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08 01:15:13| 人氣4,36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紀實攝影》摘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紀實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
Arthur Rothstein 著 / 李文吉 譯
初版:82/10/01 ‧ 出版:遠流出版
開本:正25開 ‧ 裝訂:平裝
類別:美術類 ‧ 央圖分類號:950
頁數:176頁 ‧ 重量:265公克
ISBN:9573219409 . EAN:9789573219408

相關網頁:http://www.ren-jian.com/?act=ViewEachCls&ClsParent=49&ClsTotal=/0/1/6/49/&FormID=1&Page=1

(本書主要探討紀實攝影,從三方面「理念」、「風格」、「方法」來敘述。)

*陳映真序:紀實攝影與報告文學都是發端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期之後。資本主義尖銳發展、蘇聯成立、貧民形成。人民要求知道生活中隱藏矛盾的真相、要求知道歷史變革運動的實況。無數新聞記者與文學作家投入生活、勞動與鬥爭,寫出一篇篇報告文學、通訊與特寫。紀實攝影家也許比他們更早投入記錄生活、反映現實的工作。

*紀實攝影與報告文學的性質相同處:
1.新聞性:對具體事件、事物、人物、人的生活的記錄和報知,甚或講就其時效性。
2.有結構的敘述性:紀實攝影與一般、單張的新聞攝影不同處在於「有結構的敘述」,使它更接近文學。多張照片的連續可敘述構造中的發展、矛盾、矛盾尖銳化、爆發、解決、產生新矛盾……。亦可用影像做隱喻、象徵等,或用一組照片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主題。
3.批判性:透過映象記錄,達成宣傳鼓動、從而實踐改革,使改善人類生活。而紀實攝影家永遠必須透過「映像本身」去傳達深刻思想和批判。中國攝影史上,一九八五年一本用深度報導、報告文學和紀實攝影相結合的《人間》雜誌誕生。
*原序:本書用文字與照片解釋紀實攝影這門獨特的視覺藝術型式的演進與後續發展。


*【導論】
一八四○年畫家保羅.德拉赫希(PualDelaroche)在看到達蓋爾氏(daguerreotype)照片時說:「從現在起繪畫已經死了!」往後數十年攝影者仍繼續模仿繪畫(但現在剛好相反,老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到處拍照,同一物件要以不同的角度或明暗來拍攝,蒐集繪畫素材),以致於畫意派攝影家(Pictorialists)主宰十九世紀。直到二十世紀才被完全接受為藝術家。
紀實攝影家先研究現場狀況的視覺呈現,再將他對題材的知識與感受放進照片中。(所以這算是另外一種對於「紀實」處理的方法)。本書討論的攝影家都曾指出他們勇敢面對社會、與社會產生互動、和他們對社會的詮釋。現代紀實攝影家透過攝影,將尋常百姓平凡生活昇華為不朽的藝術。普林斯頓大學的彼得.班耐爾(Peter Bunnell):「當今的攝影似乎已經能使遠遠超出相片物質範圍的理念具有形體。」
攝影需要文字輔佐,才能使影像更具有影響力。「紀實」(Documentary)這詞描述的是一種風格與一種方法,能傳達對真相的深刻尊敬、對我們的世界加以詮釋的創作欲望。


*【1紀實攝影的傳統】
最早使用「紀實」一詞為二十世紀初法國攝影家尤金.阿傑(Eugene Atget)。他未經修整、貼近現實的照片很受畫家馬蒂斯(Henri Matisse)欣賞:「攝影足以提供現存事物最珍貴的紀錄。」
「紀實」一詞源自拉丁文decere,意即「教導」。紀實照片指導觀看者從它所透露的真相認知社會某個層面。約翰.格里森(John Grierson):「打動人心的電影用在記錄與詮釋真相是一種以饗大眾意見的新工具,可能足以增加經驗,促進我們對於公民權益這個新領域的想像空間。紀錄片賦予我們從日常生活汲取戲劇、從困境中鍛造詩歌的能力。」佩爾.羅倫茨(Pare Lorentz)曾製作兩部紀錄片:《破壞平原之犁》(The Plow that Broke the Plains)(超限利用土地使得平原沙漠化)、河《The River》。第三部紀錄片是威拉德.范戴克(Willard van Dyke)和拉爾夫.史泰納(Ralph Steiner)拍攝的《城市》(用以幫助當地居民了解他們所居住社會的複雜機制)。

◇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一九三五年,美國農業部裡成立一個由洛伊.史特賴克(Roy Emerson Stryker)領導的攝影小組,他如此形容紀實攝影:「一種方法,而不是技術;一種確認,而非否認。……都是為一個目的服務,那就是用圖像的語言將所要說的事情盡可能流利地說清楚。……找出題材本身的重要性與環境、時代的關係和功能」(重點是要「說什麼」,而不是「怎麼說」。當然,如果能用更好的敘述方法去呈現,也無可厚非。)其他攝影家:奧斯卡.雷蘭德(Oscar G Rejlander)《兩種生活方式》;亨利.羅賓森(Henry Peach Robinson)《消逝》,他在《攝影的畫意效果》一書中提到:「任何遮光、技巧和花樣都是攝影者可以自由運用的。他不容逃避的責任是避免惡意的、貧乏的、醜陋的主題,設法避免地彆扭的形體、糾正不夠畫意的缺失以提升其主題者(或被攝者)。」(繪畫上的「寫實主義」是浪漫主義的反動,堅持以「描繪真實生活」為創作最高原則,反對虛構」。繪畫即使寫實,在畫面重新佈局後也許會避掉一些扭曲的畫面;而亨利.羅賓森提出攝影應「設法避免地彆扭的形體、糾正不夠畫意的缺失」似乎也有相同的效果。)

◇早期的紀實攝影家
美國:麥修.布拉迪(Mathew Brady)。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紀實攝影的一項獨特的本事是具有影響民眾和事件的能力。積累視覺信息以達成強有力的陳述是紀實攝影的資產之一。尤金.阿傑(Eugene Atget)是現代紀實攝影先驅中,最能將紀實傳統特色表現出來的人,安塞.亞當曾形容他:「他對環境裡最單純的面向做出最單純的啟示。沒有過度外加的象徵意義的動機,沒有美術設計的扭曲應用,沒有知識分子的別有所圖。」
尤金.阿傑在紀實攝影上方式的增進:
1.不受視覺美學混淆,直接、單純、寫實
2.尋找平凡、尋常事物的重要性
3.透過相機證明與證據特質揭露真相
4.對社會各階層議題與成因的關心
5.有用的、能為教育與信息的目標服務
6.足以感動大眾且影響他們採取積極行動


*【2關心社會的人文主義者】
紀實攝影的主題不受限制,但不是每張照片都是紀實的。紀實攝影應該傳達某種訴求,才能和其他攝影有所區別。

◇攝影家與社會改革
鏡前現實連同攝影者所感受對真相的意見,被客觀記錄在感光藥膜上,這種視覺觀察能夠反映他們的信念。傑柯布.里斯(Jacob Riis)最重要的貢獻是示範為民除惡的紀實攝影力量。路易斯.海因(Lewis Wickes Hine)用照相機呈現人民苦難,兒勞會主管曾稱讚他:「……等到他的技法、視覺與藝術上的完美,將焦點對準這些社會問題,社會情緒才被發動起來。」海因說:「我要呈現必須被糾正的事;我要呈現大家必須讚賞的事。」(由此可見,不見得只能披露醜惡現實,亦可讚揚現實。)

◇「有機的寫實主義」:保羅.史特蘭德
保羅.史特蘭德(Paul Strand)是路易斯.海因的學生。曾說:「我們所謂的『重要』是指具有某些相當恆久的品質,這項賦予所有的藝術品真正的意義。」他肯定擺脫十九世紀柔焦的浪漫主義,為他的社會寫實主義發展出一套複雜的觀點,稱為「有機的寫實主義」:「攝影者必須學會並保持他對以前事物真誠的敬意,並藉著作品中無限寬廣的超出人類雙手技能極限的階調值將敬意表現出來。」

◇「第三效果」:法蘭西絲.班傑明.莊斯頓
使用的視覺效果是:並列排比兩張屬於同一題材而成對比的照片。


*【3美國農業安定局】
◇打動人心的照片
許多紀實照片是供立即使用,而不是為歷史性目的。紀實照片目的在於使人受到感動後採取行動,已改變或防止某種錯誤或造成傷害的狀況:或是鼓勵與支持某種造福人群的事情。紀實報導者必須忠於事實才能說服人。攝影者向觀看者傳送一種參與感和關心。作家詹姆斯.阿基(James Agee)論及紀實攝影曾說:「攝影藝術家的任務並不是將眼睛所見的世界轉變為一種審美的真實世界,而是感受真實世界既有範圍內的審美的真實,……」

◇農業安定局(FSA)的攝影家
卡爾.麥斯登(Carl Mydans)說出許多攝影家的心聲:「所有和洛伊.史特賴克(Roy Emerson Stryker)共事過的人,都會受他影響。在拍照時總會聽到他說:『你為什麼那麼做?你為什麼拍那一張照片?』」洛伊.史特賴克的學生亞瑟.羅特施坦(Arthur Rothstein):「我學會做為事件的目擊者,並以敏銳而智慧的方式報導人與其環境的關聯性。」羅特施坦:「我帶著新鮮的眼睛和一定程度的天真在接觸世界。」(由此可想到杜米埃的版畫「三等車廂」)。他的作品《亞特莉亞.班朵夫》具有反諷意味。班.夏恩(Ben Shahn)的照片則是選自大場面中有意義也有利的片段。→p.53 line21:何謂「因為具備反光鏡的照相機,所以能捕捉稍縱即逝而含意深長的表情」?
多羅西亞.藍格特將人文主義的社會關懷帶進FSA,她的照片傳播一種情感型的寫實主義,那就是面對苦難時個人的力量、人格與尊嚴。FSA中最多產的是羅素.李,他發展出一套紀實攝影上客觀、精確而技術上十全美的特殊工作方法,採取一種百科全書式視野,將視覺信息架構在幾百個他所挑選的意象上。瑪里昂.瓦爾柯(Montclair)的照片裡有繪畫般的構圖感,也反映真實生活。


*【4好奇心與客觀性】
紀實攝影家有一種共同的特質,他們好奇心旺盛,求知若渴,卻都力求客觀。

◇柯特茲孩童般的好奇心
每張照片風格美學常常是創作者個性的一面鏡子。安德雷.柯特茲(Andre Kertesz)不為特定的目的拍照,而其作品則教導著容忍、尊敬和愛。四十二歲之後,他選擇怪異的構圖與角度,尋找普通事物的不平常外觀,像窗戶的圖案、交通號誌的箭頭、溫柔與樂趣的主題。
◇「巴黎之眼」:布拉塞
柯特茲的朋友布拉塞對於攝影的評語是:「富創意的動作取決於題材的選擇。」他對人與環境有深沉的了解。他能體會巴黎不協調、荒誕與平淡的夜世界。
◇赤裸之城:維基
維基(Weegee)主要拍攝紐約市黑暗的一面,重視貧窮的、醜陋的與孤獨的人,有著溫暖而體諒人的心靈。
◇戴安.阿勃斯的悲劇
戴安.阿勃斯(Diane Arbus)的紀實攝影受到七○年代人的激賞,沒有維基和布拉塞那樣的惻隱之心,她精湛的構圖與比例使她的照片極富衝擊性。她想要紀錄多數人忽略的面向。蘇珊.宋塔(Susan Sontag)在《攝影論》提到:「醜陋或詭異的題材之所以感人,是因為攝影者的用心將之高貴化了。」(例如「歌劇魅影」?)她也說道:「拍攝別人的照片就是施暴於人,因為攝影者是以他們未曾自覺的方式在看他們,攝影者有他們未曾擁有的知識。」
紀實攝影也是我們居住其中的社會的一種映照:
1.紀實攝影家目標在於呈現世界出了什麼問題,以照片促使人們糾正錯誤
2.攝影更客觀地觀察、呈現這世界,不下評斷


*【5政治與寫實主義】
◇「紐約學校」
紐約學校由攝影聯盟所創立,攝影聯盟組織者席得.葛羅斯曼、索爾.李卜生、華特.羅森布魯等人催促成員探索更深刻的紀實攝影內涵,要統一技術上、攝影上的完美與對題材的美學上與批判性的經驗,希望能發展出成員的敏銳度。
◇政治與紀實攝影
二次大戰間,聯盟為紅十字會與軍方機構攝製照片,但因政治因素被迫解散。攝影聯盟對後來攝影家的影響:使他們將都市生活報導所需的內容與型式的真實性聯結起來。
◇變遷中的紐約:貝倫尼斯.阿柏特
貝倫尼斯.阿柏特是攝影聯盟中最熱心的支持者。她曾受到尤金.阿傑的影響,對他的攝影寫道:「他有意識地允許被攝物憑藉自己的形體與生命而存活。」她自己的照片也反應了這項陳述。她曾經記錄紐約市的精神與外觀,她提到:「城市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具故事的一部分――……」。較喜歡用8*10 吋的照相機:「我很反對畫意的或是漂亮的攝影。……現在只有極少數的攝影家有膽量固執己見。他們多數隨波逐流。只要你想做的是誠實的,並且表現值得表現的,你幾乎什麼事都能做到。」


*【6目擊現場的觀察者】
紀實攝影的力量與衝擊源自於大眾接受它是目擊現場的攝影者的圖像證據。紀實攝影呈現事實、信息和證據。「充分掌握必要的技術以維持影像的誠實性與可信度」、「攝影家對題材敏銳的感受能力」使紀實攝影與眾不同。
◇新聞/報導攝影
上述性質適用於新聞/報導攝影的領域。新聞/報導攝影者是以平面印刷媒體向大量讀者傳播的紀實攝影者。紀實攝影與新聞/報導攝影的集大成者首推亨利.卡提埃-布列松(Henri Carier-Bresson),他總能快速地找出最具啟示性的照相機位置。他不裁切底片上的畫面,因為那是「承認創造性觀察的失敗」。他的照片沒有一張是意外拍到的,全都重要因素的有意安排。(就像是取景框的使用,他的眼睛本身就是一個取景框。)他的攝影作品與攝影哲學強烈影響到其他攝影家:「為了賦予世界意義,每個攝影者必須感覺得到自己有涉入觀景窗中框取的事物。……攝影者在拍照時必須永遠秉持對被攝者與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瑪格麗特.伯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是最先發現美國工業的攝影之美的攝影家,具有「熱愛真理」的特質。《生活》發刊詞宣稱:「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事件;……;去看奇異的東西……;去看人的作品……,藏在牆後與房間內的人事物,……。」這項宣言啟動了新聞/報導攝影的黃金時代。
◇攝影報導
威廉.尤金.史密斯(William Eugene Smith)所做的攝影報導無人能超越,別人評他:「總是想把工作做到最完美。」他自己曾說:「我是個理想主義者。……但是我永遠掙扎於新聞記者記錄事實和藝術家經常不苟同的兩度之間。我主要關心的是誠實,最要緊的是,對自己要誠實。」


*【7反戰遺言】
戰地攝影者長能夠抓住發人深省影像的精準時刻。
◇美國內戰與麥修.布拉迪
麥修.布拉迪的照片經過長時間曝光,也都能顯示或紀錄紀實意義的觀點。
◇羅伯特.卡帕的英雄事蹟
羅伯特.卡帕所拍攝的《共和國戰士之死》被形容有史以來最戲劇化的戰爭照片。他說:「如果你的照片不好,是你還靠的不夠近。」後來他被地雷炸死,史坦貝克(John Steinbeak)在紀念卡帕的獻詞上說道:「……照相機全看人如何使用,用的好,是心靈的延長。」卡帕的作品本身出自於一個偉大的心靈與強烈的同情心,沒有誰能取代他。因為他的紀錄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代――醜的與美的。
◇大衛.道格拉斯.鄧肯給戰地攝影者的勸告
大衛.道格拉斯.鄧肯(David Douglas Duncan)的理念:「我要呈現戰爭對人的作用。我要呈現他們對抗共同噩運時,某種團結人心的同志愛。……我要呈現某種痛苦、受難;恐怖的迷惑,……。」鄧肯給可能拍攝戰爭的攝影者一些建議:
1.頭要低下來
2.了解一些戰術與戰技,以維護自身安全
3.熟悉你的器材,以便不假思索便能使用
4.然後靠近、靠近再靠近,保持照片的單純
◇越戰
以正統的紀實目擊靜照對於輿論產生最強大的影響,也具有最巨大的效果
◇麥庫林的痛苦與苦悶
唐納德.麥庫林(Donald McCullin):「攝影者必須是一種謙卑而有耐性的動物,隨時可往前移動或消失在空氣中。」、「躲在照相機後面(置身事外)是很容易的。」、「如果我的照片能夠引發觀看者同情他人的恐懼感,也有可能激發觀者的良心以採取行動。」當然,也不想只拍到幾張照片就死掉。
*【8平凡的尊嚴】
◇羅伯特.法蘭克斯所觀察的疏離的社會
羅伯特.法蘭克受到卡提埃-布列松、安德雷,柯特茲、沃克.伊凡斯影響。夏恩:「我問了兩種原因拍照――一是因為我極為強烈地喜歡某些事件、事物或人,或者是同樣強烈地不喜歡別的人、事、物。」羅伯特.法蘭克較不關心人類的精神:「我能拍到一張照片一直是出自於對自我的立即反應。」
◇蓋里.溫諾格蘭德眼中當代生活的荒謬性
蓋里.溫諾格蘭德故意俯仰角度和扭曲變形下的照片創造出一種擾人心神的效果。他說:「我照片裡沒有什麼話要說。攝影真正的本行是捕捉一些現實(且不管那是什麼東西)在底片上。」、「就我所知,一個攝影者與他的媒體的關係是應該對他與世界的關係負責的(世界)是要為他與他的媒體的關係負責的。」
◇李.弗里德蘭錯綜複雜的關聯性與排比
他以敏銳的眼睛找到有意義而沒人注意到的瞬間,拍出他動盪不安、鞭辟入裡的視覺批評。沃克.伊凡斯評李.弗里德蘭某本攝影集:「出自刺骨的厭惡與滑稽的觀察下的短詩。」他擴大了紀實攝影寫實主義中快拍原理的創造性用法。
◇本尼迪克特.費爾南德茲涵蓋的抗議與異議
費爾南德茲拍攝抗議運動中表達自己看法的美國人。

*【9紀實攝影集――終極傳播管道】
紀實攝影集的理念多數是由攝影者獨自達成,一部分則加上作家們具啟發作用的文章以輔助攝影者的視覺敘述。
◇紀實攝影集的歷史
最早的一本是一八七三年出版約翰.湯姆生的《中國與中國人圖片集》。路易斯.海因的《勞動人民》是紀實攝影集的早期範本,以現代意義與方法製作的紀實攝影集形式則是一九三七年出版的《你現在看過他們的臉了》,尤瑪格麗特.伯克-懷特攝影,厄斯金.考德威爾(Erskine Caldwell)撰文。本書出版後引發極大迴響,一位藝評家寫道:「這本書屬於一種新起的藝術,必須用不同的標準來評判。」另一位則評道:「這是透過內文神奇的辛辣風與照相機神奇的眼睛所見的南方。」另一本重要紀實攝影集是《美國版的出埃及記》(An American Exodus),一九三九年出版,由多羅西亞.蘭格與保羅.舒斯特.泰勒共同製作。他們在前言中宣稱:「我們堅持我們所理解的紀實攝影的各項標準。對各張照片旁的問題提出報告的是被攝者的回答,而不是我們設想出來的、他們未曾說出口的想法。」
◇文字與圖片的衝擊力量
博蒙特.紐霍爾形容《美國版的出埃及記》:「……文字與圖片不僅止於解釋和圖解,而是兩者相輔相成達到『第三效果』。」文字和照片可互補不足。
◇紀實攝影書籍的種類
布魯斯.戴維森(Bruce Davidson)從1966至1968年間拍攝紐約市哈林區東第100街,工作結束後他說:「……我不能用文字打破人家對我的信任,被我拍的人沉默地站在照相機前,在那仍然懸盪不定的時刻,看著自己的內心也看著外面的世界。」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要有信任、友善與合作,如此攝影者財可能造就更有啟發性的圖像細節,戴維森的照片呈現最惡劣的生存環境裡令人感動的美。
其他:丹尼.萊昂(Danny Lyon)「芝加哥亡命之徒」、《騎機車的人》、《與死神交談》;賴利.克拉克(Larry Clark)《土爾沙》;羅伯特.法蘭克《美國人》等等。賴利.克拉克開啟紀實攝影的另一種風格:尖銳、刺眼、寫實、意識流、個人化、怵目驚心而震動人心的影像。比爾.歐文斯(Bill Owens)則以慧黠、幽默和客觀,紀錄中產階級的美國,他專注於紀實攝影的理想,說道:「紀實攝影面對最大的挑戰,因為其照片必須在技術上完美無缺,又要能呈現人如何生活。」吉爾.弗德利曼《過時新聞,復活之城》、《馬戲團表演日》、《消防隊》、《街頭警察》;瑪麗.艾倫.馬克(Mary Ellen Mark)從事一系列關於社會各階層、許多國家中人的處境的拍攝計劃。吉姆.理察生按照紀實傳統使用被攝者的照片和文字;自傳體式計時攝影集的好範例是戈登.帕克斯(Gordon Parks)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沒有恰當名稱的時刻》。馬克.朱里(Mark Jury)和兄弟丹.朱里(Dan Jury)在一九七六年出版《阿公》,是對家庭遭遇死亡的事實時的超卓紀錄。路易斯.巴爾茨(Lewis Baltz) 以一種簡約的紀實風格強調最大可能的清晰度。大衛.普洛登(David Plowden)是個多產的紀實攝影攝製者,他說:「我終於了解拍照的真諦,照片獨特的力量再於傳達一種存在的感覺,在於保存既存事物。……如果代表過往世代成就的文物可讓我更清楚了解先人的態度與價值觀,那麼這個時代的實體證物應該能夠告訴我們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成就的一些信息……或許也關係著我們未來將遭遇的事。」


*【10色彩與攝影】
紀實攝影家之所以選擇彩色底片是有特殊的需要與考量的。黑白的對比來自於光線基值的差異,而彩色的對比則來自於互補色調的排比。
◇彩色或是黑白?
色彩增加照片的畫意性質,有時會妨礙攝影者想傳達的純粹而真實的信息。而彩色照片較無耐久性。紀實攝影家在選擇色彩材料要相當謹慎。
◇美國紀實
「美國紀實」的總監吉福德.漢普希爾(Gifford Hampshire)所定義的紀實攝影是:「由個別攝影家誠實地探究經過他徹底研究的題材,以為後世建立這個時代與環境問題的重要意義。」


*【11方法與技術】
紀實攝影規劃和製作有其合邏輯的順序。第一步是選擇主題。所拍攝的題材能有普遍性的話題,能夠反映許多人的經驗與感覺的照片。
◇蒐集資料與準備工作
拍照時許多獲得好照片的機會常常會同時出現,拍照清單有助於暢通和指導攝影者對題材的思考。
◇攝影裝備與材料
所選的器材應該要適合題材的種類。
◇取得門路
攝影者在拍照之前應該思考如何接近被攝者。
◇成功的拍攝過程
事前準備功夫、研究資料與計畫可促成成功的拍攝。
◇沖洗與編輯
相片與底片沖洗之後應該保持在恆久保存用的盒子或底片袋中。
◇加上圖片說明
紀實照片需要文字以使照片的信息更完整。
◇建檔系統
一套紀實攝影作品會因調閱容易而增加價值。

台長: blueful
人氣(4,36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日本藤素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6 07:45: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