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兄,
我最近觸景生情,開始讀起一點美國獨立史,大家常說開國元勳如何如何傑出,讓我對那些人有不少好奇,富蘭克林是我目前最感興趣的,印象中他的自傳是美國文學經典,你讀過沒?
然後還在這裡讀到這段話:
”歐洲人向來瞧不起美洲人,認為北美殖民地是蠻貊之地,兩百年前如此,兩百年後亦如此;當其時也,歐洲直呼美洲之民為野蠻人。富蘭克林出使歐洲卻無人敢攖其鋒,上至王公帝冑下至議會議員,畢恭畢敬,不敢怠慢。唯有伏爾泰之尊能分半座與之商量。”
(http://blog.chinatimes.com/Taipeijk/archive/2006/08/14/87720.html )
那麼,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我一定會去買來瞧,另外也要買杜拉克「旁觀者」的英文版,這次返美在姑姑家重讀一次中譯,真是好看又深湛的回憶錄(然後我發現自己超愛這書名),有時候我在想邱吉爾如果可以因為二次大戰史而得諾貝爾文學獎,那杜拉克多寫幾個人物,像「旁觀者」一書中的那些,是不是也配得一個?
一直以來我覺得美國最獨特最吸引我的一點,就在於他肇始的與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皆不同,與其說是國家,他更像是一間新的公司或新機器,一群人按新發的manual組起來的(這些manual就是啟蒙運動那票人當時剛發表不久的論文吧),不合用馬上改(both manual or machine),馬上測,所以沒有太多的負耽,就像戰後被打爛的德國和日本,反而可以用最新最好的設備機器復興一樣。一個對照組就是同時期的法國大革命,或後來的中國,不斷地被包袱絆著。
最近看那本「西方人文主義傳統」,讀到十九世紀的部份,發現作者與我對美國建國的看法如出一轍,挺開心的。不過他寫的更清楚詳細,你可以找來看看。我覺得這書很不錯,但譯文有點問題,我懷疑不全是董樂山譯的,中間或許有幾章轉包出去過,生硬,得用英文語法去思考才比較讀得順。
我非常喜歡(且同意),改天抄原文給你好了。
美國曾是人類思考的實驗室(甚至當年Los Alamos的原子彈也可算是近代物理的一次總驗証,如此廣島和長崎更顯得多餘),但他也已經老態畢現了,這幾年來我其實懷疑美國所代表的價值實驗已經走到某個盡頭,或者說,像我們做實驗一樣,他終究只能算是另一塊「耗材」,我五月在歐洲重新体驗他們的生活方式,對照美國濫用資源的情形,深深覺得布希政府會興起,會把手愈發伸進中東,根本是不可能避免的(相對封閉的美國本土,白痴甚多,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近乎”何不食肉糜”,然後肉糜不夠吃的時候會叫僕役去找更多肉,哪怕是人肉也行,反正美國人大多嘴笨吃不出來。我從紐約開到新英格蘭的長征中,在某一段路曾看到針對移民的”Love us or leave us”標語,深感厭惡且無奈),現在看局勢的發展,包括最近以色列與真主黨互轟乃至於我們現在上飛機不能拿carry on行李,真的有一種一切了然於胸的希臘悲劇感。
下一個實驗會在哪裡? 張五常或許會說中國,坦白說,我不大相信(除了經濟學上的一些或有可能),但在人類文明史上的格局,那種大開大闔的程度,其實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搞不好再也不會出現一個文明史上的新大陸,直到我們能移民外太空。
波士頓很有意思,適合你來。
Becco
最近台灣很紅的一本書 1776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4533
我前陣子買來翻了翻
不過這書談的只是 1776 前獨立戰爭的部分
沒有 1776 年後的故事
也沒什麼富蘭克林 亞當斯 傑佛遜 的篇幅
我對之後的故事較有興趣
後面這篇林博文的文章
很有意思
最後一段也提到這本書
其實 McCullough 的另一本杜魯門傳
台灣也翻譯了
麥田出的
躺在我的書架上 但從未翻過
至於富蘭克林自傳
我當年在台大圖書館借過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59116
應是同一本
書裡富蘭克林揭露了他自我修持的方法
我引用至今
他繪了一個矩陣表格
橫軸是時間
縱軸是他自我要求的道德 item
例如 誠實 勤奮 虛心 節儉 ... 等
每日就用這個表格
檢查自己所作所為
類似吾日三省吾身之類的
我自己是把縱軸這些形而上的 item 改成形而下的東西
諸如運動,英文,報紙,古文,專業知識之類的細項
定期視需要變更 item 內容
不過多年來當然是荒廢得多 執行得少
這麼多年來一直不覺得我與富蘭克林有何干
經你 mail 這麼一問
原來富蘭克林對我的影響還頗大的哩
該去把這本書買下來才是 !
BTW
我相信台灣人讀林博文這文章
大概都會覺得熟悉
認為阿扁與 Bush 很像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新穎的發現了
可惜美國知識份子對台灣瞭解不多
大概也沒什麼興趣
所以應也沒啥機會讀到美國人對這兩人的比較文章吧 ?
=====================================================================
中國時報 A14/國際新聞 2006/07/25 《林博文專欄》在歷史巨人陰影下的布希
【林博文】
美國七月四日慶祝建國二百三十年,布希七月六日慶祝六十歲生日。許許多多美國人民認為布希是美國有史以來或是二戰結束以來最差勁的總統,美國在他的領導下看不到遠景,找不到方向。而布希年屆耳順顯然事事不順。 最近有一百名外交與國安專家接受訪問,其中百分之八十四認為美國並未打贏反恐戰,百分之八十六表示美國人越來越無安全感。七、八月合刊號的《外交政策》專訪一批過去出任過聯邦要職的官員,他們大多認為布希的國安團隊「已經爛到無從修補」,恐怖分子下次再進攻美國時,政府將保護不了美國人民。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鮑布.赫伯特說,布希使用武力進行反恐就像瓷器店裡的一頭蠻牛到處亂竄,除了破壞,這頭牛還能做什麼? 儘管大家都對美國的現況和前途感到低迷,但布希自己卻信心滿滿、鬥志旺盛(至少表面看來如此),不僅沒像阿扁那樣向人民道歉、檢討自己,反而自比是邱吉爾、杜魯門和老羅斯福。 布希說邱吉爾的脾氣「很像德州佬」,他治國的時候從來不管民調,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去做,終使英國度過難關。布希是看到他自己的民調低得不像話,才抬出邱翁來壯膽,但邱翁有卓越的領導能力和縱橫捭闔的大才,布希什麼都沒有,連卡崔娜颶風救災工作都做得一無是處。 布希的白宮辦公室擺了一尊老羅斯福雕像,並到處告訴人家他當總統後已看完兩本老羅斯福的傳記。許多史家認為老羅斯福是塑造現代美國的元首,第一個進行砲艦外交,也是武力擴張版圖使美國變成帝國主義的好戰總統。老羅斯福的名言是:「輕聲細語地說話,但手上要拿一根大棒。」今天的布希手上拿了好幾根大棒,但不再「輕聲細語」,而是大聲叫嚷。老羅斯福開創了美國的「盛世」,布希則使美國在世界走廊上變成一隻人人喊打的老鼠。 杜魯門是冷戰時代的第一個美國總統,布希自認是反恐時代的第一個美國總統。從黨派立場、政治理念和人格特質來看,布希絕對不可能欣賞痛恨共和黨的杜魯門。他自比杜魯門的原因是杜魯門在總統任期尾聲和下台時,聲望極差,但在三、四十年後卻被史家和美國人民認為是好總統,甚至在前十名之內。布希自比成杜魯門,並自信也會像杜魯門一樣,潮流大逆轉,歷史將給他一個公正。檢視一下史實,馬上就可發現布希非但誤讀歷史,更是比錯人了,老杜泉下有知,一定大發脾氣。 杜魯門剛上台就要決定是否對日本投擲原子彈,又要應付史達林和邱吉爾(後來是艾德禮)的外交夾擊。戰後派兵打韓戰以阻止共黨勢力的擴張、聯合國的成立、制定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畫、柏林空運、承認以色列和創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些一連串的外交成就奠定了日後全球的和平框架,世界沒有大戰只有地區性衝突。 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變色,一些共和黨人怪罪杜魯門政府「失去中國」,這是最可笑、最廉價的指控遊戲。中國既不屬於美國,何失之有?蔣介石政府無能腐化,自己擋不住中共的武裝奪權,怎麼能怪美國? 杜魯門在冷戰時代阻止紅色勢力的蔓延,布希則藉反恐之名行侵略之實,恐怖分子越來越多,四海之內永無寧日。他的心裡慌了,自己騙自己將來會像老杜一樣得到平反。老杜以正直出名,布希則以無能和不誠實名滿天下,兩個人不在同一天平上。 在建國二百三十年之際,一些史家都在納悶當今美國為什麼沒有一個政治家具有開國先烈的人格魅力?二百三十年前有華盛頓、傑佛遜、富蘭富林、約翰亞當斯、麥迪遜、漢彌爾頓和潘恩等一流人才,今天的美國有誰?布希和錢尼利用行政命令和簽署文件的技巧把總統權力膨脹到超過羅馬皇帝,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兩院像哈巴狗,主流媒體揭發布希政府倒行逆施,又被右翼政客和媒體譴責「叛國」。開國先賢所設計的權力制衡的良法美意徹底遭布希和錢尼破壞。 美國最有成就的通俗史家大衛.麥卡勒(David
McCullough)寫過獲得普立茲獎的《杜魯門傳》和精彩的開國戰爭《一七七六》(中譯本近由時報文化公司出版)。讀這兩本書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布希根本不能和杜魯門以及開國先賢相提並論。
Dear Y兄,
我今天去學校辦事情,順便在校園廣場上的書店買了你說的1776,這兒當然沒有中譯本,但作者的英文很好懂,是我很想要模仿的那一種,清晰而流暢,該講的都講了。附檔是我最近用英文改寫的餐廳文章,請你指教,而我想你可以輕易猜出其中的提綱源自何處。我沒有在文章中明講,但能夠抓出來的讀者應該會有一種刮刮樂的快感吧,至少我是這樣想的。之前在別的外稿裡也玩過,但迄今還沒遇到知音。
這書目前也在促銷,18美元打7折,不到台幣四百元卻足以讓人見識到一流的文字描寫人類一流的精神,我認為世上沒有比這更便宜的東西,愈好的書愈便宜,因為你可以讀之在三,而且自然而然會在你腦海反覆被使用,不僅全球,還終身保固。比買傢俱和一流剪裁的名牌西裝划算。(OK, 我一直欺騙自己後者是值得的,因為好的西裝可以穿很久而衣服不變型, 問題這很久的前題建立在一,你常穿他,二,你的身材也不變型。問題是我會穿套西裝的機會,絕大多數是去高級餐廳---我一直覺得該在每一套的襯裡銹上星星,穿著他去吃過的米其林星星---這樣第一個前題無法滿足,而第二個條件更是容易遭受摧毀…所以我現在覺得手工訂製的西裝可能會更划算。)
David McCullough另兩本普力茲獎著作,John Adams和Truman(這不正是我最愛的”楚門”嗎!)就在這本1776書架的背後,要是能在開學前讀完,我很想立刻再讀後者,那天看杜拉克的「旁觀者」,大約講報閥魯斯還是最後講二戰前後美國那章,提到杜魯門不但在美國歷史上排名前十,在他(杜拉克)心目中,更有可能是最偉大的總統,我當時驚訝不已,因為在台灣看書有限,可能剛好都選到與政府觀點近似的著作,心裡一直覺得「好像不是個如何能幹的傢伙嘛」,尤其是他一上任才知道有曼哈坦計畫和原子彈的存在,更讓我那膚淺的印象憑添他脫線的色彩,直到今天你forward林博文的好文,才認識到竟是這麼一個大器恢宏的人物。
美國大學各有其風格,自然而然塑造出不同的知識份子。最近和不同學校的同學聊到一些很實際的問題,例如選課,資格考,論文口試和畢業規定,我發現所謂的校風很可能就藏身在這些看似細瑣的玩意兒裡,例如Cornell學生一學期裡要修的學分數比我畢業總學分還多,芝大語言所要求他們的語言學家所熟悉的外語硬是要比人家多一種(但他們物理系可以用一篇one man paper抵厚厚一本廢話連篇的畢 業論文,令我嚮往不已),Princeton的口試委員在你講完自己的研究,即將離開之前,會冷不防提出一堆大學時期才會記誦的問題要你求解,答不出來者(絕大多數學生如此)只好忍受教授無情的嘲諷,說:「你這樣也配當我們這裡的博士嗎?」最後才又笑嘻嘻地恭喜你。
至於我現在的學校,那天和學長一邊吃著阿爾吉利亞媽媽做的「故事故事(cous cous)」一邊問他有什麼名教授的課好修,他斬釘截鐵的說:「沒有,全部把他們waive掉,這裡的老師課都隨便教教,你把時間留下來去參加seminar聽演講,一禮拜幾十個一流演出,聽也聽不完,那個能帶來的靈感比你啃十本書還有用!」
校園廣場書店一進門左右兩邊的書架是學校老師們的著作,我看世上沒有比這種校園書店更能鼓舞學生了 。俗謂「風格不可學,學來的不是風格」,而我相信「偉大」亦然,至於唯一能夠讓「偉大」在人類中綻放的可能性提之更高的,唯有讓還不偉大的見識真正的偉大---- in every possible way! 剩下的只好交給造化。
我今天也買了富蘭克林自傳,man, 一本才13元耶,這樣繅銖必較地議論書價看起來不免庸俗,但能夠用這種價錢得到這樣的價值,無論如何是令人欣喜的,就像留學生四處巡狩四合院大拍賣(yard sale),上開運鑑定團發現那個Coffee table身價跳升十倍,從將他當成傳家之寶一樣。
但富蘭克林的那個時間與道德修養關係圖其實令我卻步,那種不欺暗室的正經總令我頭皮發麻。事實上我看完你的敘述,也想來試做一個自己的3-D版本,xy平面是一幅世界地圖,Z-軸的樹立在各國主要城市,例如日本的東京義大利的羅馬,Z值以長柱表示,代表我對該國料理品嚐經驗的高度,像日本的頂級天麩羅或巴黎的三星我已吃過,柱子就豎得高些,而中國菜我連世界最好的飲茶和烤鴨都還沒嚐到(我正計畫去溫哥華或多倫多),所以大概只能矮矮的畫,而Z值是相對於各國料理的水準Normalize過的,否則有些國家,像美國,平均起來永遠只能在二度空間上打轉。(哦該死,這不就是你們以前常玩的專利地圖嗎?)
回到1776,你說1776年之後的東西都沒寫,但我翻了翻,不相信這些人物會是那之後冒出來的,在獨立戰爭的醞釀時期,一定有些什麼在這些人身上發生罷。我反倒覺得先從整個他們藉以留名歷史的事件來入手,會比較有一窺全貌的感覺,從他做了什麼事回去看待這個人,不是比較合理嗎?
真妙,我竟開始看起人家開國先賢的故事,環境的潛移默化是真正存在的,年紀愈長對這點感受愈深。
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偉大的心靈讓全人類永誌不忘,然而觀諸當今美台領導人者流,唯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找「立可白」。
Becco
Aug 18,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