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11 20:47:48| 人氣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些思路、觀點及其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女子無才便是德,"唯小子(奉獻階層)與女人為難養也"的世俗勢力,源遠流長在我們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對女人的摧殘愈演愈烈,近七八百年漢族發明的裹小腳,與印度宗教迷狂演繹出的寡婦火殉,真可謂人類史上東方社會的兩大奇觀。什麼婦德、閨訓,笑不露齒、行不逾寸、伏首低眉、逆來順受,什麼纖纖玉指、三寸金蓮、柔若無骨、弱不禁風…都成了漢族社會所推崇的女性美。我常想:清末的太平天國起義,女人也跟上造反,面對兇惡的湘軍、淮軍、滿蒙鐵騎揮刀舞槍以生死相拼的女軍,也只能是廣西深山老林裏的大腳"蠻婆",漢族女性一遇兵火戰亂,唯一的本領只有投井懸梁當烈女。白蓮教、紅燈照,武林、草莽中的巾幗實堪稱頌,可柔婉嫵媚已不是她們的性格特徵,也不是她們的典型氣質。我們總說藝術必然具有時代、社會、習俗傳統的烙印,那麼漫長歷史上──特別是宋明以近中國女性特徵是些什麼呢?如果說從程朱禮學走運到五四運動之間七八個世紀是中國女性生理、心理最具封建特徵的時代而不為笑話,並且承認那個時代和那種社會也製造了中國舞蹈傳統中與之相應的形式和氣韻,那麼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我們作為今人又怎麼去認識那種女性美?而且還要問一句:那種柔婉、俏麗、嫵媚是否也遺傳到了現代,並滲透在很多人的頭腦中成為藝術表現中女性審美的標準而不自知呢?

台長: 舞影
人氣(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