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a/v/avdance/content/20050918/08/1251452902.jpg)
王亞彬《大唐貴妃》
作者:唐滿城轉貼自:《舞蹈》
第七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在成都順利完滿地落下了帷幕,舞蹈教育喜人的形勢、驕人的成繚令人感到振奮。“桃李杯”的宗旨是通過三年一屆的賽事爲國家和社會推出新的人才和劇目,檢驗舞蹈教育自身的業績和學科建設的成就,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此次大賽應該是獲得了從北京到全國各地大面積的豐收和喜人的業績,是一次互相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絕好機會。我僅就古典舞專業方面談以下兩點: 一、人才輩出人才濟濟 先說過去被人們當成“娃娃”的少年乙組,現在展現的基訓和劇目,可以說已經普遍達到了以前“少甲”的程度,特別是湧現了一批非常好的教學劇目,如《小茶館》、《靈蛇踏青》、《心飛揚》等,這是十分可貴的收穫,預示著下一屆“桃李杯”將會出現更多的“後浪推前浪”的情景。本文重點談談古典舞青年組的“戰”況,因爲這一直是“桃”賽最吸引觀衆、最受人矚目的“看點”和“亮點”。青年組的獲獎者決不同于一般的舞蹈比賽,他們要經過復賽、半決賽、決賽的程式,要通過“跳、轉、翻、控制的綜合組合”和一個全新的作品展示才能獲取“桂冠”,可以說是要“過五關斬六將”。扎實的基本功、強烈的表現力、優秀的作品,任何一方面稍有不足和閃失都是拿不到好名次的。所以,以往幾屆“桃”賽能出現一二個全才式的“明星”已經是圓滿的結果了。劉敏、李恒達、劉震、黃豆豆、武巍峰等即是以往的代表人物。此次大賽,出現了王亞彬這樣一位在“全國舞蹈比賽”、CCTV電視舞蹈大賽”、“桃李杯舞蹈比賽”這樣“三連冠”的明星,而巨她在決賽時展演的《大唐貴妃》——舞獲得了九位評委一致打出的“10分”,可以說這是“桃李杯”有史以來之“最”,這不能不引起社會各界的注目。更令人可喜的是並不是只有王亞彬“一枝獨秀”,劉岩、張妹、陳穎潔都以他們扎實的基本功、細膩感人的表演和各具不同風格和性格的劇目給觀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說到青年男子組,更是讓評委“難了一把,到決賽前夕,可以說形成了王磊、胡岩、於域“三國鼎立”的局面,各有千秋、不分仲伯,評委們只好說:“讓現場發揮的分數來決定吧!最後殺出的“黑馬”是王磊,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兩次衝擊“桃李杯”的少年組均告失敗,這次連他自己都想不到竟一舉獲得了青年組的男子冠軍!我們應該看到這其中除了他個人的努力外,還滲透了他的老師們的多少心血,也應該看到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在培養人才方面具有很成功的經驗和展示了學科建設上的巨大成績。 二、古典舞舞種漸顯規範和走向成熟 一種藝術形式是否成熟,表現在它是否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追求和獨具特點的形式和程式。芭蕾舞如果沒有“雙人舞”、“變奏”、Koda、沒有“足尖”就不能稱之爲芭蕾舞。京戲如果沒有“西皮”、“二黃”、沒有“生、旦、淨、醜”也就不能稱爲京戲。我們的“中國古典舞”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即是在“繼承”與“發展”中波浪式前進的,過去往往強調了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因此“古典舞”儘管有飛速的發展,造就了衆多的人才,但劇目往往不是略顯“陳舊”,就是像“現代舞”,歸根到底是對自己民族文化深厚的“根”繼承不夠,對如何吸收當代其他舞種經驗的“度”掌握得不好。因此,分不清什麽是自己的“主體”,什麽是必須具備的“排他”性。此次“桃李杯”湧現了相當多數量的古典舞新作,可以說在以上兩個關鍵問題上都有很大的進步,特別重視了民族的文化性,如: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風花雪月中的文化精神。以中國身韻特有的內涵和外延加以展現,充分表現了古典舞的神韻和風采,《棋魂》、《書韻》、《竹夢》爲其成功的代表作。又如從文學、戲劇、人物感情的內涵出發而創作的《大唐貴妃》、《橘子紅了》、《休·訴》、《鳴鳳》等均爲此次大賽作品中的佼佼者,高雅、精致、細膩、優美、強烈的人文精神是她們的特點。再者,從古代舞風、精巧的工藝美學和觀賞價值出發而獲得靈感的創作,如:《綠帶當風》、《商鼎》等,這些都從不同方面繼承和發揚了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又因編導自身不同的審美追求形成了多元的形式和個性的張揚,但總體上又圍繞在中國古典舞“典範、和諧、有序”的審美取向上。這一批劇目無疑將影響整個舞蹈界古典舞的創作,至少會引起應有的反思和啓迪。四川舞校的《小茶館》、《俏花旦》、《歲月如歌》,我以爲是在時代精神的追求上如何和民族傳統統一協調,爲我們樹立了新的典範。 最後講幾句“不足”的話,古典舞仍有部分作品主題太抽象,甚至怪異(如《挂在樹上的魚》),讓人感到“不知所云”,這是脫離群衆的。也有沈溺於“就地十八滾”的動作怪圈上,我說這些作品不應叫古典舞,應該叫“爬滾舞”,根本談不上和古典舞的文化與審美有什麽聯繫。古典舞是強調創作“個性”的,但這種“個性”又應融化於民族文化積澱的“共性”之中,“共性”中的“個性”是古典舞創作必須遵照的法則。我相信,下一屆這一切都會做得更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