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了一個讀書會,會中我們曾討論怎麼樣讓「讀書心得」有一個較不一樣的呈現方式,除了討論、書寫之外有無較創新的做法?會中一個媽媽提出,她女兒的老師規定每個禮拜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但班上大多數家長都覺得這樣的心得寫作對孩子來講已是例行公事。孩子往往把所謂佳句好詞抄一抄,再把故事書前的內容簡介寫一寫,就可以交差了事。至於這本書孩子是否深入讀過,或臨時抱佛腳翻一遍,或只是看前、顧後、中間省略,就可以下筆揮就一篇讀書心得了?這樣的心得報告似乎已失去鼓勵孩子閱讀的美意了。這個媽媽的感慨也獲得了會中成員的認同,不管她們的小孩是否有同樣的「心得」問題,大家倒是把焦點放在老師出功課該如何如何,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了。
我深不以為然。縱然老師出的作業是必須經過設計有規劃的,能夠讓孩子得到一個較完整且有系統的學習,而且也是要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但這只是作業的理想部份,真正讓它落實的,則是孩子自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輔助者-家長。就以讀書心得來講,老師會設計這份作業,也是因他認為這個階段的學習,孩子需學會從書中找出美的或有趣的所在,以自己的認知作摘要,並進而能掌握整篇文章,做文字的敘述。可是當實行者 孩子沒有辦法完全照著老師的理想在走,也許是出於對作業的不夠慎重,或有可能是能力上的問題,這時家長的態度就很重要了。你的態度是只要孩子趕快寫完交差就好,還是你會輔導孩子在能力範圍內把這份作業的理想呈現?如果你只是催孩子趕快做完,他當然無法細嚼慢嚥。如果你平常沒有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他當然是隨手抓一本抄了就是。要孩子能夠慎重對待這樣一份作業,我們先要能夠慎重對待它。
我們可以跟孩子討論:這個禮拜你看過了哪些書?哪一本印象比較深刻?待孩子選擇後,再引領孩子深究書中內容。如果孩子對整本書的印象還是很模糊,可請他再仔細看一遍。如果時間真的不允許,可把整本書分成二或三大部份,這個禮拜先探討第一部份,請孩子提出疑問或看法充分討論:為什麼你會認為這一段寫得很美?它想表達什麼?你可以模仿它造一句看看嗎?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寫出不同的結局嗎?相信在這樣充分的溝通與鼓勵之下,孩子自然不會馬虎,不會當例行公事看待。而且在這樣的引導之下,當他漸能領略故事的趣味或詞句之美時,閱讀的樂趣也就油然滋生了。
此時,雖是一張薄薄的心得報告,但你跟孩子思考、討論的歷程都在裡面了,你影響孩子慎重對待自己的作業,認真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也在裡面了。還有什麼呢?還有你和孩子間因而累積的親密與默契,更不是一張薄薄的「讀書心得」所能承載的了。
所以一份作業是不是例行公事,有無意義,端看我們和孩子如何去對待囉!
親愛的讀書會媽媽們,期待我們認真的自我成長之餘,也能協助孩子同樣認真的對待每一項學習,你將會發現孩子前進的步伐越來越大,甚至有一天他還必須回頭向你招手:媽媽,加油喔!
(投稿於88.11.09中國時報)
文章定位:
人氣(1,305) | 回應(7)| 推薦 (
15)|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
推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