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8-04 11:11:54| 人氣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二乘解脫道之兩種涅槃(下)

引用出處: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83

三乘菩提概說第83集~由 正光老師開示:二乘解脫道之兩種涅槃(下)

三乘菩提概說影音連結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一系列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概說」。今天將繼續上一集未完的題目:二乘解脫道之兩種涅槃

上一集略為談到聲聞人透過四聖諦來作觀行,也就是聲聞人能夠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並 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作觀行,觀察自他有情的蘊處界真的虛妄,因 此斷了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成為初果的須陀洹;然而,聲聞的初果須陀洹,可以欲界天、人間七次往返,究竟苦邊入無餘涅槃;最後還談到供養須陀洹,可以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德。今天接著上一集未說完的部分,也就是二果到四果。

首先談的是二果的斯陀含。當聲聞證得初果以後,接下來往二果邁進,名為二果向。這樣二果 向的聲聞人,將自己的貪瞋癡加以淡薄,也就是將性障——貪、 瞋、睡眠、掉悔、疑蓋加以降伏,尤其是欲界的男女貪降伏得很淡薄;但仍然有一分欲界愛沒有斷除,還沒有發起色界的初禪。像這樣將性障降伏很淡薄,但未發起 初禪的人,名為薄貪瞋癡的二果斯陀含。這樣的聲聞二果人捨壽後,欲界天、人間一往返,究竟解脫,亦名一往來。

成為二果斯陀含以後,往三果邁進,成為三果向;這樣的聲聞三果向的人,再將五下分結斷除,也就是將我見、疑見、戒禁取見、貪與瞋斷除,成為三果人。斷五下分結當中,最主要就要將欲界最重的男女貪愛斷除,才能發起色界的初禪,成為三果的阿那含,也就是心解脫的三果人。所以 平實導師在 他的著作《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書上指出:在阿含解脫道中,有證得初禪的凡夫,沒有不證初禪的三果人。也就是說,當聲聞初果薄貪瞋癡以後,成為二果的 斯陀含,繼續進修,將五下分結當中的欲界愛斷除了,就會發起初禪,才可以稱為三果的阿那含。如果沒有發起初禪,而自稱自己是三果人,那是大妄語,未來捨壽 後將下墮三惡道受無量苦。從佛法的觀點來說,要成為三果人必須發起初禪,所以要勘驗三果人的標準之一,就是要發起初禪的功夫。

然而發起初禪有三類:

第一類初禪遍身發,也就是初禪發起的時候,你的色身裏出現了一個初禪天身,這個初禪天身 與你的色身,同時同處在一起。如果詳細觀察初禪天身的時候, 這個初禪天身猶如一層薄膜一樣,裏面沒有像人類有粗重的五臟六腑;這是因為色界天不吃團食,以禪悅為食,所以沒有像人間那樣有粗重的五臟六腑。這個初禪天 身裏面,如雲如霧,薄膜上面的每一個毛細孔都能內外相通,因而有了樂觸存在;這是因為初禪天身與欲界的色身產生了摩觸的緣故,在胸腔有樂觸出現,所以才會 有初禪的樂觸出現。這樣的初禪遍身發的人,表示他的五下分結斷得很徹底,不再貪念欲界的法,所以色界天身出現在欲界的色身裏;這樣的人如果未來要往生初禪 天,他是可以擔任初禪天的大梵天,而不是梵輔天或者梵眾天。

第二類,如果初禪是從身體下方的會陰出現,漸漸往全身水平運運而動,乃至遍全身,表示他的性障不像第一類遍身發的人,斷除得很乾淨。如果初禪從會陰運運而動,最後遍滿全身,表示他的初禪已經具足了;如果初禪無法遍身運運而動,則無法遍身受樂,名為初禪善根發不具足。

第三類,從頭部發起初禪,這樣的初禪十之八九不能遍全身,必然會退失初禪的定境;所以應該全力修除性障,否則終其一生不能具足初禪。

既然已經知道三果人的勘驗標準,如果有人自稱是三果人,可用下列問答來勘驗他,請他回 答,譬如:初禪到底是斷了什麼煩惱而發起的?初禪的發起有幾 種?初禪的境界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它有幾支功德?等等。如果他不會回答,表示他沒有證得初禪,沒有經歷初禪的境界,所以無法描述初禪裏面的種種內涵;唯除 他聽善知識開示,而了知初禪的種種內涵以外。

又譬如坦特羅佛教主 張,「要不斷出生遍全身的快樂覺受,未來可以成就佛門所說的初禪、二禪乃至四禪」。你一聽到這樣的說法,知道他在胡說八道,為什麼?因為能夠發起初禪,乃 是離卻欲界貪愛,尤其是欲界的男女最重貪才能發起的,如果沒有離開欲界的男女貪,初禪根本發不起來的。由此可知,坦特羅佛教主張,「於遍全身快樂覺受之中可以發起甚深禪定」,那是欺騙眾生的大妄語,乃是讓眾生下墮三惡道的惡法,這樣的惡法怎麼會是佛法呢?所以說,有智慧的佛弟子們,不應該相信他們的荒唐語,應該將這樣的邪淫外道趕出佛門之外,以免讓這些佛門外道破佛正法,而且還荼毒眾生相將入火坑也。

又譬如坦特羅佛教主 張,「透過修練氣功,可以成就禪定的功夫、五神通,乃至可以獲得一切種智」。如果聽到這樣說法,你一定會覺得真的很荒唐。為什麼?因為無明的消除,乃是透 過歷緣對境中,將自己的煩惱現行、習氣種子隨眠,以及無始無明隨眠消除;不是透過氣功的鍛鍊,將身體加以修練,就可以將煩惱消除的。為什麼?因為修練氣功 乃是健身法門,與斷煩惱、發起禪定無關;既然與斷煩惱、發起禪定無關,還有可能發起甚深禪定、五神通,乃至可以獲得一切種智嗎?當然不可能嘛!所以說,坦特羅佛教行者宣稱,「透過修練氣功可以發起禪定、五神通,乃至一切種智」,這是自欺欺人的說法,是經不起考驗的。

此外,佛在經中開示,三果人可分為七種,包括中般涅槃有三種,以及生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阿迦膩吒般涅槃,七種。

首先談的是中般涅槃。如果照字面解釋,所謂的中般涅槃,就是三果人於捨壽後,在中陰階段般涅槃。這樣的三果人雖然已經看見四果慧解脫的境界,可是仍然未證得;雖然已發起初禪,獲得心解脫而斷了五下分結,可是仍然有我慢煩惱未除,也就是對自我存在的煩惱尚未完全斷除;所以在中陰階段出生了中陰身,並於中陰階段,才將我慢斷除,而入無餘涅槃。第一種三果人我慢較輕,於剛剛發起中陰階段,就將我慢斷除而入無餘涅槃;第二種三果人我慢較第一種三果人重,所以在第一個中陰階段結束,才將我慢斷除而入無餘涅槃;第三種三果人我慢較第二種三果人重,所以在最後一個中陰階段,才將我慢斷除而入無餘涅槃。然而這三種三果人,都於捨壽後入無餘涅槃,但因為所斷的我慢程度有所不同,所以才有三種中般涅槃出現。這也是 世尊在《阿含經》中,用三種譬喻來形容三種中般涅槃的內涵,譬如燒麩纔燃便滅,椎打燒鐵火星飛空即滅,以及椎打燒鐵火星未墮於地便滅。

接下來談其餘的四種三果人所證的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阿迦膩吒般涅槃。這一類的三果人,於往生色界天以後才般涅槃,雖然他們都往生色界天才般涅槃,可是他們的層次有差別。譬如生般涅槃,就是有一種三果人,如同前面所說的中般涅槃的三果人一樣,雖然已經看見四果慧解脫的境界,可是仍然沒有證得;雖然已發起初禪,獲得心解脫而斷五下分結,可是仍然有我慢煩惱未除;所以往生色界天後,於色界天不需觀行,不久便將我慢斷除,而入無餘涅槃,名為生般涅槃。另外三種的三果人,第一種三果人於色界天出現後,不必加行修斷我慢,自然斷盡五上分結,於初禪天隨時入無餘涅槃;像這樣不需特別加行,就能將五上分結斷除般涅槃,名為無行般涅槃。第二種三果人,要稍微加行將我慢斷除,才能於色界天取無餘涅槃;像這樣需要一世的努力加行,才能將五上分結斷除般涅槃,名為行般涅槃。第三類的三果人,要非常努力加行將我慢斷除,而且還要不斷從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乃至要出生到色究竟天以後,才能將我慢斷除,因而斷盡五上分結,捨壽後入無餘涅槃;像這樣需要一一經歷色界天的每一天以後,才能將五上分結斷除般涅槃,名為上流阿迦膩吒般涅槃,亦名上流處處般涅槃,這也是最鈍根的三果人所證的涅槃

從上面分析可知,三果人有七種,於欲界捨壽後,於中陰階段究竟解脫,或者上生色界天,在色界天究竟解脫,不再回到欲界,故名不還。又,三果人於人間未捨壽前,仍有煩惱應斷未斷,仍有梵行應修未修,雖然未能如阿羅漢一樣,於捨壽時當場取證無餘涅槃;但也分別於中陰階段、往生色界天般涅槃,名為有餘涅槃

這有經典為證:【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云何為二?有餘涅槃界、無餘涅槃界。彼云何名為有餘涅槃界?於是比丘滅五下分結,即彼般涅槃,不還來此世,是謂名為有餘涅槃界……」】(《增壹阿含經》卷七)由經文開示可知,斷了五下分結的三果人,於捨壽後,分別於中陰階段、往生色界天階段般涅槃,名為有餘涅槃;與以往所知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前仍有飢餓、冷暖等微苦所依的有餘依涅槃,有所不同。從這裏可以知道,三果人可以證無餘涅槃、有餘涅槃

既然已說明三果人的內涵,接著要談四果的阿羅漢。成為三果阿那含以後,往四果邁進,名為 四果向;這樣四果向的聲聞人,再將五上分結斷除,也就是將色 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慢、癡斷除,成為四果的阿羅漢。三果人要成為四果人,最主要要將無色界的微細意識斷除,因為這個微細的意識的我慢在無色界仍然存 在,不是不存在,只是很微細而已,眾生不容易察覺;因此,一旦將此微細的意識我斷除了,可以成為四果的阿羅漢,自己可以自作證:「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辦,不受後有,知如真。」由於聲聞相信佛語開示,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本際、如如、真實我、入胎識等等存在,也就是 佛在《阿含經》所隱含的一切有情的真心。由於聲聞相信佛語開示,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所以於內無恐懼;也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願意自我消失,所以於外無恐懼,於捨壽後入無餘涅槃,永不在三界出現。

這樣的四果阿羅漢可分為三種: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三明六通阿羅漢。所謂的慧解脫阿羅漢,乃是用智慧解脫生死的四果人,他既沒有俱解脫阿羅漢有四禪八定,也沒有三明六通阿羅漢應有的三明六通,只能於壽算到了入無餘涅槃,亦名時解脫;也就是待時解脫,必須等待壽算到了才能得解脫;不像俱解脫阿羅漢、三明六通阿羅漢一樣,隨時可以入無餘涅槃。因此,俱解脫阿羅漢、三明六通阿羅漢,相對於時解脫的慧解脫的阿羅漢,名為不時解脫,可以隨時取證無餘涅槃

由上面分析可知,聲聞人可以證得二種涅槃,那就是無餘涅槃、有餘涅槃。這是因為阿羅漢將見惑與思惑斷除,於捨壽後可以入無餘涅槃,不在三界出現。佛說,聲聞的阿羅漢證無餘涅槃,以及阿羅漢未捨壽前,仍有飢餓、冷暖等微苦所依,證有餘依涅槃

同樣的道理,緣覺是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了知自他有情的蘊處界虛妄,入無餘涅槃;更知道有一個能生名色等法的入胎識存在,所以如同聲聞人一樣,斷了三縛結成初果,乃至斷了五上分結成為四果;於捨壽前知道有一個入胎識存在,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所以於內無恐懼;也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願意將自我消失,所以於外無恐懼;於捨壽時於內、於外均無恐懼而入無餘涅槃,永不在三界出現。佛說,緣覺證無餘涅槃,然而在緣覺未捨壽前,仍有飢餓、冷暖等微苦所依,證有餘依涅槃

綜合上面分析可知,不論是聲聞或者緣覺的二乘人,都可以證二種涅槃,那就是無餘涅槃以及有餘涅槃

接下來要探討的是,二乘四果人真的有證涅槃嗎?有許多佛弟子們都相信,二乘無學證涅槃;然而我們要說明的是,二乘無學根本沒有證涅槃。為什麼?

龍樹菩薩在《十二門論》曾開示:「此五陰滅,更不生餘五陰,是名涅槃。五陰本來自空,何所滅故,說名涅槃?又我亦復空,誰得涅槃?」(《十二門論》)龍樹菩薩開示,今世的五陰滅掉,不再出生未來五陰,名為涅槃;五陰本來虛妄是空相,既然都滅了,還有誰知道涅槃這個法呢?意識我也消失不見了,究竟有誰證涅槃呢?龍樹菩薩已經很清楚開示,所謂的無餘涅槃,就是今世的五陰滅了,不再出生未來的五陰;既然五陰及意識我都消滅了不再現行,究竟還有誰證涅槃呢?

由此可知,一定要有五陰存在的當下,才能知道自己已經證涅槃;如果連自己的五陰都不存在,如果連意識我都不存在,又有誰證涅槃呢?所以說,阿羅漢將自己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滅盡,入無餘涅槃,也就是阿羅漢滅盡自己的十八界,包括意識我也滅盡了,再也無法反觀自己是否存在;因為這樣的緣故,在無餘涅槃中無有一法存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哪有證涅槃?根本沒有證涅槃!可是,佛方便說二乘無學證涅槃

然而這樣的知見,在正覺還沒有出來弘法之前,沒有人知道這樣的事實,只知道二乘無學證涅槃。當正覺剛出來弘法時,將這樣的事實和盤托出,卻被說為邪魔外道,乃至有人將正覺結緣書蒐集起來,於公開場所用一把火燒了。然而,正覺不斷的引經據典,以及用親證生命實相的內涵,一一加以闡述;近幾年來,佛教界已經漸漸接受這樣的事實,不再說正覺是邪魔外道。但是,還是有人暗中在抵制正覺的法:一者,礙於面子問題,也就是說,面子很重要,不願意拉下這個面子,所以在暗中抵制;二者,礙於名聞利養的關係,怕廣大的徒眾及供養消失,遂向徒眾宣說正覺的法不如法,發動群眾抵制正覺正法的弘揚;三者,想在經典找出證據來推翻正覺的說法,可是翻來翻去,反而證實正覺的法才是正確的,所以不敢明的來抵制,一直在暗中破壞。乃至有邪淫外道,其邪淫的本質被 平實導師拆穿後,不斷的在網站以匿名的方式,作種種的無根毀謗,真是顛倒啊!

由此可以證明,正覺所說的法為正真,這些附佛外道,在法上無法勝過正覺,只好無所不用其極,來阻礙正覺弘法。基於此,後學真誠希望這些附佛外道能夠幡然悔悟,以及改弦易轍,來弘揚 世尊的正法。能夠這樣做,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也值得後學加以讚歎;否則,毀謗正法的結果,佛說果報是非常嚴峻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及忍受的,不能不慎啊!

由於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裏。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