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7 13:28:08| 人氣2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宗通與說通第121集─破斥狂禪與狂密(一)

本篇引用來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5/121

宗通與說通第121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破斥狂禪與狂密(一)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為大家介紹「破斥狂禪與狂密」。

首先介紹「狂禪」,狂禪有兩種:一種是有悟的狂禪,一種是沒有悟的狂禪。什麼是悟呢?悟就是要證悟我們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識,第八識又稱為阿賴耶識,祂就是如來藏如來藏就是如來寶藏的所在,也可以說是如來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祂也是法界的實相,也是第一義。第一義就是第一因,為什麼會有我們的五陰、身心出現在這一個世間?為什麼會有世界、山河大地?這都是因為有如來藏,因此祂就是大乘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證悟就是要悟如來藏

可是證悟有淺有深,依證悟的般若實相智慧來說,可以分為總相智、別相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的差別;所以不是證悟如來藏以後,就馬上能夠斷盡一切煩惱,馬上就能夠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後起修。悟後要修什麼呢?悟後要修六度波羅蜜,也就是悟後要依止如來藏來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依止如來藏來修這六度,斷除一切煩惱;經過菩薩道 的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等覺、妙覺位,才可以成就佛道。所以根據每一個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證的差異,這一世證悟就會有深有淺不同的差別;有人 證悟是七住位,有人證悟是十迴向位,有人證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至有人證悟就可以進入初地。因此證悟有淺有深,這個道理也先讓大家瞭解一下。

正因為證悟有淺有深,所以有一些淺悟的祖師大德,因為悟得淺,比較深的般若智慧還沒發起,也往往會因為慢心的遮障而墮於狂禪,然後就會訶佛罵祖。像臨濟義玄、德山宣鑒還有夾山善會,他們剛悟的時候,就有墮於狂禪的現象。

像臨濟義玄剛出道的時候,除了真心妄心分不清楚以外,也非常狂傲,曾經說過:「山僧見處,坐斷報化佛頂;十地滿心,猶如客作兒;等妙二覺,如擔枷帶鎖;羅漢辟支,猶如糞土;菩提涅槃,繫驢馬橛。何以如斯?蓋為不達三祇劫空,有此障隔。」(《景德傳燈録》卷二十八)講這一些話就是狂禪。你看他只是依如來藏真如理體來說實際理地是一法不立,只是依真如自住的境界是離十法界,教大家要離開現象界一切有為、有造作法的貪愛和執著,要大家轉依真如無為清淨的法性,只是要表達這樣的意思;而自身的煩惱沒有斷盡,菩提也沒有證得,距離佛地的修證還差十萬八千里,怎麼可以說「坐斷報化佛頂」,不需要報身佛以及化身佛的度化眾生、利樂有情的事業呢?怎麼可以說經三大無量數劫修行圓滿的十地滿心菩薩,仍然像無主作客的人一樣,到處流浪生死呢?怎麼可以說等覺、妙覺菩薩,也只是像囚犯身上所帶的枷鎖一般的累贅多餘呢?怎麼可以說二乘的聖人——阿羅漢、辟支佛,猶如糞土一般無用?又說菩提涅槃的聖道,就像用來綁驢馬的小木樁一樣,也沒什麼大用處。

像這樣的狂傲、輕慢佛菩薩以及聖道,這就是狂禪;自以為一悟即至佛地,這就是無知。像這樣的言語容易誤導眾生有樣學樣,造下謗佛、謗法、謗賢聖的大惡業。不知道《楞嚴經》中 佛說過:「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楞嚴經》卷十)就是講證悟如來藏的時候,在道理上面是可以離開一切的無明;但是在事相上面還不能夠沒有罣礙,在境界上面還不能夠得自在,必須要悟後起修,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六度波羅蜜,才能夠圓滿佛道。因此,一切佛弟子不管悟前或是悟後,都不應該輕慢三寶,對菩提聖道也都應該謙恭合掌一心來求,這樣才能對自己和他人的道業有所幫助。後來臨濟義玄雖然證悟了,不再墮入狂禪,也不再批評阿羅漢、辟支佛和等覺、妙覺菩薩了,可是已經留下這些典故,也導致後來各方善知識的訶責。詳細的部分各位可以看 平實導師所寫的《宗門道眼》這一本書的介紹。

其次,像德山宣鑒禪師還沒有證悟以前,常講《金剛經》,也自以為是證悟了。他寫了一部《青龍疏鈔》,這一部《青龍疏鈔》是專門用來註解《金剛經》的,所以當時候的人們就稱他是「周金剛」。他曾經誇下海口說:「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景德傳燈錄》卷十五)意思就是說,真如法性的體用他已經熟悉了;如來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一如的法性,不可思議的微妙功德,他也瞭解了;佛弟子有沒有見道、有沒有斷煩惱、有沒有證解脫,只有他才有辦法加以分辨。

後來因為不服南方禪宗所傳的頓悟法門,就誇下海口說:「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當摟其窟穴,滅其種類,以報佛恩。」(《五燈會元》卷七)所 以德山這時候,就想要滅掉南方禪宗,就挑著他所寫的《青龍疏鈔》南下;在半路上肚子餓了,看到路邊有一位阿婆在賣點心,想買來吃。想不到這位阿婆也是明眼 的人,看到德山是一位出家法師,又挑著一擔經卷,有心想要幫助他,就問德山,指著他所挑的擔子裏面:「裝的是什麼經卷呢?」德山回答說:「是《青龍疏 鈔》。」阿婆問說:「那你講什麼經呢?」德山回答說:「講《金剛經》。」阿婆說:「我有一個問題問你,如果你能夠回答,我就布施點心給你;如果你沒辦法回 答,就到別的地方去買點心吧。」阿婆就問德山說:「《金剛經》上面有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上座你要點哪一個心?」意思 就是說,你講《金剛經》,應該要先認識自己本有的金剛心如來藏才對,要知道這一個金剛心如來藏祂不是一般的見聞覺知心,所以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可說;又,這一個金剛心如來藏,祂也是無形無相的心,所以不可以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中來認取;你講《金剛經》如果不認得這一個金剛心如來藏,即使依文解義,那也是三世佛怨。德山這時候因為還沒有證悟,不知道如何回答。此時德山還沒有見到他所想要滅掉的南方禪師,光是在這位阿婆的手下,就已經灰頭土臉了。

直到後來見到了龍潭崇信禪師,因為龍潭吹滅火燭而悟道,這時候德山才知道佛法南轅北轍,知道自己以前在北方所學的佛法,從來就跟佛道不相應;以前所學的只是相似的佛法,不是真實的正法。因此就告訴大家說:「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五燈會元》卷七)就拿了一把火,把《青龍疏鈔》燒掉了。意思就是說,以前自己不認識本心如來藏,依止虛妄的見聞覺知心來修學佛法,雖然聰明伶俐,機關用盡,在佛法上面所得到的功德智慧也只是像無邊虛空中的一毫毛,也只是像無盡大海中的一滴水。為什麼這麼說呢?只因為以前都是心外求法的緣故,因為離開本心如來藏來修學佛法就是捨本逐末,不知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的緣故。

然而後來宣鑑禪師前往德山說法度眾的時候,仍然沒有改變他的輕狂。有一天對大眾開示,他又說:【這裏無祖無佛,達摩是老臊胡(說達摩祖師是又老又有怪味的胡人,要大家遠離),釋迦老子是乾屎橛(說釋迦如來是乾掉的大便,要趕快捨棄),文殊普賢是擔屎漢(說文殊、普賢菩薩就如同擔屎的人一般的低賤,不用羨慕),等覺妙覺是破執凡夫(不用學),菩提涅槃是繫驢馬橛(菩提聖道解脫涅槃也只是像綁驢馬的小木樁,沒有什麼作用),(說)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瘡疣紙(講三藏十二部的經教都是不乾淨的,要大家趕快丟棄);(又說)四果三賢、初心十地都是守古塚鬼,(是)自救不了(的,也就是說,按照佛法次第修學所得的賢聖果位,仍然自救不了,因此教我們就不需要去求了)。】(《五燈會元》卷七)你看他跟臨濟義玄一模一樣,也只是要表達自己所證悟的如來藏是一法不立,教人們不應該對任何法有貪愛和執著,就訶佛罵祖,就輕慢菩提聖道,這也是狂禪;這樣容易誤導沒有證悟的凡夫,讓他們有樣學樣,使他們跟著訶佛罵祖,造下惡業而不知道。

又如夾山善會禪師也曾經說過:【見 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師;尋常老僧道:「目睹瞿曇, 猶如黃葉(黃葉,就是拿來哄騙小孩的假黃金);(又說)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說三藏十二部的經論,是老僧的座椅);(又說)祖師玄旨是破草鞋,寧可赤腳 不著最好(說祖師們接引度化眾生的言語是破草鞋一樣)。」】(《五燈會元》卷五)講這一些話,如果自己是已經成就佛道了,為了破除眾生的 執 著,這一些也算是好話;但是恐怕後面修學的人,他自己還沒有證悟,就把這些禪師的言語當成真的來看,然後效法學習,就跟著輕賤三賢十地的賢聖,就跟著輕賤 三藏十二部的經教,自己都還是無主的狂夫,這樣做就會成就誹謗三寶的地獄重罪。因此說這一些狂禪的行為,都是不可效法的。

即使是真的證悟,知道了如來藏的總相,也不過是別教的七住位而已,有什麼可以輕狂的呢?怎麼可以輕慢三賢十地,怎麼可以輕慢等覺、妙覺?這是不可取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三賢位的菩薩所證的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三種般若別相智的現觀,剛證悟的人是還沒有辦法全部親證的。而初地菩薩所證猶如鏡像,二地所證猶如光影,三地所證猶如谷響,四地所證猶如水中月,五地所證猶如變化所成,六地所證似有非有,七地所證念念入滅盡定,這一些更深細的般若道種智的現觀,剛證悟的人連作夢都還不曾夢見過,何況是等覺、妙覺所證的四種涅槃、四智圓明呢?這一些最勝妙的一切種智,剛證悟的人是完全不知不覺的,因此,怎麼可以訶佛罵祖、輕慢菩提聖道呢?所以說,這些輕慢、破斥、貶損三寶的行為就是狂禪。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裏。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