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2 15:07:18| 人氣2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淩亂—張曉梅與作品《扇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參賽的選手用的道具扇 突地打開,有驚豔的感覺)

古楊利

  創作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它一定是從內心到動作的渾然天成、和諧統一。它
是將外在的舞蹈技法與內在的情感表達巧妙融合,而展現的超然藝術境界,給人
以美的享受。因而可以說:“舞蹈是一種覺悟方式,是一種生命的體悟,是一種
在身與心的撞擊下産生的美麗火花。”“悟”也許是瞬間之事,但前提定需要深
刻的積澱。編導張曉梅從1992年開始研究朝鮮舞蹈,不管是表演朝鮮舞、教授朝
鮮舞還是到延邊采風、到韓國交流學習,她總是有意無意地與朝鮮民族結下了不
解之緣。十二年的積澱,朝鮮舞蹈作品《扇骨》便在張曉梅對朝鮮民族無法抑制
的情感中誕生了!作品《扇骨》以它特色的朝鮮舞蹈語彙和深刻的民族底蘊;以
及演員精湛的舞蹈技藝與編導悉心、真情的投入,獲得了第七屆“桃李杯”全國
舞蹈比賽民間舞青年組創作金獎、表演金獎。
  該作品不是出自一位元著名編導或是一位職業編導之手,而是北京舞蹈學院的
一名普通教師,但做出這樣的成績絕非偶然。她說:“對於我們這一級,也就是
初學乍練的編導來說,創作這樣一件作品是十分不容易的。對於一個職業編導,
也許他一次比賽可以創作出幾個好的作品,可以很敏感的捕捉到舞蹈素材,而我
則需要很長時間的累積過程。其實創作《扇骨》並非就是爲了比賽,只是這麽多
年來與朝鮮舞的磨合,我覺得我想做點什麽了。”
  沒想到的是作品竟在比賽中脫穎而出!但這也絕對不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十
二年來,張曉梅從未間斷過自己的追求,她多次到韓國交流演出;寫了《中韓兩
國舞蹈教學之管見》等文章刊登發表;七年的反復教學、研究朝鮮舞蹈,使她對
朝鮮舞蹈以及這個民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她創作的作品《扇骨》便是一種
隨著時代審美變遷而有了新的體會,在提煉出朝鮮民族具有典型特徵的舞蹈語彙
的同時融入了編導個人的性格與情感,這樣一部新的作品。它滿足了觀衆的一份
期待——通過舞者身體中流露的滄桑與堅韌,透出朝鮮民族特有的骨氣與尊嚴,
表現藝人不隨遇而安、不急功近利的人生況味。朝鮮族女子舞蹈一般展現的風格
優雅而深沈,韻律細膩而含蓄。而《扇骨》編導張曉梅帶給我們的卻是一位一身
傲骨,透著堅韌、剛烈,一位癡迷執著於舞蹈的朝鮮族女子。用一種全新的方式
讓觀衆來解讀一位朝鮮女子的人生與情感,給人一種“熟悉的陌生”感。
  看作品《扇骨》,總能讓我體會到編導內心裏千絲萬縷的細膩情感,好像看
到了作品與編導的合二爲一,以至於很多人見到張曉梅時也誤認爲她是朝鮮族,
其實張曉梅是漢族。我很詫異漢族人爲何能將朝鮮族舞蹈詮釋得如此細膩、透徹
?她告述了我兩個字“體會”。
  就同梅蘭芳塑造的女人如爐火純青一樣。她從第三者的角度,更加刻意、更
加細緻地去體會朝鮮舞了。《扇骨》在比賽先後修改了五個版本,《扇骨》中的
每一個動作都是張曉梅自己舞出來的,而不是從演員身上試出來的,所以每個動
作都能展現出編導的一念之情。張曉梅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我的創作,是在我
的表演過程中完成的。”正如《扇骨》的創作過程:“人物形象的確立是通過音
樂來完成的,最終目的是把音樂化成舞蹈。在《扇骨》的創作中,我的心中先有
一個與音樂形象共同存在的形象,根據原形的音樂,按照它舞動起來。結果是以
無數的一個一個動作構成一個形象,當我覺得形象豐滿了,這個作品就完成了。

  張曉梅十二年的積累做出了作品《扇骨》,她仍然在繼續追逐下一個朝鮮之
夢……我們期待她的作品問世!

  《大地》  〔2004年  第09期〕

台長: 舞影
人氣(2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舞蹈※舞文弄墨 |
此分類下一篇:從“桃李杯”大賽的古典舞談起
此分類上一篇:求民魂 ,索舞韻──關注中國傳統舞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