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成了黃金投資者的「黃金劫」。
國慶節前,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接近480元/克。隨後,光是9月27日、28日兩天,國內黃金價格就下跌了20多元/克。截至10月10日,國內黃金價格為450元/克左右。珠寶店的金價通常高於黃金的大盤價,國慶前,各大珠寶品牌出售的黃金首飾價格飆到了610元/克,如今,周大福等品牌的價格也回落到了590元/克左右。
有人幾天之內就虧了幾萬塊錢,這讓不少節前高位上車的投資者「腸子都悔青」了。
買黃金,近年來被稱為年輕人的「血脈覺醒」。以往嘲諷大媽愛買黃金,結果,年輕人從質疑大媽到理解大媽最後成為大媽。不過,不同於大媽愛買大金鍊子和鐲子,購買「金豆子」等小克重黃金成品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有人調侃,「20歲喜歡黃金,少走40年彎路」。
除了實物黃金,還有不少人選擇線上黃金投資。常見的投資方式有各大銀行APP上就可以購買的積存金,支付寶等平台也能簡易操作的黃金基金,難度大一點的還有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可以交易的黃金T+D等。
一直以來,黃金作為避險特質最明顯的資產,廣受投資者青睞。黃金漲跌主要受什麼影響?各種投資形式風險程度如何?普通人該如何配置黃金資產?
金價大跌,幾天之內虧了幾萬塊
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首先踩坑的是買黃金首飾的人。麗娜9月份買了某品牌的一條黃金項鍊,17.2克,花了1.1萬元,折算下來每克接近640元。國慶一過她就發現,很多品牌的金價降到了不到600元/克。高位上車,她現在滿腦子都是後悔。
線上投資黃金的,也免不了被這一波黃金價格暴擊。
劉青投資黃金期貨,在國慶節前入了1000克黃金,每克470元,一個假期,金價每克跌了20多塊錢。「一睜眼一閉眼的功夫,幾萬塊錢跌進去了。」她現在已經懵了,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類似地,做箱包類創業項目的靜靜也做了國慶期間黃金市場的「大冤種」。「我的理財經理一直跟我說,黃金看漲,一定要買黃金,結果我腦子一昏,買了三斤(黃金理財產品),485元/克上車的,國慶期間跌到了447元/克,一眨眼,6萬塊沒了。我得賣多少包才能賺得回來啊。」
靜靜是第一次買黃金理財,她表示這也是最後一次了,以後再也不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普通人最穩妥的理財方法是「沒事少折騰」,老老實實賺一分是一分。
不過,這都是一些短期投資者。拉到更長的周期來看,投資黃金賺了的人也不少,網友小余就分享,「去年國慶節買了20克的金條,394元/克,如今漲到了450元/克,這應該是我投資最成功的一次了。」
這些年來,黃金的價格一直在上漲。20年前,黃金價格大約在80元/克,後來一路攀升,最近10年多時間裡,黃金價格在200元/克-400元/克之間波動,到2023年,金價又有了大幅度上漲,一路漲到了480元左右。2023年6月前後,國際金價回調,但國內金價一直盤踞高位,一直到國慶前後的這一次回落。
對於這一次黃金波動,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黃金集團前首席經濟學家萬喆解釋,黃金價格走高通常都是因為避險情緒的支撐,從去年到今年美聯儲激進加息以後,一方面通脹非常高,市場對於未來激進加息的步伐和所引發的衰退都特別擔憂,市場的避險情緒非常高,所以近年來黃金價格走高。
不過,國際黃金市場從6月份往後開始向下,她補充,這是因為目前美國的利率、美債收益率都非常高,持有黃金的成本也非常高,會有拋售的趨勢,黃金價格會承壓。
至於中國黃金市場的表現,「6月份以後全球金價下行,但中國金價有一波逆勢上揚,跟全球的金價形成了一定的背離。這是因為中國的金融市場目前處於調整期,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比較有限,大家對於避險資產更加偏好,所以中國國內黃金的市場價格反而走高。但這個背離實際上也不可能持續太久。通常來說中國的節假日,消費者喜歡把黃金作為一個消費品,但到這個時候,提前已經把價格透支了,因此就產生了價格的下跌。」萬喆說。
從業者李強對「定焦」表示,「黃金有一大功能就是避險,因此一旦出現戰爭或經濟危機等情況,黃金就會上漲,比如去年的俄烏戰爭,這幾天的巴以衝突。今年3月,美國硅谷銀行倒閉引發避險情緒,加上市場預計因為銀行危機美聯儲會提前停止加息並且很快降息,所以黃金大漲了一波。」
不過,他指出,因為戰爭等情況引起的避險情緒往往很快消散,加上今年美國各項經濟數據超出預期,所以美國至今都沒有停止加息,黃金自然就承壓下跌。9月底,美元指數很強勢,美債收益率不斷創新高,在跌破1900美元/盎司的關鍵支撐位後,黃金引發了猛烈的拋盤,下跌急劇加速。
投資黃金,水有多深?
黃金投資有不同的類型,一種是實物投資,一種是虛擬投資。
黃金投資市場又分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國際現貨黃金,叫倫敦金,計價方式是xx美元/盎司,價格波動主要受國際局勢、美元利率、供需關係影響。國內現貨黃金在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後就可以投資了,包括實物黃金和虛擬黃金。實物又包括金條、金幣的買賣,還有黃金首飾的交易。虛擬黃金投資包括積存金、黃金基金、黃金期貨等。
海青日常炒股比較多,2019年想着擴展一下自己的投資範圍,在京東金融上接觸到了貴金屬投資,當時還是倫敦金,他總計投入了10萬元左右,好的時候賺了有50%,最後大約在虧了三四萬元的時候撤出了。在他看來,如果不願意在上面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的話,炒黃金想賺錢跟買彩票的難度差不多。
李強從2016年就開始炒黃金了,當時主要是做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T+D,這個品種和期貨一樣有大約十倍的槓槓,風險非常大。「那時候我手裡沒多少錢,投了幾萬塊,最後虧了大概一萬塊,我發現這種高槓桿的交易,普通人實在玩不了,於是就決定不玩了。」
程立上大學時主修的是珠寶專業,畢業了之後就來到深圳水貝珠寶批發市場。「我們身邊很多珠寶批發店主會投資黃金期貨作為實體業務的對沖。比如店鋪有十公斤的黃金,正常周轉黃金浮動大的時候會影響收益,我們會拿出整個店鋪黃金價值1/3的資產去購買黃金期貨,通常是買跌,如果黃金價格上漲,店鋪的實物資產價值會漲,如果黃金跌了,投資的期貨賺了,二者形成對沖。」程立投資黃金期貨,基本上處於盈虧平衡狀態。
據萬喆介紹,黃金價格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美元利率、通貨膨脹,最重要的是避險情緒。「無論美元指數還是通脹指數,作為美國經濟或全球經濟的一些先行指標,很容易能夠看到。另外如果民眾對於全球經濟未來發展運行狀況感到曖昧不明,或是有重大危機出現、國際地緣政治衝突時,都會使得黃金價格上漲。」
李強補充,通常來說,美國經濟差,美元走弱,貨幣政策放鬆,比如降息,那黃金就會上漲,反之則會下跌。2020年黃金大漲,創下2074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主要原因就是美國因為新冠疫情,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於是進行了大放水,印了不少錢,還進行了多次緊急降息。黃金和美元指數的負相關性高達80%,去年美國進行了史上罕見的加息,加息幅度和速度遠遠超乎市場預測,美元指數也最高漲到了114.79,黃金則承壓連跌了6個月。
幾種黃金投資方式的差別不小。
風險最高的是黃金期貨市場,因為其槓桿通常是十倍或者更高,對投資者專業性、資金規模的要求都比較高,不建議普通投資者進入相應的市場。黃金積存金和黃金基金不加槓桿,相對來說風險沒有那麼高。
中國是黃金消費大國,很多人都會傾向於買實物黃金。實物黃金中,金條等是比較合適的投資方式。購買金條正規的渠道是銀行,也有珠寶店等經營金條。
「上交所對黃金的定價有銷售價和回購價,他們之間有七毛錢的差價,比如賣出的黃金價格是460元/克,回收是459.3元/克。如果消費者買金條,每克大概要加5-10元的工費,算下來,如果短線買賣大概率是虧的,實物黃金適合長線持有。」程立說。
萬喆也提到,「實物黃金在存放上有成本,尤其如果買的比較多,存在銀行也有一定的成本,另外,實物畢竟是有一定的運輸、折舊方面的損失。」
另外一種實物黃金是首飾,中國人過去比較偏好黃金首飾,認為它可以「富時當首飾,窮時當盤纏」。實際上它對於衣服鞋帽等消費品而言,保值性是比較強的,但如果跟投資品來比,它在出售時疊加了較高的工藝費、品牌附加值等,並不划算。
程立指出,「各大品牌珠寶店基本上要在金價的基礎上加上100元/克左右才會賣,但市場回收價是以黃金的成本價再減十塊錢左右來定的,一來一回,可能有120-150元的差價。也就是說,在珠寶店買了首飾要想賣給回收黃金的人來賺錢,一克黃金需要漲價120-150元以上,但黃金的漲跌幅短期內一般都不太大,賺錢難度就很大了。」通常來說,不建議去品牌珠寶店購買黃金首飾作為投資。
現在黃金的購買渠道很多,很多人會專門到水貝市場購買黃金飾品,以節約加工費。「我們賣的有金條、金豆,也有首飾,即便是成品首飾,價錢只在金價基礎上加一二十塊錢的工費,比珠寶店划算得多。也有人做代購,幫人買這邊的貨,還有我們批發商也會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經營。」程立說。
用黃金避險,應該怎麼配置?
李強認為,黃金最大的功能就是抗通貨膨脹,也就是保值,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長期來看,黃金是上漲的。不過,黃金漲跌有周期,所以買入時機很重要,如果恰好買在了山頂,可能要好多年才能回本。「目前來看,美聯儲年底可能還會加一次息,並且會在明年下半年降息,加上這兩年世界局勢動盪,全球央行大幅增持黃金等原因,所以我還是看好未來幾年的黃金行情。」
對於普通人來說,李強不太建議去炒黃金,「我認為炒更傾向於投機,交易比較頻繁,很多還帶有高槓桿,風險非常大。把黃金作為自己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是很不錯的,但是我不建議把大部分甚至所有的錢用來投資黃金,拿一小部分即可。」
至於投資方式,他建議一部分用於買實物黃金,實物黃金避險功能更強,而且看得見摸得着。投資實物黃金,要買溢價低的金條,且要在靠譜地方購買,比如銀行,或者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店鋪,千萬不要為了便宜去不知名小店或新店購買,這些地方的黃金往往純度不足,或者摻有其它金屬,甚至就是假黃金。
另外一部分資金,他建議用於購買線上的黃金ETF或其基金,或者銀行APP的積存金,還有支付寶、京東等大平台的黃金理財產品。這些投資品種,沒有槓槓,比較適合普通人,而且和實物黃金相比,買賣非常方便,交易手續費很低。因為把握最佳買入時機很難,可以分多次買入,或採取定投的方式,當金價位置相對較低時,可以多買一點,當金價相對位置過高時,就停止買入,或考慮賣出。
「至於黃金期貨、合約等品種,槓槓非常高,風險非常大,可能還需要較高的資金要求,不太適合普通人,而是適合專業的黃金投資者。」李強說。
根據多位業內人士的說法,黃金主要在資產配置中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不太適合短線操作。黃金投資被視為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但是也有價格波動大、買賣成本高、流動性低等風險,投資前需要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適量配置。
網上有不少人也在吐槽黃金投資中的坑。比如有人攢了很多金豆,賣出時發現,金豆溢價明顯,但實際上金豆並不需要複雜工藝,售價理應接近實時原料價格。還有的金豆成色難辨,回收驗貨時才發現成色不足,容易被壓價。
還有人在線上炒黃金時,被一些投資騙局割韭菜。某網友就提到自己收到一家證券公司的電話推薦炒外匯黃金,加入所謂的投資群後,遇到了殺豬盤,血本無歸,報警後也很難追回。
關於黃金交易的一些坑,從業者也做了提醒。
程立提到,購買黃金產品時,一定要比對實時金價,不買溢價太高的產品;同時,價格明顯低於當時金價的,有很大的可能是黃金純度不夠;另外,黃金貨品是可以做證書的,購買時最好要求賣方提供相應的鑑定證書。
萬喆強調,一定要到正規的機構去進行買賣交易和投資。「我們國家的黃金交易在黃金飾品方面比較自由,但是黃金的整體市場包括進出口、黃金盤的交易都有相應的管制,要避免違法犯罪。」
有從業者提到,今年6月份國際金價下跌,中國香港金價也隨之下跌,但內地的黃金價格還保持在高位上,香港金價最貴的時候比內地每克高28元,這時候就有人去香港買黃金回深圳銷售賺差價。按規定每人最多可以帶50克黃金過關,有些人抱着跑一趟就能賺1000多塊錢的想法開始冒險。
「上述做法如果是少量自用黃金且攜帶的克數在允許範圍內是可以的,但如果是超量、專門經營的話,涉嫌走私,」萬喆說,另外她補充,還有一些引誘人做外盤的黃金甚至期貨交易,加槓桿來做一些黑市交易,也都是違法的。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入市需要謹慎。每個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資產規模、資產配置目標、風險偏好、專業能力等來進行投資和配置。
*文中除萬喆外,受訪者均為化名。-[文:定焦*作者:唐亞華*編輯:溫故/鈦媒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