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4 14:51:09|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宗通與說通第34集─真實義通(上)

此篇引用自: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5/34

宗通與說通第34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真實義通(上)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為大家解說正覺同修會 平實導師所著的《宗通與說通》。在前幾集當中,余正偉老師以及孫正徳老師已經為大家解說了本書的「第二章、宗通」部分,這一集要開始進入「第三章、說通——從宗入教」。

大乘菩薩依於經典的研讀體究而證悟自心藏識第八識如來藏,或者是依於親聞真善知識的開示,或閱讀真善知識的著作,而證悟了自心藏識第八識如來藏,這就是大乘菩薩的「宗通」。本章「說通」所說的「從宗入教」,乃是證悟自心真如如來藏八識之後,悟後起修,深入經藏,修學別相智、種智等法,並且在入地後,漸次的證得諸地的無生法忍,地地增上;這樣的大乘別教菩薩,不論是剛剛才證悟如來藏的七住菩薩,因為已經現前領受第八識如來藏的自性,般若中道觀也已經因為證悟自心而現前,所以能夠為他人宣說自心藏識體性;或者是初地無生法忍位,也就是初地的入地心菩薩,已因為生起了初地的道種智的緣故,已能夠為人宣說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以及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二種無我;乃至於初地滿心菩薩已經具足了百法明門般若智慧,依著祂所證的道種智,能夠具足宣說八識心王的五位百法種智;最後成佛的時候,就能夠具足了知眾生的「應所知量」,也就是依眾生的根器、眾生的因緣而為眾生宣說:這些都可以稱為是廣義的「說通」。

「通」從字面上,當然就是通曉、通達的意思。「宗通」為什麼能夠為眾生宣說種種勝妙的法呢?就是因為宗通的菩薩有六通,這乃是大乘菩薩依後得無分別智所生起的,在七住親證如來藏之後,八住位開始漸漸生起,到了佛地圓滿這六種通。所謂六通就是:真實義通、得通、不可思議通、意通、離二邊通,還有說通。下面我們就來說明真實義通。

什麼叫真實義呢?修學佛法的人都希望藉由經書的研讀,或者是跟隨善知識修學,而能夠正解 佛陀所說的法要,然後得祂的真實義。佛法的真實義是什麼呢?在《瑜伽師地論》裏面這樣講,它說:

【云何真實義?謂略有二種:一者、依如所有性,諸法真實性;二者、依盡所有性,諸法一切性。如是諸法真實性一切性,應知總名真實義。】(《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

什麼是「依如所有性」的「諸法真實性」呢?「如所有性」的意思,佛在《解深密經》裏面這樣講,祂說:「即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真如。」(《解深密經》卷三)真如:「真」是真實不虛、毫無虛妄,能生萬法而真實存在,絕對不是虛妄的想像法,或者是施設法,所以叫作「真」。而「如」則是如如不動,是不被六塵所轉,不論是在什麼樣的六塵境界中,處於一切的可愛或者是可厭的六塵境中,都同樣不動其心,而且自從無始劫以來就是不動其心,現在也不動其心,未來無數劫以後仍然一樣是不動其心;祂是本來就是如,現在、未來一樣是如,這個如不是修行以後才變成的有生的如,這樣子本來就有的如,才能夠說叫作「如」。這樣的真如心,找遍了所有的法界之後,永遠都只能夠找到一個,就是大眾都有的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所以《大般若經》裏面這樣講,它說:【三世真如即蘊界處真如,蘊界處真如即染淨真如,染淨真如即生死、涅槃真如,生死、涅槃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九)這個說法跟前面我們所引的《解深密經》所說「即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真如」是一樣的。所以,「如所有性」意思是說,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在眾生三世蘊處界萬法,不論是染法或者是淨法上,所顯示的一切真實不虛、如如不轉易,而為生死與涅槃所依的自性。

在這當中,我們有兩點要加以說明。首先,阿賴耶識心體祂是無覆無記性,所以祂是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如所有性,是如如不變易的。又,阿賴耶識心體祂具有種種的無漏有為法,真實常住而運作不斷,不是虛妄想像的方便施設法,所以說祂為「真」;又,祂始從因地一直到佛地,永遠都是如如不變易其性,所以說祂為「如」;合這真與如二法就稱為真如。所以真如正是顯示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心體的體性。其次,因為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心體,既然是清淨性的如所有性,祂的心性是無覆無記,那就可以知道第八識心體是從來都不與一切善惡性相應的,所以從來都不簡擇一切善惡的業種,一體收存而沒有遺失,讓因果報應不爽。然而祂雖然收存這些的善惡業種,但是這些善惡業種子卻不與阿賴耶識相應;善惡業種子現行的時候,只會跟前七轉識相應,所以七轉識現行運作的時候,有種種的貪瞋癡等煩惱事行;而阿賴耶識在其中運作的時候,絕不與種種煩惱相應,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都不能夠遮障祂,祂始終是無覆無記性。因此說第八識心體是無覆無記性,是沒有善惡性的。這是由於第八阿賴耶識對於六塵萬法都沒有善惡的分別,面對六塵時一向都是如,因此能夠持一切善惡業種子,所以說阿賴耶識心體恆是顯示祂的真如性;因此,經中稱祂是「一切法真如」,是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真如。但這個真如性並不是因為修行而後才能夠獲得的,乃是無始劫以來本來就是這樣的;因為這個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的心體是無始本有,並不是從他法中所出生的。

由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依如所有性,諸法真實性」就是指依於真實而如如的法性的諸法真實性;意思就是說,三世世間蘊處界的生死輪轉,乃至於涅槃解脫等出世間諸法,它的真實性都是依於這一個真實不虛而如如不轉易的法性。這是只有修學佛菩提道的菩薩才能夠親證的。這樣的親證者當然會了知真如就是阿賴耶、異熟識、無垢識在萬法上所顯的這個實性;也應當要了知第八識不可以是純無為法的體性,而應該同時具有無漏的有為法的體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離開第八阿賴耶識心體,那尚且無有一切法可得出現、可以運作,何況能夠有真如可證呢?況且除了阿賴耶識心體之外,沒有一法可以在染淨萬法的一一法中現行卻仍然顯現祂的如所有性。

好,那什麼又叫作「依盡所有性,諸法一切性」?這是說,世間一切生滅有為的事物都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所攝,一切世間諸法都是十八界、十二處所攝,世間所知的一切事相都是苦集滅道四聖諦所攝,這就是「盡所有性」的道理。也就是說,世間一切諸法都攝歸有為生滅的蘊處界,而現象界可得知悉的這些事相也都不離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正確之理。因為三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世間一切法,都是如同《大般若經》裏面所說的「真如非虛妄、不變異、不顛倒、是實、是諦。」(《大般若經》卷四百一十七)它都不是這樣的法,三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法都不是這樣的法。那它是怎麼樣的法呢?它是假合、有遷動,乃至一切無常無恆,有變有異,都無實性的法。所以依有為生滅的蘊處界及現象界可得知悉的依報、正報等事相,都是終將歸於壞滅而永盡無餘的。因此說一切法都無我性,沒有真實恆存的我性,這就是「依盡所有性,諸法一切性」。這當中的無我的義理,包含了二乘的人無我以及大乘菩薩的人無我以及法無我;這部分我們留待後面再加以說明。

總合來講,就是以這樣世間蘊處界一切法都無我性——「依盡所有性,諸法一切性」;並且都是依於真實而如如不轉易的真如法性,就是「依如所有性,諸法真實性」,來說為佛法中的真實義。大乘別教菩薩證悟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而有的真實義通,就是在這個意涵下來說,不僅能夠了知二乘解脫道觀行修學的蘊處界諸法都是緣起緣滅的生滅有為法,不只是沒有真實不變異的法性,而且是終歸壞滅無餘的;此外,更能夠親證了蘊處界生滅變異的同時,有一個本來無生也永遠不滅、恆不轉易,而能夠為蘊處界等世間生滅諸法乃至涅槃解脫所依的真如體——第八識如來藏。這才是世出世間法的真實義,也才是三乘佛法的真實義。

二轉法輪般若諸經所講的,乃是親證真如實性的所依體如來藏而發起了中道實相的智慧。別教菩薩七住明心不退轉的時候,已經親證了如來藏,就能夠真實瞭解二轉法輪般若經典裏面的真實義,而不是在文字表面猜想、思惟,然後知道它的義理;乃是因為實證般若諸經所說的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而在初讀般若經時,就能夠依所證的根本無分別智,不由思惟而能夠直接瞭解經中的真實義,說為真實義通。這乃是別教七住菩薩,乃至十迴向位菩薩,所證得的。前面講到根本無分別智,乃是證得與有念靈知、離念靈知同時並存、同時並行運作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確認第八識如來藏在六塵中從本以來都沒有分別;像這樣的人能夠了知這樣的法,就說這個人已經證得了根本無分別智。

接著說初地菩薩的真實義通,乃是由七住漸修而來。依七住位親證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般若正觀所得的根本無分別智,在四威儀當中一一證驗領納阿賴耶識如來藏中道體性,現觀祂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的中道體性,而生起了實相中道觀,名為中觀智,這就是般若的後得無分別智。然後依這個般若的後得無分別智,跟隨大善知識熏習般若的種智,而後能夠發起初地的真實義通,也就是初地的般若道種智。初地般若道種智主要乃是依自心藏識而現觀蘊處界諸法,證得法無我;這個法無我智就是初地菩薩的真實義通。

三乘佛法都說「無我」,然而無我的真實義往往被錯會了。認為佛法講無我,就是講「緣起性空、一切法空」,因為空所以無我;如果聽到了有人說「有不空的如來藏」,便會誣衊這個人是同於梵我、神我的外道,誹謗這個人所說的法義不是佛法,說這個人所弘傳的甚深微妙正法是不符合原始佛教正法。然而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諸經中,固然說無我法,可是又處處說「我」;把這個「我」有時候說為涅槃的本際,或者說為諸法的實際,說為如,說為「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識,或者說為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或者說為有分識,乃至於《阿含經》中也有直接稱之為「我」的。而大乘般若諸經中,則稱為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無住心、菩薩不念心;並且說這個心是實相心,說這個心從無始劫以來不曾暫起一念,說這個心從無始劫以來不曾憶念一切法,說這個心從無始劫以來不曾住著一切法,說這個心從無始劫以來不曾示現見聞覺知心的心行法相,說這個心不是眾生所理解的心——祂乃是非心之心。因此,三乘佛法所說「無我」的真實義,應該要善加分別。

首先,二乘人的聲聞阿羅漢所證的人無我,就是現前如實的觀察「我」的五蘊是無常空,「我」的十二處、「我」的十八界都是無常空,是會滅盡的;只是他們因為信佛語,相信五蘊十八界滅盡後還有涅槃本際,相信涅槃不是斷滅境界。而緣覺乘的辟支佛是從十二因緣當中,去如實的觀察「我」的五蘊、「我」的十二處、「我」的十八界都是藉入胎識如來藏為因,以及父母、無明、四大、業種作為緣,所以才有三世蘊處界的緣起緣滅;既然蘊處界是緣起緣滅的體性,所以說蘊處界緣起性空。這是二乘所證的人無我智。所以,都是從五陰人無我的二乘的實證,十八界來現觀,十二處都是這樣的生滅變異的法性,沒有一個是恆常存在的,都是暫時假有的,因此沒有辦法從中得到一個不壞滅的我;所以確認在現象界當中一切法都是無我性,說是人無我。

二乘證得蘊處界人無我後,依這個人無我的智慧,再來現觀蘊處界輾轉出生的三界萬法,都是藉著蘊處界而緣起緣滅,是「此起故彼起、此滅故彼滅」的無常變異的法,能夠證知這個諸法中無有恆常不壞的我存在,因而證知「諸法無我」,這個就是二乘人所證的法無我。然而,二乘人因為未能親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因而不能夠依著這個心來現觀,只能夠依蘊處界、依蘊處界諸法來現觀由這個蘊處界而生的這個我,是沒有一個真實不壞的我存在;以這個人無我為中心,來現觀諸法不可常存,沒有真實的我存在;所以只能現觀、證實五蘊十八界,因此而衍生的諸法都是無我,都是無我法。

大乘的人無我的證得,則是由親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而現觀如來藏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實證蘊處界存在的同時,這個如來藏心也必定存在,然而不像六識心般有起滅、有種種三界中的心行;實證實相心的空性,無我見、我執的無我性,又對於祂所出生的六塵萬法不聞不見,沒有三界法的我性;因此,雙證實相心本來無我以及不分別六塵萬法的無我性。這就是大乘所證的人無我。大乘行者證得實相心如來藏後,依於人無我的基礎上面,觀察實相心出生蘊處界後,再於實相心與蘊處界配合輾轉出生的一切法中現觀,實證這一切法都是依實相心這個根本因、藉蘊處界諸緣才能出生;而蘊處界都是緣生緣滅之法,都是有生有滅的無常法,藉著這些緣所生的萬法,終將因為這些緣的改變而改變;這樣的證知這一切法都沒有常住不壞的真我性,只是在實相心表面上起滅而已,這就是大乘的法無我。

由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三乘的無我是有所差別的;也可以了知,不論是大乘或者是二乘,不論是人無我或者是法無我,都必須不離實相心如來藏才可以成就。因為二乘的人無我,證得人無我以後,蘊處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沒有真實的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沒有真實的我以後,是不是就會落於斷滅呢?所以,當然必須要依於真實心如來藏才可以成就這二乘的無我。那大乘當然所證就是依真實心如來藏來反觀蘊處界的無我,然後證得無我;乃至於去觀察蘊處界所生的一切法,也沒有真實的我性,然後證得法無我。所以說,三乘菩提的無我,都是必須要依於實相心如來藏才可以成就。所以,三乘佛法都是依如來藏而立,如來藏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是每一個眾生各自本有的,不是外於眾生而有的,也不是大家共有的;而三乘佛法所說無我當然也是要依如來藏而建立,這是有差別的。這就是三乘佛法的真實義。

以上說明。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