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參加「第四屆世界漢語合唱大會」開幕音樂會,得以一窺「水煮蛋」-北京國家大劇院的內在。
但進入劇院除了需要安檢,也不准帶相機,所以裡頭恢宏的穹頂與各種藝術展覽、水下長廊、藝術精品、特色商店以及具有浪漫氛圍的用餐和品茗環境等,皆只能留在腦海裡了。
不同於在台北的國家音樂廳聆賞音樂的氛圍:不擁擠、不喧嘩、迅速就座。國家大劇院內有如商場般熱鬧,人們似乎不只是來聽音樂會而是來觀光、逛逛,想瞧瞧蛋殼裡有些什麼玩意兒!?
音樂廳走潔白清晰的調性,演奏台前設有鋼琴升降台。音樂廳內的管風琴共有6500根發音管,是亞洲最大的管風琴,造價達3000萬元。但我還是覺得咱們國家音樂廳內的管風琴較有可看性,因為它已不只是一架樂器,其設計與雕刻亦均富有藝術價值。
當晚有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的演奏以及包括日本、美國、大陸等多個合唱團的演出。美國費城男童合唱團演唱了中國作品《春曉》和江蘇民歌《茉莉花》。美國“聯合之星”合唱團演唱哈薩克族民歌《等你到天明》和維吾爾族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日本“阿爾卑斯合唱團”亦以中文演唱日本作品《早春賦》、《椰子》。參加合唱大會的還有在中國合唱樂壇上享有盛名的天津大學北洋合唱團和北京春之聲合唱團、北京華風合唱團等。
大陸合唱團的發聲方式較偏京劇民族式的唱腔,又加上選曲大多以傳統曲式為主,所以有著濃濃的民族風,女高音刻意拔高的音色顯得張牙舞爪,但聽多了就是一個樣兒,空空洞洞的,新鮮感很快就消失了。較之大陸合唱團在聲音與台風上的拘謹、克制,美國合唱團顯得更能享受音樂,也自在多了。
但壓軸的天津大學北洋合唱團倒是讓人眼睛一亮,他們演唱的《天德而出宇》、《才令台》等曲,將聲樂技法和京劇唱腔融為一體,音色乾淨而一致,聽在耳裡有血有肉,樂曲轉折層次分明,非常具表現性,難怪中國大陸譽之為合唱意識超前的團體。
斥資人民幣近31億(約台幣124億)的北京國家大劇院,自開幕以來,這座被暱稱為「水煮蛋」的建築,已成為全球注目的金雞蛋,因為這顆蛋不單純只是個表演場地,它象徵著中國跟西方文化接軌的實力。此大劇院被定位為:國際知名劇院的重要成員;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藝術教育普及的引領者;中外藝術交流的最大平台;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
此劇院是由法國知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設計,設計概念據他所說,源自非洲巨樹巴歐巴(Baobab)的橢圓形種子。安德魯是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的設計人,上海浦東機場一期航廈也是他的作品。
「水煮蛋」總建築面積六萬六千坪(包括地下停車場),蛋裡包著2398座位的歌劇院、2019座位的音樂廳、1035座位的戲劇場及一個300至500座位的小劇場,也就是說整個大劇院同時可容納近六千人。(註)
「水煮蛋」的殼體表面由18398塊鈦金屬板和1226塊玻璃拼接而成,其形式與建材均與北京傳統的建築群形成巨大反差。可喜的是「水煮蛋」並不是採往上發展的態式,外型雖新穎但不張揚,由於一半沈於水中,它的高度並沒有破壞北京的天際線,相對還呈現對於歷史古城的謙卑。外頭包著一萬多坪的人工湖,所以也有人附會說劇院外圍的水池符合中國風水聚寶池的意象。
一個劇場的完成不代表藝術文化素養的提升,來自劇場的創意如何華麗、新穎,亦不能等同於人們心靈有同樣的認知與感受。地標的形成容易,借用他人的經驗、創意與經濟上的財大氣粗即可;但地標的維護與善用,則需要當地人的文化素養與智慧了。
這一點,北京人需加緊腳步了!
(部分內部照片取自劇院官方網站)
註:資料取自《PAR表演藝術》雜誌第180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