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時,數學課有同學拿了一題幾何題目問陳老師,老師很有信心的對學生說:「這樣簡單的題目要我算,真是牛刀小試,就讓我為大家『小解』一番。」
我在心中想著:「小解不就等於小號;也就等於上廁所尿尿,怎麼老師要為我們『小解』?還有,到底老師說的是『小解』還是『小姐』?」
語文表達同音字辭容易搞混,容易誤解讓人不勝其擾,但細細品味倒也趣味無窮。在自己「吞食粉筆灰」的教學生涯中,不可避免的製造了不少誤會,也經歷了不少的「誤解」。
「誤解」常會讓人感到困窘,卻也常惹得人捧腹大笑。教書不久時,筆者也發現這些引發誤解的事例同時也是學生們印象最為深刻的部份,有時記憶綿長,直至「地老天荒」,臨老仍然記憶猶新。
也因此在心中開始留意身邊趣味的故事,有時候甚至刻意「曲解」,應用於課堂,藉以指導學生,使他們能徹底「瞭解」之外,更使他們了解表達精確的重要,及對字詞推敲理解需要抱持仔細謹慎的態度。
某一個競選期間發生了兩件有趣的親子互動。一天,在上學途中,讀幼稚園大班的女兒坐在摩托車娃娃椅上回頭問道:「爸爸,三號,是不是有生命危險?不然為什麼上面寫『搶救三號』?」
又有一天學校正好舉辦望年會,所有同事在禮堂中聚餐,候選人得知競選良機,到學校拜票。坐在身邊的丫頭看到候選人披的彩帶跟幼稚園「好寶寶彩帶」很像,覺得有趣。當天所有的同事都拿到了一小包競選宣傳用的空紅包袋。誰知道第二天,女兒到幼稚園上課時居然告訴老師:「昨天我去爸爸學校,吃飯飯的時候,來拜託拜託的人給爸爸很多紅包。」冤枉啊,大人!我拿到的是空紅包袋,那不是你想的那樣啦!我真的沒有拿到「紅包」啦!
那一段時間,內人假日進修。星期天的午餐總是和女兒兩人自個兒以外食解決。有一天我突然隨興,文縐縐的逗女兒:「今天中午,咱們到大賣場吃鐵板燒,不知『意下』如何?」女兒抓了抓頭,然後隔了一會兒,她才堅定的回答。我專心等著她的決定,這時她張大嗓門,篤定的說:「爸爸,我的『腋下』很癢。」
而漸漸的我發現很多不經意的「誤會」與「誤解」,蘊涵無限樂趣,總能搏學生一笑,然後印象深植心中。於是我便在課程中加入了些誤會的趣味元素,笑果還相當不錯呢!
在指導學在說話表達要考慮時間地點時,就會舉一些相關的誤解。如:年幼的時候,有一天早晨遇見長輩從「茅房」走出,我很有禮貌中氣十足的問好:「叔公仔你吃飽沒?」叔公沒好氣的說:「猴死囝仔!」原來他老人家以為我問的是他在廁所裡吃飽了沒?到底吃的是啥東東啊?想到都覺得臭氣沖天,令人反胃想吐。
在指導學生標點符號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是經典的範例。課堂中除了舉以徐文長為主角的這個下雨借宿故事為例之外,還會提到住持在山寺入山的山門立下告示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因為從山下到山寺有很長一段路,香客信徒因為路程遠、時間久,於是路邊、樹下隱蔽處就成了方便的臨時「觀瀑樓」、「聽雨軒」,只是沿途變得「異香陣陣」,不免令人掩鼻疾走。
山下告示牌直挺挺的立著,字也是直直的寫著:「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原本希望可以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的「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被錯誤解讀為「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大夥仍然繼續四處「施肥」,外加將告示牌當成「堆肥區」。
我也見識過口才極佳的學妹,在邀請上台北演講時,本人內心游疑,自忖憑這三腳貓的功夫上到台北除了貽笑大方之外,只怕辱沒了邀請的學妹,那可真是罪過罪過了。
在擔心受怕幾天之後,在電話這頭我問學味:「落差太大,聽的人會失望……這樣台北我怎麼去?」
誰知電話另一頭說:「桃園有火車上台北不是嗎?」
我知道學妹是故意顧左右而言它,好讓我消除「三心二意」、下不了決定的心情。而這招果真有效,我還真的就沒再推辭,搭了火車就去了一趟台北。
誤解可以產生衝突,卻也可以產生趣味;曲解可以製造爭端,也可以編製成教材。而能夠多多學習、細細分辨不但可以有進一步的瞭解,還可以在發現隱藏其中的好玩之處,相信必定也會產生很大的成就感,不信你試試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