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10-16 10:36:40| 人氣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讓自己保持清醒的唯一方式:痛


梁寧曾說:「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們有個很重要的天分——讓自己時刻保持輕微的痛感。」

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有貪圖安逸,安於享樂的本性。

如果不能與其抗爭,墮落的天性就會掌控我們的行為,將我們拖入無盡的深淵。

只有那些主動給自己找不適,用痛苦修行的人,才能掙脫天性的桎梏,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凡是讓你舒服的,都有代價

有一個大V分享了他的故事。

他在一所名牌大學就讀時,身邊的同學,每天起早貪黑去圖書館看書,學習各種技能,抽空參加一些項目。

而他覺得頂着名校的光環一定能找到個不錯的工作,沒必要像他們那樣辛苦。

於是,沒課的時候,他每天睡到自然醒,沒事就約朋友一起吃飯聊天,日子過得非常舒服。

畢業後,身邊的同學不是出國深造,就是已經收到好幾個大公司的offer,只有他還在努力找工作。

幾年後的同學聚會,曾經的同學早已事業有成,都在暢談自己未來的規劃,而他面臨裁員的風險。

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曾說:「別以為目前的舒適是一種享受,享受慣了這種舒適,你也就變成了呆子、傻子,最終必將毀於此。」

所謂的舒適區就像溫柔的陷阱,在不知不覺中瓦解你的意志,廢掉你的能力。

當你沉溺於眼前的安逸,你就會慢慢輸掉自己的未來。

我有個朋友曾在一家公司工作,端着人人都羨慕的「鐵飯碗」。

前段時間公司裁員,我讓他去學習一些技能傍身,以防萬一。

但是他卻認為自己有多年的工作經驗,這種事怎麼都不會輪到他。

沒想到,這批裁員名單下來,他的名字也在其中。

他只好去找新工作,可因為平時做的工作都太輕鬆,缺少競爭力,投的簡歷全部石沉大海。

美國作家斯賓塞說:「生活永遠在變化中,而變化就意味着危機。」

世界在不斷變化,你想要歲月靜好,可現實的巴掌總是打得你猝不及防。

與其等現實用教訓逼迫你前進,不如主動選擇想走的路,承擔自己所受的苦。

強者找不適,弱者找舒適

作家斯蒂芬年輕時,每天會花半個小時到後山看書。

朋友不解地問他:「在家裡看書不是更舒服嗎?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去後山自討苦吃?」

斯蒂芬回答:「在家看書的確可以節約來回的一個小時,但是我卻要用兩個小時說服自己拒絕柔軟的沙發,有趣的節目。」

即便後來斯蒂芬參加工作,他也一直保持這個習慣。

如果想要看書學習,他就會離開公寓,前往公司的自習室,多年來風雨無阻。

自習室條件簡陋,沒有空調,沒有網絡,讓斯蒂芬能切斷享樂的念頭,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從不覺得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我必須創造一個不那麼舒服的環境,讓我只做我該做的事情。」

曾仕強老師曾說:「當你習慣了安逸的環境,沒有任何約束,到了想要約束自己的時候,就會異常艱難。」

強者追求不適,弱者尋找舒適。

在任何環境下,都要主動找不適,保持一點痛感,才不會退化成一個「廢人」。

豆瓣博主於北講過自己的經歷。

於北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國企工作。

剛開始,工作非常輕鬆,她沒事就和同事聊天,每天到點就走。

在這期間,雖然公司組織了多次技能培訓,但她都找藉口不參加。

後來,公司的效益不好,合併了幾個部門,每個人都要負責更多的工作。

這些工作對從前的她來說,沒有太大的難度。

但這幾年舒適的環境,使她的能力嚴重退化。

因為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沒多久,她就被辭退了。

作家吳軍說:「沒有人能真正拒絕舒適區,但有些人會給自己一個不得不拒絕的理由。」

在被命運逼到牆角之前,我們總以為還有退路,繼續選擇得過且過。

直到危機來臨,才發現自己毫無還手之力。

真正厲害的人,會時刻保持危機感,不斷從內打破自己,實現人生的躍遷。

讓人清醒的唯一方式:痛

董宇輝在直播帶貨大閘蟹的時候說:「一隻成年的大閘蟹,從小到大,要幾乎蛻殼20次。」

它們會把從舊殼中吸收到的碳酸鈣儲存起來,然後在舊殼中長出皺褶,直到皺褶慢慢撐開後,就會長出新的殼。

儘管整個過程十分痛苦,但為了保護自己,這是它們成長中的必經之路。

作家劉潤說:「進化就意味着痛苦,但不進化則意味着死亡。」

成長的過程總是伴隨着輕微的不適,但如果不主動打破舒適圈,就只能止步不前。

這個世界的苦難是守恆的,吃不了成長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主動承擔一些必經的痛苦,才能增強我們抵禦風險的能力,在不斷變化的世界站穩腳跟。

那怎樣要主動承擔一些痛苦呢?

1、做困難的事,走出舒適區

前大風車主持人周洲,曾在央視工作了21年。

後來,短視頻興起,她面臨職業生涯最大的危機。

一番深思熟慮後,她選擇做困難的事,決定辭職創業,投入一無所知的短視頻領域。

她在直播賣書時,由於不懂銷售技巧,好幾天都賣不出一本。

後面又因為利益糾紛,遭到了同行的攻擊。

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她不斷打磨話術,用心和觀眾交流,事業慢慢有了起色。

後來,她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人生如行路,下坡路好走,終點卻是谷底;上坡路難爬,卻能抵達峰頂。

在面臨選擇時,去做困難的事,才能將自己的路越走越寬。

2、逼自己一把,激發內在潛能

被稱為「飛魚」的游泳名將菲爾普斯,曾在奧運會時獲得了23枚金牌。

這巨大的成就背後,是他在訓練過程中,不斷逼自己帶來的。

為了訓練靈敏度,他會提前安排人在訓練過程中切斷場館的電源;

為了提高專注力,他會讓教練往水下扔東西,並發出很大的響聲;

有時,他還會故意弄壞泳鏡,讓自己在游泳時無法睜眼,以此來激發出自己的潛力。

由於他不斷設置各種困難,逼自己在極端的環境下做出反應,才激發出了內在潛能,創下了幾十項世界紀錄。

有句話說:「人的潛力就像一根彈簧,被壓縮的過程越嚴重,反彈力越強大。」

許多時候能力的提升,都是被逼出來的。

雖然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但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只有熬過那些不舒服的時刻,才有可能突破自我,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3、保持自律,實現自我進化

工程師馬特·卡茨曾在TED上面,分享了他三十天的改變計劃。

在這份計劃當中,他寫下平時不能做到的事情:每天騎車上班,每日要走一萬步以上,每天拍一張照片,寫一本五萬字的小說。

除此以外,還要戒掉根深蒂固的壞習慣:不看電視,不玩社交軟件,不吃糖,不喝咖啡。

一開始,他執行起來很容易,但過了一段時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

在這個過程中,他有很多次都想打開社交軟件,忍不住想吃甜食,無數次想放棄寫作。

但經過一番掙扎後,他還是抵住了誘惑,選擇繼續咬牙堅持。

三十天以後,他完成了所有的計劃。他不但身材變得勻稱,整個人容光煥發,而且還完成了乞力馬扎羅山的遠足。

美國作家尼爾·唐納說:「成長,只在不舒服的狀態下才會發生。」

鍛煉很痛苦,但長期堅持,會讓你的身體更加健康;

學習很辛苦,但日積月累,會讓你的思維更加靈活。

自律總是伴隨着輕微的痛苦,但也會帶來自我的蛻變。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我們所經歷的痛苦,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加速器。

李笑來曾說:「有些痛苦,你沒有辦法躲避。所以,與其被動地接受,不如主動地去消耗這些痛苦。你消耗得越早,它們能夠給你帶來的收益也就越大。」

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我們都需要承受。

早一點面對困難,就能多一份解決問題的機會。

那些你主動去選擇的痛苦,最後都會為你帶來成長的複利,讓你蛻變成更好的自己。-(作者:柒夢/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聊清醒)

台長: 聖天使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