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29 16:21:43| 人氣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宗通與說通第16集─禪宗的宗通(三)

文章引用自: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5/16

宗通與說通第16集~由 正偉老師開示:
禪宗的宗通(三)
 

 


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游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

在前面的一堂課,我們為大家介紹了成佛需要累積無量無邊的福德,需要消除自己如來藏中無量無邊的無明煩惱,所以它需要無量無邊三大阿增祇劫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來談佛法的傳承,特別是宗們的傳承。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兜率陀天下降到人間,是為了什麼呢?《妙法蓮華經》上說到:【如來湣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歷劫纏繞無有出期,乃為此大事因緣現世,敷暢妙旨,作殊勝方便,俾皆得度脫超登正覺。】(《妙法蓮華經•禦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也就是說,釋迦如來憐憫此土眾生,這裡的眾生有各種的根性,具有種種的貪欲,有種種的善惡行為,心中有種種的憶想分別,這樣下去,這些眾生就算再經歷長劫,也還是被這一些無明纏繞,而沒有解脫出離的時候。所以,佛陀為了這件大事因緣而出現在世間。什麼大事因緣呢?那就是要教授弟子出離三界本來清淨無染的真如如來藏如來下生到人間,暢談妙旨,演說宗門正義,更作種種的方便殊勝行,使得這兒的眾生都能夠得到解脫,超越生死,早登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釋迦如來下生人間最主要的宗旨,就是為了教導眾生找到自心真如如來藏,這就是宗門正義,就是如來下生的唯一一件大事因緣。

可是我們前面說到,一位菩薩光是要具足對佛法、對真如如來藏的信心,也就是菩薩的十信位要滿足,要用上一劫、十劫乃至百劫、萬劫不等的時間。所以各位猜看看,釋迦牟尼佛是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下生到人間,那在 佛陀降生在人間之前,這些跟隨 佛陀的菩薩們在哪裡?是在他方世界,等到 世尊下生,大家再一起來;還是菩薩們先來世間,為 世尊下降做好準備?各位覺得呢?是的。等待 世尊下生的這一些菩薩們,比 世尊早很久就來到人間。這些菩薩們在人間已經開始教化眾生佛法的基本道理,包括人天乘的教法,要行善、累積福德,要持守五戒十善,乃至於世界的本源、萬法的根源是真如如來藏;這一些都必須要在 世尊降生之前,先把大環境準備好,等到 世尊下降的時候,才能夠水到渠成。

或者我們反過來說,如果 世尊下降到印度,結果印度的人心是敗壞,為非作歹,都是一些三惡道種性的眾生。那請問 世尊要如何傳法?乃至於說,如果當時的印度眾生都是一些隻想修人天善法、生天享福,或者是只想要自己趕快脫離三界進入涅槃,或者根本不相信萬法有本源、人有本心真如如來藏,是這樣的眾生的話,那即使 世尊來到人間,還是沒有辦法對這些眾生傳授如來妙法。大家想想看,是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有許多的菩薩們就來作先頭部隊,他們放棄了可以在天上享福,可以在淨土聽經的機會,而趕在 世尊之前,不只一生、二生、三四五生的下降到印度,教化眾生改變心性,持五戒、守十善道,傳授給他們三乘菩提的知見,讓眾生發起對解脫的渴望,最重要的是要培養眾生發起菩薩種性,這樣子做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當然諸天護法神從梵天王、帝釋天,一直到欲界天人,乃至於他方世界的菩薩們,都為了完成本願、修集福德,一起來到人間幫忙,來調善這個地方的眾生心性。做到這一點之後,那就是 世尊下降的時間到了。也就是說,諸佛成佛的時候,絕對不是自己一個人孤伶伶地來到人間,而是與佛有緣的這一些眾生大菩薩們全部都會來到;而那一些大心菩薩們更是早早就已經來到人間,為佛下降做好一切的準備,來迎接世尊的到來。大家想想看,這樣講合不合理?

但是,光有合理是不夠的,我們來看一些事實。在亞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前,大約 佛陀下生前的兩千多年以前,印度就已經有了一個「哈拉巴文明」。這個文明是地球上最寬闊的一個古代文明,比當時的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雅文明的面積的總和都還要大。更特別的是,這個哈拉巴文明是一種奇怪的進步的城市文明,不是原始的鄉村文明,在城裡面有廣大的街道與樓房;令人不可思議的,每一戶都還有自己的排水系統,用磚砌成,表面再塗上柏油;每一位市民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享受。當然他們的農耕相當地進步,用牛作為主要的動力,然後養大象作為交通工具;並且他們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種棉花的文明;他們還有跨國貿易,有陸路,有海路。這個文明就一直持續到白種的亞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前。那各位認為:這樣進步的文明有沒有宗教呢?當然有嘛!他們已經有了神像,而且恰巧就跟後來印度教的這個濕婆(Shiva)的像非常地像,甚至還有跟後來佛教的這個神像也非常地像;還有正在禪定的這個人偶,代表他們的宗教思想裡面已經有了修習禪定的這個部分。等到白種的亞利安人入侵之後,哈拉巴文明就融入了後來的文化,成為恒河中下游土著文化的源頭。

例如,在 佛陀成佛前,曾經教授 佛陀禪定的兩位老師,還有像佛世時候非常有名的名醫耆婆,他們都不是亞利安人,都不是婆羅門教的行者,而是新沙門思想的修行者,直接承襲了來自于哈拉巴文明所傳下來的宗教傳統。這個傳統一直傳到今天,還存在于中南半島泰國的這個Lersi——魯士(Lersi)的這個修行者。這一些Lersi們,他們很自豪地認為自己的傳承可以上推到耆婆,上推到 佛陀的老師郁頭藍弗;甚至 佛陀還沒有出生的時候,這一些魯士的修行者就已經存在了,但是他們不是亞利安人、婆羅門教的婆羅門。

越講越遠了,我們拉回來。一切印度主流的哲學,從《吠陀經》的思想到印度佛教的哲學,然後一直傳到中國禪宗的思想,都是屬於「本體論」,也就是說相信萬法有本源;在《吠陀經》裡面說「萬法由一個第一因而生」,佛教說「萬法由如來藏所生」。佛教與《吠陀經》的思想之間,表面上的同質性相當地高,甚至連很多的學者也沒有辦法分辨清楚。例如,中國的學者方廣錩先生說:「我們如果把《奧義書》裡面的『梵我一如』觀與佛教的『涅槃』學說細加比較,就會發現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歐美的學者乾脆把一切印度的哲學,包括佛學在內,說它們都是源自於《吠陀經》,包括了 佛陀所說的各個經典教義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吠陀經》的範圍,因為兩者的表相非常地相近。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一些菩薩與天界的護法神們,他們趕在 世尊下生之前先來到人間,把真如如來藏的相似觀念傳授給印度的人們。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那都只是片段的教法,不是真實完整的如來藏的法義;因為真正的菩提道宗通,得由 世尊下降的時候來傳授;這一些菩薩所作的,只是先讓印度的人們熏習類似、但是是似是而非的觀念,目的是在培養他們的種子。

這一些先頭部隊的菩薩們,他們做了什麼事呢?他們將佛法的宗門正義隱覆地廣傳出去,造成了印度的哲人們都認為說:萬法有本源,有第一因,叫作「梵」;一個人生活的目的,除了要盡世間養家活口的義務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去追求這個第一義諦。透過這些菩薩們的努力教化,使得說大家對於萬法的起源都努力地要去追求,這件事情成為印度社會成員裡面一致樹立的標準行為。也就是說,要去追求萬法這個源頭的這樣的傳統,成為印度文化中最基本的道德目標,也把它立為人生的目標,成為印度歷史上各種文化的共通性;而且他們認為這是每一個人都該去做的,所以變成印度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了。這也成為從古至今印度文化裡面最有決定性的價值系統,也使得印度文化獨具一格。所以學者說:《吠陀詩篇》裡面的這一些〈原人歌〉等等,包含一切的整體性的世界觀;它不單單只是被《奧義書》繼承與發展,事實上幾乎所有印度哲學和宗教的派別,都在有意無意之間接受了這種整體性的世界觀。

我們來比對一下,當時《吠陀經》所記錄的宗旨與 佛陀所說的宗旨兩者相似之處,可以瞭解到這一些先頭部隊的菩薩們,他們的所作所為得到的成果。在《因陀羅贊》裡面說到:最主要的大神,也就是眾神的領導因陀羅,眾神都由他所生;他在哲理上面,代表了第一因,也就是宗。在《因陀羅贊》裡面說到這一位大神的起源,是先有一個第一因「一」,再由這個「一」中出生了種種的萬有;可是不論它具有多少種的變化,統統都是由這個「一」的真相所化現出來的。這一個「一」呢,又說它出生了一切,又包含了一切,它又與一切合而為一;但是它又可昇華於一切之上,無論我們怎麼樣去找到一個不在一切裡面的事物,它仍然是「一」所行的境界;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自己都是虛假的,只有這個第一因的「一」是真實的,連諸神也都是從這個「一」當中化現出來的。例如吠陀書上面說:【他們稱祂為雷電神因陀羅、誓約神密多羅(Mitra)、律法神婆樓那、火神阿耆尼,祂也是天神之鳥迦樓達曼(Garutman),其實,真實不虛的只是「一」存有(Sat)。】(《黎俱吠陀》)歷來的研究者甚至認為,這種本體論不但提供了未來三千多年印度哲學發展的空間,甚至到了奧義書時期,沙門思潮、六師外道、包括了佛教的思想,都沒有超過這個最初《吠陀經》的範圍。

在奧義書時期,也就是 佛陀出生以前,印度的哲學已經將三界當中的所有法,把它歸納為名法與色法,也就是說,五蘊法當中的這個色叫作色法,而受想行識叫作名法。可是名法與色法、五蘊法背後的第一因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就是印度各派哲學中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也就是說:到底什麼是「梵」?在 佛陀出世以前,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了一千多年,幾乎所有印度的修行人都在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可是沒有一個人真正地找到,多半是含恨而終,下一世繼續再來找尋答案。就這樣子,大家等啊等,終於等到 佛陀出生了!所以,記不記得當 佛陀一出生的時候,祂的父親淨飯王找來了一個老修行人,來看 佛的面相?結果這一位老修行人看完 佛的面相之後,就哭起來了,因為他終於找到一位可以教導他尋找第一因、能夠幫他找到生命實相的老師——這樣的一位老師終於出生了!那他為什麼要哭?因為自己年紀大了,等不到 佛陀長大說法了,所以悲從中來不得不嚎啕大哭。也就是說,想要尋求這個第一義諦,想要通達佛法的宗門,外道是絕對作不到的;縱使經過了兩千年的尋找,還是作不到。

然而,這一個宗門第一義諦,即使是在佛世的時候,佛弟子裡面也只有少數的人能夠證悟。因此,在 世尊即將入滅的最後階段,這個問題還是被弟子們不斷地重復地拿來求問。在《大般涅槃經》裡面,弟子們問說:「世尊!如眼不自見,指不自觸,刀不自割,受不自受。云何如來說言名色繫縛名色?」(《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九)雖然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但是大部分的弟子到了 佛陀即將入滅之前,還是不明白到底第一義諦的這個「宗」是什麼。他們聽 佛說過,證悟是要找到真實的我,真我就是如來藏,祂不是五蘊名色之法,但是離開了五蘊也就無法證悟真如如來藏。那到底什麼是「我」呢?如果說「我」是名色之法,那名不能夠繫縛自己的這個名;同樣的,色也不能繫縛自己的這個色,就好像一把刀子,這把刀子是不能割自己這把刀的。世尊雖然說過,五蘊名色虛妄不實,凡夫都被這個五蘊給綁住而沒有辦法找到真實的我;可是這個真實的我到底在哪裡呢?如果說真實我不在五蘊之中,那我們就永遠無法和祂相應;但是說真實的我在名色之中,那名色又怎麼能繫縛住自己呢?

到底名法與色法背後那個真實的我是什麼呢?其實問題的答案,早在《吠陀經》的〈原人歌〉當中,一句話就已經作出了解答了,叫作「用支解原人來祭祀原人」:用真實的我來祭祀真實的我,這就是答案,這就是「宗」。能夠通達的人就叫作「通宗」,就具有「宗通」。只是難會難懂,因緣不具、福德不夠的人,就算能夠親自跟在 佛的身邊還是不懂;等到 佛快要入滅了,弟子還是在求 佛,為弟子開示這個問題。所以要證悟自心如來藏,自古以來就是難,連能夠親自遇到 佛陀住世的弟子們,也不一定能夠證悟這個如來藏。也就是說,宗門的通達,要先得到宗通,福德因緣差一點點都不行;就算能夠在 佛陀面前求 佛,不懂還是不懂,這就是宗門難會之處。所以要能夠通宗,要得到宗通,這不是等閒之事。

一千多年後,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裡面也說到:「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於自性。」(《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一)本來應該是相對的名法、色法,性法、相法,不論這一件事物它的外表看起來是如何地不同與矛盾,客觀的理性會把它們當成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但是,因為都是真如如來藏所生,現象界的萬法就變得虛妄,而可以並存于如來藏這個先決的條件之下,本體與現法是同時並存的;不論是水與火、天與地、對與錯,都只是這個如來藏在不同面向的顯現罷了;證得這個如來藏就得到了宗通,說法就可以離兩邊。各位看看,妙是不妙?

瞭解到這個法則以後,我們就能夠理解了,在《吠陀經》之後,不論印度哲學如何地發展,一直到 佛陀出世,一直都是處於和而不同、百家爭鳴卻又一脈相承。哪一脈?就是對於真如如來藏的追求,用如來藏這一脈來貫穿它們之間的關係。雖然一直要等到 佛陀來到人間,才能夠真正地隨 佛修行,證悟真如如來藏;但是對於宗通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就是在 佛下生之前,菩薩們努力的結果。

今天的課程,我們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