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心,宛如一個謎團,我們無需去猜測,以免自己疲憊不堪。猜測來猜測去,到頭來只是作繭自縛,徒增煩惱。
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團迷霧,我們不宜深究,是好是壞,時間老人會為我們揭開這一切的真相。
人的心,如同輕紗一般微妙,我們不必主動去揭露,心裡有數,但不必在表面上揭露出來。
就如同風中的一片雲彩,我們無需去強求,一切隨緣,願意陪伴我們左右的,我們歡迎,離去的也不必強求。
人的心隔着皮囊,相處不易;人心如同深淵,難以看清;人心難測,更難猜透。經歷了風雨,我們才能識別真心與假意;
走過了歲月,我們才能辨別朋友與過客。言談之間,我們應謹慎選擇,以免無心之語得罪有心之人。
俗話講:「明槍易擋,暗箭難防。」掏心掏肺之餘,我們要擦亮眼睛,以免單純的心被欺騙。
世上事都好說,最難釐清的是感情。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中,人人都有多重面孔,你無法確定哪一面是偽善,哪一面是真心。
在這個世界中,口若懸河和真誠並存。你無法預知哪一句是真言,哪一句是花言巧語。
關於人心,只需記住:給予我們真心的,我們絕不辜負;給予我們假意的,我們不再陪伴。讓我們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學而文摘聊人心-
*佛說:人生有八苦,悟透不再苦*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幸福的,悲慘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種種經歷,無一不在啟發我們覺悟。——次第花開
人生,就是一個邊走邊悟的過程。
但,我們常常會為了生存,活得忙亂不堪,而無暇去領會和珍惜。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塵世間最好的時光,就是回不去的時光,最好的地方,就是沒去過的地方。
卻忽略了,我們最該珍惜的,是自己當下擁有的美好。
讀次第花開,你會發現,你的心從未如此平靜地沉浸在一紙文字裡。
或許,曾經的你,對佛法,對人生,對當下, 對未來,都有一些迷茫和困惑,會有一些不安和猶豫,但當你讀完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世界如此遼闊,人生如此無常,而我們,如此渺小。
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人生遺憾無常,每個人或早或晚都要嘗盡這八種苦,但福報大的人會少吃些苦,福報薄的人會多吃些苦。
人要開悟,唯有自渡:身不苦,則福祿不夠;心不苦,則智慧不生。
苦是人生常態,不吃身體上的苦,就往往要遭受心理上的折磨。
佛說:吃苦了苦,享福消福。
吃苦,是在消業障,在成就,在積累福德。
吃苦,苦盡,才有甘來;不吃苦,一味地享福,只會快速地消耗人的福報,福氣沒了,就只剩下苦了。
人這輩子,若能悟透這八苦,就會減少許多煩惱與痛苦。
01.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
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
脫離母體之後,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皮鞭抽體尤有過之。
嬰兒出生後呱呱大哭,實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02.老苦
唐人詩云:「公道人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會饒。」
老,是任何人無以避免的。
韓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四十如此,未免早衰。
但即使天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十歲八十歲,上述現象總會發生。
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後,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貽留的腰酸背痛風濕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
至於衰老對於女人,則更為殘酷,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
人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雞皮鶴髮、老態龍鍾,固然使人感慨,但誰也逃不出這個老的公例。
03.病苦
人自呱呱墮地之日起,就與病結下不解之緣。
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臟病......
也許有人說,科學進步,新藥日出,只要有錢,何愁治不好病?
其實不然,特效藥固然層出不窮,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見,如小兒麻痹症、癌症,在近年來日漸增多。
進一步說,即是藥物能治癒身體上的疾患, 但由於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憔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鬱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
換句話說,身體上的病苦,可醫治,精神上的病苦,難醫治。
本來四大假合之身,難免有寒熱失調的時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
短時間還好受,倘長年纏綿病榻,日與藥物為伍,這種痛苦,豈可言喻?
04.死苦
佛經上說,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報終仍當墮落,不出六道輪迴。
一部鋼鐵鑄成的機器,其壽命也不過由數年到數十年。
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
秦皇漢武求長生之藥,只留下千古笑柄。
蓋宇宙萬象,生住異滅,周而復始。
正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法爾如是,安有例外?
人之痛苦,尚有甚於此者乎?
05.愛別離苦
屈原說:「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
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都會悲痛萬分。
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
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06.怨憎會苦
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
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
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
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
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
所謂「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
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07.求不得苦
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
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
自己的志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吧做侍應生。
這些都是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的根源,在於想不開、放不下。
若是放不下,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就會總是苦。
山谷易滿,人慾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
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08.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是「色、受、想、行、識」五蘊。
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
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
想陰熾盛,想相追求, 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
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
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五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以是苦。
古人云:苦非苦,樂非樂,若能一切隨它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娑婆世界,一切皆是苦,人生這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對於生命,誰都沒有所有權,無常一來,呼吸一停,則萬事皆休。
唯有認清真相,不仰望他人,不自我卑微,好好活於當下,才是最值得之事。
人生短暫,擁有一顆清淨自在的心,生病少一點、健康多一點,便是最大的福報。
生活何嘗不是一邊失去,一邊擁有。人生更像是一場充滿苦難的修行,實屬不易。想要通透過好此生,就得好好修煉自我,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淡定從容地面對各種困難險阻,笑對人生。-榛子生巧談心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