上面,佛陀更像是衆生的導師,像是衆生偉大的導師;因爲 佛陀祂的地位就是要牽引衆生、教導衆生,讓衆生能夠自己學習著解脫,並且終有一天自己邁向成佛;所以,佛陀不能夠直接賜給我們解脫。同樣的,因爲對衆生一 律平等的關係,所以 佛陀也不會選擇判定,誰應該上天堂,誰應該下地獄;在真實的佛教的 世界觀裏面,會上天堂或者下地獄,完完全全都是我們自作自受。那 佛陀所作的,往往都是在悲愍衆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走的狀況之下,儘量想辦法,按照我們所能理解的方式教導我們,讓我們能夠避免下到三惡道,比方說是避免下 地獄。當然,如果我們因爲福德很大上了天堂,佛陀也替我們高興;但是 佛陀也會告訴我們,天堂畢竟不是久居之地。這一些的狀況,是跟一神教的上帝有很大很大的差別。所以,如果要光是就這些來講的話,我們說 佛陀的偉大跟獨特,可以說在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的神明,或者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救世主、上帝等等,都完全的不一樣。

並且,佛陀也不像是現在有一些人講的,有一些人認爲 佛陀只不過是歷史上的一個偉人,祂在兩千五百年之前誕生,後來出來弘法之後,然後八十幾年之後就入於涅槃了,就圓寂了;但實際上,佛也不像這些人所想的,只是一個平凡的世間的聖賢而已。實際上,佛陀的報身現在還常住色究竟天,繼續的利樂十方的地上菩薩;佛陀的報身也是常常會在諸界現身,來利益十方的有情衆生,所以這個也是跟一般人所看的不太一樣。

再 過來,我們也順便要提醒大家,按照 佛陀的開示的話,下一尊成佛的即將就是 彌勒佛。所以,從我們知道現在我們的 釋迦牟尼佛之外,下一尊佛就只會是 彌勒佛;從 釋迦牟尼佛到 彌勒佛之間,按照正確的佛經解釋,中間是沒有任何——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沒有任何一尊佛會出現的。所以各位觀衆,如果您在外面經常聽到有許多人號稱他已經 「成佛」的話,建議您要回頭來比對佛經,去看看說這個是不是一個妄語的狀況。

講完 佛陀之後,我們再來看看 佛陀的教導。我們剛才說到,佛陀就是衆生的導師,所以 佛陀的教法就是所謂的佛法。 那麼這個教導的內容是什麼呢?我們可以說基礎來講——佛陀教給大家的基礎,比方說,什麼是正確的因果觀,我們應該怎麼樣看待這些因果關係;或者我們應該怎 麼做,怎麼做才能保得住人身;或者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夠有很大的福報,這個是關於五戒十善的一些事情,這是基礎。另外,佛陀也教給我們怎麼解脫。那當然解脫 呢,我們首先要認識什麼是煩惱,知道真正煩惱的來源跟它的關鍵之後,我們才能夠進一步的,談如何減輕煩惱,如何消除煩惱。這個是關於讓衆生可以自己修行, 自己來解脫的部分。那麼再上一層的話,佛陀還教給大家怎麼樣叫作菩提菩提兩個字,給大家一個最直接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菩提就 是我們在《心經》裏面所看到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每一個人本來就具有的清淨本心。佛陀在這一方面也教導大家,怎麼樣才能夠找到清淨的本 心,又怎麼樣才能夠真正的見到佛性,明心見性之後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的於諸法得自在。所以 佛陀的教導,大致上我們可以說,就是包含了以上的這些內容。

但是這一些以上的內容,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在外面,聽到外面的說法,就很容易去判斷它到底是不是佛教呢?比方說在佛教裏面,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名詞,比方說「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或者我們也常常聽到一些人會引用《心經》上面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我們聽到這些名詞的時候,沒有錯,這一些都是佛教裏面的名詞;但是這些名詞,是不是真的代表它是佛教呢,恐怕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深思。因爲名詞就僅僅是名詞而已,我們要知道它是不是代表佛教,還要進去看看,它裏面的道理到底是什麼。

那爲了要幫大家更進一步的釐清什麼是佛教呢,我們不妨以 佛在當年,佛在最後要入涅槃的時候,給弟子們的訓示,我們從這裏切入。佛陀給弟子們的訓示有兩句話:一個是以戒爲師;一個是以法爲師。一個是戒,一個是法。

從以戒爲師來看,我們就提醒大家,因爲佛戒——不管是聲聞戒或是菩薩戒, 佛所制定的戒法本身就是完全清淨的戒法;所以,以戒爲師這句話,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瞭解到,佛陀一定不希望我們接近任何的怪力亂神的事情;因爲,即便是在 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是嚴禁弟子在不當的場合任意展現神通。所以,各位觀衆,如果您碰到了有任何怪力亂神的現象,或者您知道有哪些道場有怪力亂神的這些事件 的時候,建議您應該要儘速遠離,因爲那多半不是佛教

另外一點,以戒爲師所衍生出來就是:絕對不會有任何地方,違背我們的道德倫常。所以這個部分請大家也要特別注意,因爲我們在許多的社會新聞上面,都看到有許多個這些事件是假借宗教的名義,然後去侵害了婦女們;這些狀況它之所以會存在,就是因爲大家認爲宗教的力量,可以凌駕於道德倫常。這個部分我們如果從以戒爲師的立場來看的話,可以看得很清楚,只要是佛教,絕對不會有任何地方違背道德倫常。

第三個,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行善。行善這件事情,是因爲大家都覺得,行善好像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沒有錯,行善是我們本來應該做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但行善絕對不是代表佛教。爲什麼呢?簡單的我們來看看,佛在世的時候說法了四十九年,那這些說法,請大家回去看看佛教的經典,有哪些部分在教人行善呢?有的,可是在教人行善的經典,只佔了全部經典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佛陀整個的說法,絕對不是全部都教人行善。這就表示著,我們光是行善並不代表他真正傳承了 佛陀所教的教義。另外,從菩薩六度來看,菩薩六度裏面的話,布施也只不過是六度裏面的其中一度而已,其他還有五個項目需要好好的去修學。所以,從此就可以看到,行善本來就是我們所該做的,但行善是不足以完全代表佛教的教義。

接 下來,以法爲師。我們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們希望大家以智慧爲先,以智慧爲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親近的師父,不管他的名聲有多 大,或者您對他有多麼尊敬,但是您對他的說法,仍然是要回歸佛經來判斷:他說的法,有沒有哪裏違背了《金剛經》,有沒有哪裏違背了《心經》,或者甚至有哪 裏跟《阿含經》不符合的。這個是我們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於說我們剛剛提到的經典的部分呢,的確,因爲經典是從佛世以來到今天,這麼長久的時光 裏面,我們可以依循的部分;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說,經典裏面隨著時間傳承的久遠,也不能避免的會混入一些,它的義理可能不太正確的部分。所以,我們給大家 的建議就是說,大家所熟知的阿含部的經典、般若的經典或是唯識的經典,包含《法華經》、《華嚴經》這類型的經典,都是所謂的正信的經典。但是,這裏我們沒 有時間跟大家詳細說明,但是希望大家先遠離密教部的經典;那密教部的經典,如果各位要修習要閱讀的話,只有一部《楞嚴經》可以看,密教部的經典只有一部 《楞嚴經》可以看!我們如果說能夠依 佛的經典,來作爲判斷的依止的話,那麼不管上師有多大的名氣,或者我們跟上師有多深的情分,其實我們如果爲自己的法身慧命著想的話,還是要回歸 佛說的經典,要對上師所說的法要一一來檢視。

最後要跟大家講,佛陀的全部的佛法,可以劃歸爲解脫道跟佛菩提道。簡單跟大家說,解脫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對治煩惱,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開悟——明心見性,然後於諸法能夠真正得到自在。

最 後跟大家分享,前人梁啓超曾經在《學問之趣味》一文說,他說在寒冬裏面曬太陽的滋味非常的舒服,但是「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 不來」;這就是所謂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學佛過來的人,我們都知道,學佛對我們的人生真的幫助太大了;甚至不只是對這一世的人生,對於我們往後 都會幫助很大,我們有深深的體會。也在這裏希望,能夠透過簡短的錄影內容,把佛法的美好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一同來學佛。

今天就講到這裏。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4-6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學佛是否需要捨離一切的欲望?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綜論(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