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眾生系列7》 【真儒復興一】王振北講師 2020/5/15
感謝上天降道之恩、祖師鴻慈、師尊師母大德、仙佛護庇、前人點傳師提拔、各位前賢護持班會以及在網路平台上共同學習的班員大家晚安、大家好。
今天學習的講題是「真儒復興」,本來道場上就要看重儒家的綱常倫理,在儒家的人品、氣節、道德方面更加落實,莫要不小心掉到佛家的空與無的陷阱。後學今天,與大家共同探討、彼此互相思索這個問題、互相學習。後學醞釀的或許不是非常恰當,所以需要大家一起互相學習。
一、從詩窺儒家襟懷:
後學挑了三首詩,都是宋人的詩,這三位作者都可以說是儒家學者的代表人物。
(一) 朱熹--齋居感興
。在講詩之前,先將作者生平與各位介紹,再來看詩的意思,這樣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歷史本來就是一條長河,我們唯有學會觀古鑑今,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
0⃣️生平: 南宋人,五歲讀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五歲的他在讀孝經的時候說:「不若是,非人也。」從小就展現出聖人的抱負。孔門原本只有十哲,到了乾隆皇帝增加兩位:有若(有子)、朱熹(朱子),現今孔廟內是孔門十二哲,可見朱熹對儒學的貢獻很深遠。 宦海生涯長達五年只有四十六天在朝廷,九年在地方為官,其他時間幾乎辭官歸隱,在家研讀與教學。這與他的政治立場有關,朱熹與其父都是主戰派,對北方金人不能示弱,要與金人決戰。但是當朝是主和派,因此被朝廷貶官至福建。朱熹享壽七十一歲,朱熹是二程弟子的再傳學生。
。宋代理學四派:濂(周敦頤)、洛(二程-程顥、程頤)、關(張載)、閩(朱熹),朱熹是閩派宗師,同時為宋朝理學集大成者。宋朝理學有兩派彼此爭辯,朱熹主張:道問學;陸九淵主張:尊德性。 朱熹始終認為 : 任何人內心人存在「天理人欲之爭」。
朱熹主要學問思想為:「主敬立本、窮理致知、反躬踐實。」
0⃣️朱熹--齋居感興
西方論緣業,卑卑喻羣愚。流傳世代久,梯接凌空虛。
顧盻指心性,名言超有無。捷徑一以開,靡然世爭趨。
號空不踐實,躓彼榛棘途。誰哉繼三聖,爲我焚其書。
。大意:主要在於批判空談,空談容易導致修道人不能踏實認真的學道。
0⃣️句解:
《西方論緣業,卑卑喻羣愚:》
西方指的是印度傳過來的佛教、佛學。在西方傳過來的佛教、佛學中,以因緣業力教導眾生。卑卑指非常謙卑、自勉不懈的教導眾生。佛教傳到東土以後,佛教大師以非常謙卑的方式,介紹因緣業力,讓眾生理解。
《流傳世代久,梯接凌空虛:》
隨著佛教傳到中國的時間越久,一層一層的進階到天上去。形容隨著時代因緣、時間長久演變,佛教的地位漸漸升高,到達凌空頂上。
《顧盻指心性,名言超有無:》
眼神流轉之間直接談心性,在講經說法時的內容,已經超越有與無,一般在有,宗教界在無。
《捷徑一以開,靡然世爭趨:》
當佛教開了捷徑之後,告訴我們好好修學,可以立地成佛。導致世上眾生爭先學習,研究佛學。
《號空不踐實,躓彼榛棘途:》
到了後代,慢慢的在後代的修道人,標榜空、虛無而疏忽踐實,沒有腳踏實地的修學,使自己陷溺在荊棘叢中跌跌撞撞。
。朱子要我們反躬反求自己,修道一定要能落實。佛家禪宗大師也警惕我們,不要在修辦道的過程中,因為大意、心態過高,不小心掉到空的陷阱。禪宗大師有這樣的告誡:「寧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修辦道過程中,寧可讓你有見,和須彌山一樣大都沒有關係。有見最多是好名,讓每個人都認識你,讓別人都知道您是好人好事的代表,放不下名利富貴、喜歡名相。雖然有「有見」,但您會繼續修善業以求好名聲,雖然不能超越很高的境界,起碼還有人天福報。怕的是起「空見」,如一個小種子般都不行。起空見以後會很自然地不在意因果,不在意因果,會不小心直墜地獄輪迴。
《誰哉繼三聖,爲我焚其書:》
有誰可以繼伏羲、周文王、孔子三聖,此三聖亦泛指儒家道統。有誰能繼承儒家道統?朱熹在此隱隱說我要繼承儒家道統,儒家道統責任我要擔當。
0⃣️心得與反思:
最後四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中國自古以來三教合一的現況已經非常融合。三教都是道的代表,三教也有可能變成道的罪人。
《佛家》的道理起源重心從「苦」開始,在佛家一開始講八大苦,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苦(眉毛是艸,眼睛鼻子是十,嘴巴是口),所以我們要會回頭是岸,佛家重點不是苦,是要我們超越苦。涅槃四德:常樂我淨。要來到此境界,才算是道的代表。
《當佛家》在教導我們八大苦,芸芸眾生真的陷溺在苦海中,沒辦法自拔,越陷越深,幾乎沒有人能夠超越到常樂我淨,沒有辦法成為道的代表,就變成罪人。
《道家》要我們到達「道德之淨」,但現在多半停滯在術流動靜。本來可以成為道的代表,反而成為罪人。
《儒家》「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這是儒家道的境界。德行小一點要像河川一樣滋潤兩岸、周遭;德行大一點像風一樣,風吹過去每個人都受你感染。 後代儒家太過拘謹、嚴肅、僵化,原本是讓我們守規矩、讓德性變得很好的禮教,反而令人產生畏懼,怎麼還會「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儒家弟子沒有成為道的代表時,只會成為道的罪人。
。今天白陽修辦道弟子在真儒應運的時代,我們要從三教給我們的警醒,不可以掉到苦海中、不可以沉溺在術流動靜、不可以變成吃人的禮教。白陽真儒復興,我們必須要讓自己達到常樂我淨、來到道德之淨、讓德性川流敦化。 假如我們沒有做到,雖然我們是白陽修道士,仍會成為道的罪人。 朱熹擔心學子不能落實修道,他扛著道統的承擔。我們身為白陽修道士,要成為真儒,我們目標、方向要很明確。
(二) 王安石--讀史有感
0⃣️生平:
。北宋人,享壽六十六歲,從小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宋代傑出政治家、文學家,二十二歲中進士。從小王安石就告訴自己,研究學問不是為自己,將來為官,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一定要做到「濟世」
。朱熹從小有聖人的抱負,王安石從小有濟世的胸襟。心志的大小從小要涵養
。王安石中進士以後當地方官,老百姓對他非常讚美。宋神宗與王安石是忘年之交,宋神宗任其為宰相。王安石推動新法,實施變法,期望救貧弱積弊。但是,在改革的過程太急躁、用人不當(參加改革的人其道德品行不好),保守派反對。(保守派代表是司馬光、太后。)歷史上常常是這樣,小皇帝希望國家朝政邁開步伐往前走,太后希望按照老臣意見,安穩就好。太后支持保守派,王安石改革不成,晚年退居江寧。
。新舊黨爭代表人物:司馬光、王安石。司馬光名言:「新法不除,死不瞑目。」非常的激烈。王安石也是非常激烈,王安石有驚世駭俗三不畏 :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視名利富貴如浮雲,完全不沾財富酒色。反對王安石的人在其私生活完全找不到缺點。
。王安石與司馬光都是一代大儒,兩位道德品行都是一等一的好,他們道德學問很好的人、人品磊落的君子,可是因為理念不同,爭的是一個理念。每個人都執著於「我對」,當理念一爭,就演變成宋代最可怕的新舊黨爭,一發不可收拾。導致宋朝越來越弱。
,
。王安石66歲過世時非常冷清,當時出現一個現象--人人諱道是門生,王安石身為宰相,底下有許多提拔的後進,但當時沒有人敢說是他的門生。過世以後,找不到一篇生平行狀,沒有人敢幫他寫墓誌銘。五個月後司馬光也過世了,當時的皇帝宋哲宗親自為他篆額「忠清粹德之碑」,民眾罷市去為他捻香弔謁,出殯時送靈之車數萬輛,塞遍京城。兩人過世的場景不同,一個冷清,一個熱鬧。蓋棺論定,王安石比司馬光孰優?很難論斷,因為這包含政治問題。舊黨得勢,司馬光很風光。不多久新黨得勢,這些碑文被弄得亂七八糟。反反覆覆,蓋棺都不能論定,隨著歷史演變會不斷翻案。了解王安石處在這個情況,讀詩的時候更能深刻理解。
0⃣️王安石讀史有感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0⃣️句解: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自古以來成就功名很辛苦,立功不容易。行藏是指一個人的出處進退,要不要出來當官或辦道,讓誰決定,誰定是非?同一時代中很多事情看不清楚,做錯決策要承擔責任。更何況到了後代,流俗眾說紛紜,歷史真相更加看不清楚。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這兩句已經是王安石的代表。糟粕所傳非粹美是莊子的句子:「古之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秦王坐在那邊讀經典,做輪胎的師傅笑秦王,你讀的根本是聖人的垃圾,是釀酒以後的酒糟。
。經典雖是聖人精華流傳,卻只是道的垃圾,經書不是道,因為道不在紙張上,道不在書上。王安石做這樣的引用,即使是歷史流傳的史書,也不可能盡善盡美,一定有瑕疵。畫畫叫做丹青,藝術很難表達的是精神,畫虎畫皮難畫骨,老虎的皮畫得很好,老虎的骨頭、氣勢畫不出來。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區區是指史書,歷史的書怎麼能表達高賢者的神韻,能不用獨守千秋故紙的塵埃,不用抱著書本不放,而能跳到更高的層次看。
心得與反思:
此詩多讀兩遍,寫盡修辦道人員不為人知的無奈和寂意。「無心與時競,何苦綠匆匆。」(王安石—芳草)事實上不想與世俗人爭強好勝,也不想要在名利叢中打滾,偏偏我就是綠匆匆引人注目,不想要也會遭人攻擊。讀完這首詩,
想到師母的聖訓:「苦衷寄誰?不見修道的知音。」
師母說我的內心話要告訴誰,要和哪個弟子講?師母看不到真修實煉的白陽弟子,我滿腹的辛酸要和誰說?師母的辛酸沒有辦法講,就像王安石的寂意一様
《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實際上這境界不容易,能夠忍受孤獨寂寞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又必須要告訴自己,假如你要真修實辦就要學會忍受孤獨寂寞。修辦道本身認真實修的人孤獨寂寞一定會有。要嘗試讓自己忍受,這是最起碼的涵養。
(三) 、包拯—書端州郡齋壁 (包拯唯一流傳後世的明志詩作,原寫在端州官府的書房牆上。)
0⃣️生平:
。宋史形容包公為:剛毅敦厚,斷案精明。演義小說中的三(七)俠五義,包公已經變成剛正不阿、足智多謀、明判善斷、不畏權勢、懲惡揚善,成為古今天下第一清官,不只是宋代而是橫跨古今天下第一清官。
。要當第一清官有其條件:忠、孝、抱負、愛民、廉潔。一定要忠君、孝敬父母,這是清官最基本條件,還要有偉大的抱負與理想。我們白陽弟子有偉大抱負與理想,(師尊:孔孟聖道萬國遍),包公愛民,我們則要照顧好每個道親。
。包公本身廉潔自守,一心為公,六十三歲過世,兩袖清風,家徒四壁,連皇帝也為其感動。包公的形象是清官,所以當包青天過世時,他就變成正直之神。
。白陽期要成道則生平要勤做事,不可以落入空無之中。有位懶融法師一心只想著打坐,境界很高,連老虎都願意為他護法,很了不起,仍只被稱做「懶」。佛家禪宗第四代祖師道信去牛頭山度懶融,四祖道信度化他以後,昇華了、改變了,懶融走到山下走好幾百里路,扛米上山為幾百個僧人洗米、煮飯、砍柴,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講給大家聽。搬水、搬柴、洗米、煮飯以後,後代才稱他為法融禪師,不是懶融。這是我們要引以為鏡的,千萬不可以掉入空,而要老實、踏實做出一番事業。
。包青天流傳世間唯一一首詩,此為包公在官衙牆上所寫的,以文學角度來看不是很高明,但我們要以修辦道角度來看。
0⃣️包拯—明志詩: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0⃣️句解: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修身的根本從正心開始,必須要直道剛正地為人,修身直道剛正,培養良好的人品。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秀幹是比較細的枝幹,終究會成棟樑之材。要當棟樑,棟樑是大才不要小用。 聖訓特別提醒我們,假如我們是萬石鐘,絕不會因小竹棍撞鐘而起音,要拿很大的竹棍才會有聲音。修辦道的大才要為上天辦事,絕對不可以以世間名利富貴鑽營。假如我們是千斤弩 ,我們一般人拉不動,但岳飛大將軍可以,你不會看到小水溝旁邊的老鼠而拉弓射箭。仙佛告訴我們,身為修辦道人員,我們要辦的是上天的事,要立德、立功、立言,不是為了鑽研人世間名利富貴,那都是小竹棍,我們是千斤弩、萬石鐘,我們要有遠大志向。修辦道要成功不容易,《浪淘沙九首》「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始到金。」(唐朝劉禹錫)修辦道要成功很辛苦,雖然辛苦,把不該要的狂沙、砂石去除,最後真金展現,修辦道就能成功。要謹記大才不小用,不要心有旁騖,做不該做的事。因為人的精力有限,要把握時光單一做一件事情。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米倉裡面充滿米,老鼠、麻雀也歡喜。如果連草都沒有了,狐狸兔子也悲傷。這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希望每位老百姓都能過好日子。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歷史上告訴我們要好好的做人處事,不要讓後來的人笑我。只有我們成為頂天立地大丈夫,我們才能問心無愧。包公做到了。
二、儒之定義
1、從字形上看
「仙」--名山洞府人
「佛」--不是人間人
「儒」--人間需要人
0⃣️文字解義:
。仙:山人,名山洞府人。忽聞海外有仙山,山在虛無飄緲間。蓬萊仙島,名山洞天福地。
。佛:弗人,不是人間人。不是人間人是指離開三界,佛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出三界的覺者,佛還要度化是人,所以要倒駕慈航,來到人世間度化。
。儒:需人,人間需要人,今天我們要當真儒,成仙成佛是出世,儒是入世,所以我們要做社會上需要的人,家中、道場、國家中需要的人。有次仙佛班時,仙佛慈悲:「每個人都要成為重要的人、需要的人,千萬不要成為「鎮tìn地tè」(台語,意指:沒有用又佔空間)的人。」 家裡面是一個被需要的人,老婆說你是好先生,孩子說你是好爸爸,爸媽說你是好子女。在學校,學生說你是好老師,道場上說你是好講師。你要成為需要的人,假如你不被需要,像仙佛說的成為「鎮地」的人,那就很悲傷了。
2、儒之種類與釋義
。孔子──君子儒,小人儒。孔子告訴子夏:你要當君子儒,不要當小人儒。君子儒是模範,小人儒是半個好人,會讀書、講道理,很少實修。道理講得好,品行道德不見得好。
。荀子──大儒,小儒,俗儒。最高標準是大儒,希望我們成為大儒,不要成為俗儒,讓人覺得俗氣、噁心。
。孟子──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之大者,大儒的表現。
。孟子與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但主張不同。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孟子希望盡性、樂善,每個人都能盡性,快樂的行善。荀子主張性惡、勉善,要化性,把惡化成好,做好事可能不快樂,所以要勉為其難的行善。立言不一樣,出發點不同,但是殊途同歸。孟子強調孔子的仁義道統,荀子強調孔子的禮樂之傳。後世孟子的學者都喜歡批判荀子,事實上沒有必要,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大儒。
。揚雄---通天地人曰儒。精通天文、地理、人事,貫通天人之學才是儒。
。周易文言---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大儒必須與天地合其德。天是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是坤掛,「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問自己有沒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有沒有厚德載物的氣度?度量很大可以包容一切,這是與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是明明德的功夫,讓本身自性發揮光輝亮度,這個亮度與日月一樣亮,本身一定要做到明明德的功夫。 與四時合其序,白陽修道士一定要有節、有序、有條理。尤其在辦道的時候,要有節、有序、有條理。絕對不可以把道場、人事、道務弄得亂七八糟。有節、有序、有條理,才可以把天道的莊嚴顯現。
。與鬼神合其吉凶只有一個辦法:行謙德。行謙德鬼神才會賜福給我們。《易經》謙卦,六爻皆吉,恕道終身可行。
。仙佛聖訓:「對長輩謙恭是本份,對平輩謙恭是和善。對晚輩謙恭是高貴,對所有人謙恭是安全。」對前輩的謙恭是我們的本分,地位比你高、年紀比你大,您對他謙恭乃盡本分。對平輩謙恭是表現和善、有禮貌。對地位比我們低、年紀比我們小的晚輩謙恭是展現我們的高貴。對所有人都謙恭保證您絕對安全。當您絕對安全,鬼神賜福,與鬼神合其吉凶。 您要身為真儒則具有的德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明明德發揮自己的光輝,辦
道有節、有序、有條理、莊嚴道場,本身行謙德、鬼神賜福,這才是身為真儒的德性。
。胡適──儒者,懦也。胡先生是學者,沒有宗教信仰,所以站在很現實的角度,儒解釋為懦,是靠禮儀、知識、音樂討生活者,也就是各種類、各場域的老師,目的是為了討生活、為了賺錢,沒有錢沒辦法生活,是站在現實本位來說。
3、真儒復興 「孔孟聖道萬國遍,儒教復興大同年」 「德範引領造光熱」
。這張國畫是仙佛在新加坡佛堂畫的,這上面的題字就是修辦道人士的遠(願)景。今天我們還沒辦法做到孔孟聖道萬國遍,整個一貫道在全世界有七八十個國家,但還沒有傳遍整個世界。當孔孟聖道傳遍萬國,全世界人都追隨彌勒祖師,以儒家道統好好落實,大同世界就到來,白陽彌勒淨土到來,這是老師給我們的遠景。這遠景該如何做?
聖訓:「德範引領造光熱」,
這是方法。 告訴我們白陽修辦道要用的是德範引領,以道德的風範在道場上引導修辦道,沒有名位,也沒有權勢。前人和我們在一起非常隨和、非常和氣,前人絕不會說,我是前人你們都要聽我的;前人也絕對不會說,你們看到我要跪下來向我接駕,前人所展現的是道德模範引領,不是以權勢、名位引導,而是以道德風範引導,這是修辦道的方法。
。不但是前人這麼做,我們每一位壇主人才也要這麼做,要展現犧牲奉獻的精神。要奉獻您的時間、犧牲您的心力物,同時真知真行,對道理徹透理解。道真理真天命真,理要真實的理解,帶領大家真實的行。
。大家帶領同修、道親共同向前行,時時在心中懷著上天,共同開創白陽聖業,開創白陽聖業需要有好多佛堂,每一個佛堂都是光熱的道場,假如做到了,我們可以稱為今之儒者,這是真儒、白陽修辦道人員。
。身為白陽弟子,做到的是孔子的君子儒、荀子的大儒、孟子的大丈夫。每一位前賢要求自己,在內涵方面好好充實,心性昇華,自然展現文質彬彬,展現勤奮樂觀,不要忘記任重道遠,同時要有堅毅的精神,以這樣的目標展現,才能稱為白陽修辦道人士、真儒。千萬不要成為胡適先生說的懦,只想討飯吃、混一口飯吃,如果我們在道場上還有這樣的思考,抓一個名分來充當自己,這會變成道場中的蠹蟲,就好像仙佛說的,變成「鎮地」的人,這會很可悲。要成為一個真儒,而不是可悲的人。
。後面的內容要到六月十九日再與各位報告與說明。學習到這邊,感謝各位前賢,讓我們共同成為真正的儒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