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3 21:41:59| 人氣5,198| 回應1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思--音樂與建築

推薦 1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音樂」與「建築」,在直覺的認定上,一個是隱性的一個是顯性的,一個是抽象的一個是具象的,一個是從你的聽覺感官流洩而過流動的,一個會在你的視覺感官上巍然有形凝固的。

他們會有何相似之處?

--巴洛克、洛可可的建築與音樂的特徵,例子最明顯的就是巴洛克時代由建築上的繁複裝飾影響音樂家在音樂上也採用大量裝飾音,而音樂上的多層次表現風格賦格,也與建築上的繁複層次相輝映。

--建築的存在是奠基於從廣闊中畫出一定的空間作利用,音樂中也有相似的空間概念,例如垂直結構關係和聲,橫向移動和弦行進、旋律走向。而建築的地基與音樂上的Bass、數字低音有異曲同工之效。

--建築與音樂的發展均是從最初的極簡單的需求與元素,發展到日後因應觀念、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型態、媒材、表現與解釋方式。

--兩者均存在著理性之美:都強調張力、比例和素材。但也呈現感性之美:建築是建築師寫給城市的一篇故事,音樂是音樂家透過聲音欲表達的情感。

「音樂」與「建築」,在藝術的層次上,從美的原理原則觀之,如對比、均衡、對稱、統一、反覆、律動、調和等,兩者皆可探尋出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可諱言,音樂的空間性與時間性仍是比建築寬廣多了。一棟百年建築在時間的淘洗之下需不斷補強,以免牆塌柱倒,但一首樂曲在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是存在了,不管它是沒沒無聞或舉世皆知。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因其流動,故可不朽;因其流動,故不會停留在某一時間點上,日益老去;因其流動,更具包容性;不同世代,多少詮釋,絲毫無損它存在的本質!

 

台長: 閒遊
人氣(5,198) | 回應(14)| 推薦 (1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藝術欣賞 |
此分類下一篇:音樂會-隨想
此分類上一篇:觀眾的「心」「情」

位子
嗯嗯
2009-02-03 23:23:38
公主
老大~~
這一篇~~~~好艱深說!!!
還以為是方老大出現了!!!
嚇死人了!!

這~~~不適合我啦!!
我比較適合低級的文章!!!
CC!!
2009-02-04 14:23:53
版主回應
公主好眼力!!
此篇正是跟方老大的上課內容有關~
目前還未找到此部落格的定位,
所以什麼都拋,
參考參考啦~
2009-02-04 14:42:17
公主
游老大~~~
說我混歸混~~~~~
方老大的課我也是有給他在聽 的好嗎~~~~~
2009-02-04 21:00:34
閒遊
當然 當然~
我們師出同門,
我當然知道妳是方大師的得意門生呢!!
2009-02-05 09:56:49
小知之
流行音樂的生命就是有限的吧
經過一番年代依然挺立的建築
就會受到政府的保護
列為古蹟哩
2009-07-23 08:52:43
版主回應
今日的流行
明日的古典-如果經得起時間的淬煉~

今日的建築
明日的古蹟-如果經得起歲月的雕刻~
2009-07-23 14:25:00
泰伊絲
hi~你好^^
方大師是方文山先生嗎???
這篇很棒^^
2009-07-26 02:21:30
版主回應

No
方大師是我研究所的指導教授
與方文山一點關係都沒有~
2009-07-26 15:31:50
寶貝小孩
這是台北師院音樂系的系管嗎?
感覺又回到當時上建築史的感覺..
難不成你也是跟我一樣是唸建築的嗎??

初次來訪真是熟悉的曾經ㄚ~~~
2009-07-27 12:08:44
版主回應
這是北師院的大禮堂~
此大禮堂是現今唯一能見證國北師百年校史的一個標的物
被列為臺北市第三級古蹟呢!

我是念音樂的
謝謝來訪~
2009-07-28 08:37:53
流跡天海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謝林 。

見這個題目就直接想到如句!

^^
2009-08-01 14:23:37
版主回應
沒錯
此篇論述的基調亦源自於此~^^
2009-08-01 15:48:55
ㄌㄜˋ
這是回訪噢:)
2009-08-05 17:47:28
版主回應
Thanks~
2009-08-06 09:30:32
西爾弗
突然想用您的觀點
來賞析〈琵琶行〉
很棒的文章
2009-08-10 16:25:37
版主回應
因為分享
而讓他人有了靈感或創意來源
分享的樂趣與價值即在於此

謝謝您~
2009-08-11 16:37:28
樸拙
再讀一次
還是很愛這篇文章
2009-09-16 00:40:54
版主回應
有知音真好
謝謝你的喜歡~
2009-09-16 21:33:47
Peter
這篇文章的前後好壞落差很大!
前大半段是非常有啟示意義的超優見解;後半段結尾則剛好完全相反,很本位主義的"淺"見收尾。

音樂作品的呈現與保存,原本就比建築容易,尤其越現代越容易(只要有譜,一般的電腦軟體就可以演奏);而建築物作品的呈現與保存,則須耗費巨資,不像音樂一樣要聽就有。但是,
一座建築物的落成,其設計過程的各式圖組之寶貴性,並不遜於音樂樂譜。各式建築圖中,即使每個角度設定、空間長短的取捨,也都代表該設計師的心血創意,這些珍貴性和用心並不少於音樂家對其創作樂譜的用心。
所以你用建築物的作品會因年久而不復存的因素,來和音樂作品的容易呈現來比較,這對建築是很不公平的!!建物即使不在了,但只要設計圖在,就和音樂樂譜一樣,是可以重新呈現的(只是須耗費巨資,不像音樂可以隨時聆聽)。或許我詞不達意,但我認為就如上面有人提到謝林說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它們是同一類型的文明資產。建築和音樂是不能用它們作品呈現的方便與否,來評論它們的空間性和時間性。建築物和樂曲一樣,在它誕生(建圖樂譜完成)的那一刻起,它就是存在了,不管它是沒沒無聞或舉世皆知。

建議您的這篇文章收尾的部份,還是盡量修正,讓它趨近謝林『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的基本論調,以免枉費前大半段的精彩內容。
2010-02-27 10:04:39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與指教~

此文是幾年前在研究所上到相關課程時有所感隨手整理而成,
而今日自己在看過一遍之後,確信文中並無輕建築之意!

「一棟百年建築在時間的淘洗之下需不斷補強,以免牆塌柱倒…」
這種存在與呈現方式的限制,就像一幅畫的存放需注意溼度,燈光等等細節,否則紙質發黃色彩剝落…,而雕塑作品亦會因年代久遠而殘缺蒙塵,需要搬移時更是層層包裝、穩定…,這也為什麼文中提到音樂的空間性與時間性寬廣多了!


這都無損其藝術的本質!!!

當然文中提到的觀點,依標題「音樂與建築」來論,確實不夠多元與周延,然此文亦只是在自己的部落格權充一章,並非要發表在學術刊物或作為創見用,所以請原諒作者的隨手「淺」見吧!
2010-02-27 19:39:52
Peter
ok啦~
2010-02-28 11:33: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