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18 16:27:40|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正知見(二)第26集:經中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上集)

引用: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26

學佛之正知見(第二篇)第26集
由正光老師開示:經中明說阿賴耶識即是
如來藏(上集)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個單元講的是:佛菩提道之宗通與說通。所謂佛菩提道的宗通,就是大乘見道,也就是明心見性。明心就是找到第八識本體,是菩薩參禪的時候,用見聞覺知心往離見聞覺知的方向去找本來就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於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慧,找到了第八識菩薩可以現前觀察祂的運作,因而發起了般若智慧,並且可以現前觀察祂所出生的蘊處界虛妄。眼見佛性是菩薩用一念慧相應,找到第八識的作用,祂不是見聞覺知,但不離見聞覺知,是菩薩用父母所生的肉眼,親眼看見身心及山河大地虛妄,而成就了如幻觀。佛菩提道的說通,則是用宗通的法——即大乘見道明心見性的法,去教導學人建立佛法正知見,作為未來明心見性的準備。

今天要講的是:經中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請各位菩薩翻開課本《如來藏中藏如來》第86頁。我們在電視上或者在書本上,經常看到大法師、大居士這麼開示:「如來藏富有外道神我、梵我的色彩。」也聽他們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更聽說:「如來藏、阿賴耶識是兩個不同的心,不是一個心。」我們當然要加以分辨這些大法師、大居士所說的到底如不如法?到底符不符合佛說啊?

首先談的是:如來藏到底是不是富有外道神我、梵我的色彩?如同以往,引經典加以說明。在初轉法輪經典《央掘魔羅經》這麼開示:「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為無量煩惱覆,如瓶中燈。」(《央掘魔羅經》卷四)經文告訴我們:眾生身中都有一個真心,叫作如來藏。既然每一個眾生身中都有如來藏,這個如來藏當然是 佛所說的真心。為什麼?眾生的五陰身都是以這個如來藏為因、藉著種種緣而出生的,所以這個五陰身當然不能自外於如來藏而生而死,所以經中曾開示「生死者依如來藏」,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沒有這個如來藏,就沒有有情的五陰世間及器世間存在。因此,對證悟的菩薩而言,如果他有神通,能夠到地獄,雖然在地獄看到地獄眾生在受苦,可是地獄眾生的如來藏還是分明在顯現,不會因為在地獄受苦,就沒有顯現出來。又譬如,你已經明心見性了,生前又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如來藏就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裏,出現了一朵蓮花,這朵蓮花上面有金剛臺;隨著這位菩薩生前不斷精進修行的結果,使得這朵蓮花更加莊嚴、更加廣大;於這位菩薩捨壽時中陰身成就,就看到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其中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到這位菩薩的面前,觀世音菩薩以金剛臺來接引,阿彌陀佛放光照耀這位菩薩身,然後這位菩薩自見其身坐金剛臺,隨從 佛後,如彈指頃,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聽 佛說法,悟無生法忍,位階初地乃至八地菩薩;因此,當這位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還是看到西方極樂世界有情的如來藏分明顯現,沒有不顯現的。

由上面分析結果:不論是地獄有情身中的如來藏,乃至諸佛國土有情身中的如來藏,都是 佛所說的真心,也是一切三界九地、四聖六凡的真心。

又 佛在初轉法輪曾談到「苦之本際」,這個苦之本際也就是如來藏,為什麼?佛在《雜阿含經》如是開示:【爾時,佛告諸比丘:「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雜阿含經》卷十)解釋如下:爾時,佛告諸比丘,眾生在沒有開始的生死海中,為無明所遮蓋,為貪愛的結使所繫縛,在漫漫長夜裏輪迴不已,不知能出生苦的本際。由於眾生不了知苦都是以本際為因,藉著種種緣,而由本際出生了種種苦的現象,所以才會不斷的輪迴生死。因此,苦都是以本際為因,而由本際出生的一種現象。既然苦是由本際出生,不能自外於本際,這個本際也是阿羅漢捨壽後,願意自我消失,不在三界現身意,只剩下如來藏處於極寂靜的境界,這也是《心經》所說無五陰十八界的心啊!這個心當然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實心如來藏

又初轉法輪談到「我」,譬如五陰「非我、非異我、不相在」,這個「我」就是真實我,講的就是如來藏。為什麼?五陰本來就不是真實我,因為它有生、住、異、滅的現象,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所以不是真實我;然而經中又說五陰不異我,也就是五陰是真實我,因為五陰是真實我的局部體性,攝屬於真實我,所以五陰是真實我;然而五陰與真實我和合運作,故稱不相在。因此,如果有人將五陰的一部分或全部,當作是真實我,那就錯了!譬如有人在他的教科書公然主張:本自具足的靈知心,這才是真心。這是將識蘊中的意識當作是真實我的最具體代表!然而靈知心為意識心所攝,是意根、法塵為緣而出生的法,本身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因此,錯將意識當作是真實我,那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啊!

在二轉法輪經典《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曾開示:【眾生悉有如來藏,三寶於是現世間,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淨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聖無差,一切眾生本清淨,三世如來同演說。】(《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解釋如下:一切眾生身中都有如來藏,因此佛法僧三寶就出現於世間;一切有情如果能夠證悟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不分別六塵的如來藏,就可以出生了般若的智慧,未來就可以成就四智圓明的究竟佛;佛的無垢識與眾生的如來藏體性都是那麼清淨,凡夫所見有染、有淨、有差異,可是證悟菩薩所見都是自心如來、自性彌陀,都是那麼清淨,沒有差別;一切眾生的如來藏本來就清淨,因此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同樣為眾生演說這樣勝妙的法,就是如來藏法。既然《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已開示「眾生身中有如來藏」以及「如來藏自性清淨」,於六塵不分別,當然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在三轉法輪《入楞伽經》曾開示:「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與六道作生死因緣,譬如伎兒出種種伎;眾生依於如來藏故,五道生死。」(《入楞伽經》卷七)解釋如下:如來藏是善與不善的根本因,依其個人所造的善業與惡業,而作為六道輪迴的因緣,就好像是能歌善舞來娛樂賓客的人,可以變出種種不同的技藝;由於眾生有如來藏為因,依其善業、惡業,才有五道的生死輪迴存在。由此可知:如來藏能造作善業、惡業,當然是由如來藏執持業種,未來要受異熟果報;既然如來藏能執持業種,表示祂有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如果將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斷除,也就是斷除一念無明的見惑、思惑現行,就能夠斷除分段生死,而改名為異熟識,也只改其名,不改其體,但仍有種子的變異,也就不離變易生死;如果將種子變易生死斷盡,就成為佛地的無垢識,那是究竟清淨的佛地真如,也只改其名,不改其體。由此可知:生死既然依於如來藏,這個如來藏,當然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此外,初轉法輪講的苦之本際「我」、二轉法輪講的自性清淨心,以及三轉法輪講的持種識、異熟識、無垢識,當然就是如來藏,只是如來藏在不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相而已。既然講的是同一個心,這個如來藏當然就是 佛講的真心,也是一切有情身中的真實心。既然是 佛所說的真心,當然不同於外道所說的神我、梵我。所以 佛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開示: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

解釋如下:佛告大慧菩薩,我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如來藏,不同於外道所說之我;我所說的如來藏是第八識,外道所說的是第六意識;我所說的如來藏是常,外道所說的意識是無常。大慧菩薩!我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等等名相,就是在說如來藏。經中已充分說明,佛所說的如來藏,完全不同外道的神我、梵我。因此,主張如來藏富有外道神我、梵我色彩的說法非常荒唐,完全違背佛說!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主張?主要的原因是:應成派中觀的出家人,以及一分的學術研究者,不相信大乘法是佛說;由於不相信大乘法是 佛親口宣說的,所以對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的經典所說的大乘法加以否定,主張緣起性空才是真實法,不承認有一個真實心存在;因此,對主張有如來藏存在的人就說富有外道神我、梵我的色彩,誣賴宣揚如來藏法的人為外道。此外,也有一些法師在書上寫著:「如來藏只是佛的方便安立,如果執為實有,就墮入了外道神我常見了。」他們也是受了應成派中觀,以及一分學術研究者的影響,這是不如法的!

從上面分析以後,作個總結:如來藏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不同於外道神我、梵我,因此主張如來藏富有外道神我、梵我色彩,是非常荒唐的一件事,這是不如法的!

接下來探討,阿賴耶識到底是不是生滅法?我們看見大法師、大居士在書上或者是在電視上公開主張:「阿賴耶識是生滅法。」認為阿賴耶識不是真心,或者認為阿賴耶識是 佛的方便安立,根本沒有阿賴耶識存在。因此,我們來探討:阿賴耶識到底是不是生滅法?如同以往,我們引經典來加以說明。《契經》說:【阿賴耶識恆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解釋如下:阿賴耶識常不斷絕,為一切染淨法之所依止,是諸聖人現行法快樂所住的三昧境界;也是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眾生以及出生諸佛國土的根本因,常與五乘作種性,也就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如果能夠證悟阿賴耶識,未來就能夠成就佛道。

這裏分兩點來詳細加以說明:第一,阿賴耶識常不斷絕,為一切染淨法之所依止。為什麼?由於眾生無明,以及不了知生命實相,而造作了種種善業、惡業,都是於意識分別以後造作而成。但是意識為識陰六識所攝,識陰是六根、六塵相接觸而有,其中六根是五色根及意根。意根無始劫來就在,祂攜阿賴耶識投胎,由於阿賴耶識藉著父精母血及母親的四大,少則三、四個月,多則五、六個月,而長養了五色根。因為有五色根能夠接觸外五塵,由阿賴耶識變現內六塵,再由阿賴耶識出生了六識;外五塵是由共業有情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山河大地之器世間。由於六根、六塵、六識及諸法都是由阿賴耶識出生的,所以阿賴耶識是十八界及諸法的根源。因此,一切染淨法都要以阿賴耶識為根本,這也是大眾所認知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三界都是由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萬法都是由八個識和合運作而出生的。既然一切染淨法,都要以阿賴耶識為根本,當然是諸聖人現行法快樂所住的三昧之境界;也是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眾生,以及出生諸佛國土的根本因。第二,常為五乘人作種性。如果沒有阿賴耶識執持一切法種,根本沒有五乘出現,也無法作為五乘的依據,也沒有後來聞、思、修、證種種的事相出現。

從上面分析結果知道: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一切所知諸法的根本因,能夠證悟阿賴耶識,未來就能夠成就佛道。可是卻有人主張:阿賴耶識是生滅法。譬如宗喀巴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這麼說:「既離意識,不許異體阿賴耶識,則所言阿賴耶者是總於內心明瞭分,特於意識立為阿賴耶。」宗喀巴言下之意,就是不承認有阿賴耶識存在,因為宗喀巴所認知的真心是意識,不是阿賴耶識。又譬如有的人認為:「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也是不承認有阿賴耶識存在。由於不承認有阿賴耶識存在,所以就成為斷見外道;又怕被人說成斷見外道,反執意識心為常,成了常見外道,因此具足了常見、斷見。

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的原因是被惡知識誤導。說明如下:

第一,誤認為阿賴耶識有生滅心運轉,就說阿賴耶識為妄心。譬如誤解《大乘起信論》說法,《大乘起信論》開示如下:【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大乘起信論》卷一)論文說:依如來藏而有七轉識生滅心運轉,因為有不生滅的如來藏與生滅的七轉識和合運作,所以稱為阿賴耶識。由論文可知: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祂與七轉識和合運作。由於有人誤解論文的真實內涵,竟將阿賴耶識攝歸於妄心妄識,說《大乘起信論》是偽論,真是顛倒啊!又譬如有人誤解了 玄奘菩薩說法,因為《成唯識論》這麼說:

【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恒轉故。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成唯識論》卷三)

論文是說:阿賴耶識有常與無常的部分;常的部分是指阿賴耶識本體,無常的部分是指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種子有變異;也就是說,阿賴耶識體內含藏了七轉識的染汙的種子,因此要藉著修行將染汙的種子歷緣對境,汰換清淨。由於不了知生滅與不生滅和合運作的真實內涵,就將阿賴耶識說為妄心妄識,真是顛倒啊!

第二,由於前面有人認為阿賴耶識是妄心妄識,因此認為阿賴耶識是可滅之法,並引經據典加以佐證。譬如有人舉《瑜伽師地論》來證明:「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來證明阿賴耶識本體是無常、是生滅法,可是他們卻是斷章取義、斷句取義,沒有將前後文讀通而造成的誤解。整個《瑜伽師地論》的原文如下:「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一)解釋如下: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種子有念念變異的現象,所以阿賴耶識有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是無常;但是阿賴耶識本體卻是清淨、無染,是常的,因此要轉依阿賴耶識清淨本體,而不是轉依祂念念變異的體性;但是要轉依阿賴耶識清淨體性,則要明心證得阿賴耶識以後,才能轉依,沒有明心是無法轉依的。由此可知:論文所說的阿賴耶識體無常是指阿賴耶識有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所以是無常,不是指阿賴耶識本體無常,真是誤會大矣!由於這些人斷章取義、斷句取義的結果,妄稱「阿賴耶識是可滅之法,不是真實法」,已經成為斷一切善根的一闡提人啊!

第三,有人將阿賴耶識攝歸於識陰。然而前面已說阿賴耶識能生十八界及一切諸法,當然也包括識陰六識在內,因為識陰六識是六根、六塵相接觸而由阿賴耶識出生的法。既然是被阿賴耶識出生的法,當然是生滅法,怎麼可能能夠出生能生識陰六識的阿賴耶識呢?由此可知:這樣的說法,真的很顛倒!譬如世間的母親能出生兒子,這是世間所認知的正理,可是卻有人主張「兒子出生了母親」,這不是很荒唐嗎?由此可知:他們的主張非常荒誕不經,不是如實語。

綜合上面三點可知: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是常住法,能生識陰六識,不是妄心妄識,不是生滅法,更不是為識陰六識所攝。

最後作個總結,經過上面探討得知:如來藏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是三界九地、四聖六凡的真心,不同於外道神我、梵我;我們也證明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是真實法、常住法,不是生滅法,也不是妄心妄識,祂能夠出生識陰六識,但不為識陰六識所攝。由此可知: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是同一個心,不是兩個心,也證明了如來藏、阿賴耶識就是佛所說的真心無疑啊!

限於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裏。下一集將更詳細的說明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敬請期待!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