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16 14:22:33| 人氣4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協助注意力不足孩童 4到7歲黃金期(轉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老人家都說愛動的孩子「才巧(聰明)」,小兒身心科醫師提醒,太過好動可能是注意力不足的徵兆,請家長注意。

  台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表示,學齡期注意力不足盛行率約五到百分之八,保守估計,台灣約有二十五到四十萬學齡兒童有注意力不足的困擾。孩童注意力約在四歲到四歲半形成,注意力不足的異常行為通常在七歲以前出現,若能早期瞭解,不給孩子過度的期待、壓力,而適度引導,注意力還是能順利發展。

  「人家還在爬,我的孩子就會走路了,這比較好嗎?」詹媽媽很早就發現孩子「不好教」,情緒反應大、動作強烈,打針都不喊痛,原來也都是注意力不足的徵兆。

  台安小兒復健科主治醫師黃謙瑄說明,爬行可看出幼兒左右腦互用情形,互用不良時,沒辦法同時執行多樣或複雜動作,有些孩子就跳過爬行;若打針不感到痛,可能是觸覺系統、感覺神經不敏感,難料理日常生活,例如忘東忘西、鼻涕留在臉上也不察,容易因此被他人負面評價而打擊自信。

  台灣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游佩琳強調:「在什麼年齡、就應該符合當下年齡的發展狀況」,過快、過慢的發展都應當注意。

  許正典說,父母不要用催促、強迫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學習,不少孩子只需要適時的營造刺激環境,就能迎頭趕上 ,而家庭的和諧,雖然並非孩子注意力不足的主因,但卻可能是惡化或改善注意力的關鍵,父母親容易擔心地板髒、盪鞦韆危險,其實藉由遊戲讓孩子在地板好好的爬,利用各種遊樂器材學習震盪、引導操作知覺的整合、提升注意力,都是學習發展重要的環節。

台長: 走不動ㄉ老鴨
人氣(4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健康小常識 |
此分類下一篇:提肛運動 改善骨盆鬆弛(轉文)
此分類上一篇:杜莎藻能保護肝臟(轉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