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9-05 01:23:07| 人氣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紹爾群島核輻射依然嚴重超標!科學家:美國必須對此負責


數百年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深入,不但認識了物質的原子屬性,而且對原子的結構越來越瞭如指掌。特別是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提出以後,科學家們意識到原子核內部「蘊藏」着巨大能量,據此逐漸發展出利用核裂變釋放大量能量提高發電效率的相關技術,目前人類正在通過更加深入地研究,努力去攻克可控核聚變的「瓶頸」。

然而,正是看到了原子核中的巨大能量,這一激發原子核巨大能量釋放的科學原理,也被運用到核武器的研製上。無論是原子彈、氫彈還是當量較低的普通核武器,都會在爆炸的同時,釋放出巨大的熱量、衝擊波以及多种放射性物質,對打擊目標造成巨大的、持續性的破壞。

尤其是這些核武器所釋放的放射性物質,不但能在爆炸的時候向外急速擴散,造成大量生物的直接死亡或者基因突變,而且不同的放射性物質半衰期不同,在自然環境中殘留的時間也有長有短,無論是受影響區域內的土壤、地下水、空氣,還是生物體內都會長時間富集這些物質,伴隨着這些物質的持續性衰變,對機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在歷史上,以美國、前蘇聯(俄羅斯)為首的大國,為了凸顯自己的綜合實力,在核武器的研發上着實下了很大的功夫。為了驗證研製出來的核武器威力,相應地開展了一系列的核爆試驗。比如,在烏拉爾山脈在北部延伸的新地島,前蘇聯開展了200多次、俄羅斯開展了100多次核試驗,在進行核爆試驗的區域,由於非常靠近北極區域,人口和生物都非常稀少,因此,除了部分放射性物質隨着大氣環流飄散而稀釋外,並沒有產生特別嚴重的影響。

但是,美國在歷史上所進行的很多核試驗,都是在中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附近開展的。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946年到1958年之間,馬紹爾群島區域就遭受了多達60多次的美國核試驗,而且一些還是當量非常大的核彈。美國進行核試驗的地方雖然是海洋區域,但是附近有較多、較大的島嶼,上面也生活着較多的人口,這些核試驗給群島內的原住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馬紹爾群島的地理位置,屬於中太平洋區域,總共由29個環礁島群和5個面積較小的島嶼所構成,總的島嶼數量在1200多個,這些島嶼分布在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其中大部分人都居住在首都所在的拉塔克列島和夸賈林島上。

1944-1983年間,馬紹爾群島被美國接管,在接管後的前10年時間裡,美國在群島附近海域實施了數十次的核爆試驗,爆炸的總能量相當於7000顆廣島原子彈的總當量。

在這些核試經驗持續進行的10多年間,群島內當地的一些居民癌症的發生率多出了一倍以上,受到核輻射的嚴重影響,美國不得不將受影響最嚴重的四個環礁(比基尼、埃內威塔克、朗格拉普和烏蒂里克)上的居民,重新進行了安置。截至目前,一些被疏散和安置的難民,等待了幾十年,還不能回到原來的家鄉。

影響他們回家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以前在群島內部的一個火山口上,建造了名為Runit Dome的核廢料場,裡面的廢料總量達7萬多立方米。由於全球海平面的持續上升,該核廢料場的結構完整性受到威脅,核廢料泄漏的隱患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很多島嶼的輻射值仍然超標。放射性物質都有一定的半衰期,短的幾秒,長的可以數千年。科學家們近年來在監測島嶼內的背景伽馬射線輻射、土壤中鈈放射性同位素時,發現仍然超過標準值2倍以上。儘管沉積物中這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並不能完全轉化為土壤或食物中的污染,但這一發現,確實表明了在核爆發生較長時間後,那些放射性物質對生態系統和人類造成危險依然很大。

這些危險因素,如果僅靠自然環境的「淨化」,所需要的時間將會很漫長。比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件,雖然過去了30多年,但周圍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依然很高,如果遇到森林火災,那些沉降在地球的放射性物質,會被重新釋放到空氣中。

因此,很多科學家呼籲,作為馬紹爾群島核輻射的「始作俑者」-美國,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比如開展全面的、持續性的調查評估、研究和實施有利於放射性物質清除的技術方法、加大環境治理的投入力度等等,來清除這些危險因素,將影響降到最低水平,為那些依然漂泊在外的馬紹爾原著居民、現在已經是耄耋老人以及他們的後代,儘快看到歸家的希望。---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日本東京周邊海水發黑髮臭,海灘鰻魚屍體隨處可見,核污水引發?*

2023年8月24日下午1時,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日本核污水排放量僅僅持續一周多的時間,總量就已經超過3000噸,這一數字還將不斷增加,按照日本方面的說法,甚至會持續到未來30年。隨着核污水排放量越來越多,對海洋生態環境潛藏的危害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日本部分海域異樣重重

日本核污水排海,首先感受到這種危害的當屬日本自身。就在核污水排海實施後沒幾天,當地民眾就拍到日本福島、東京附近的海邊狀況發生了異樣。排污口附近的海水顏色明顯要比其他海域深很多,而且界線非常分明。

前幾日,日本當地一名女子拍下了一個視頻放到了網上,畫面顯示日本東京附近的海域,海水已經變成了驚人的黑色!如果不仔細辨別,就好像有一層石油膜浮在海面上一樣。遠處雖然有人還在盡情地嬉戲,但是海水變黑的現狀與衝浪之人充滿激情的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被海水衝過來的海魚,有的只剩下了骨頭,讓人看到這樣的畫面後不得不萬分擔憂。

更讓人感到細思極恐的是,前一段時間日本沿海地區,大量魚類的屍體被衝到海岸邊,其中在鎌倉海灘上,更是出現了大量的鰻魚屍體,直接將一大片海灘給撲滿,現場瀰漫出令人作嘔的惡臭。

海水變黑的可能原因

反映海水水質的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形式,就是海水的顏色,而決定海水顏色的因素很多,比如:

海水中的微小浮游植物和其它微生物。這些生物的存在會影響海水的顏色。浮游植物的繁殖會受到光照的影響,因此,它們在海水中分布的密度和大小會隨着季節變化而變化,從而影響海水的顏色。

海水的清澈度。海水的清澈度取決於其中懸浮顆粒的多少。這些顆粒可能來自於陸地上的灰塵、礦物質、生物體等,也可能來自於海洋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當海水中的懸浮顆粒較多時,海水的顏色就會顯得更暗一些。

海水的深度。海水的深度對海水的顏色也有影響。在淺水區域,光線會更容易被反射和散射,因此海水的顏色會更淺一些。而在深水區域,光線經過了更長的路程,更容易被吸收和減弱,因此海水的顏色會更深一些。

海水的鹽度。海水的鹽度也會影響海水的顏色。高鹽度的海水會吸收更多的紅色和黃色光,使海水顯得更藍一些。而低鹽度的海水則會吸收更多的綠色和藍色光,使海水顯得更紅一些。

地理位置和氣候。不同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下的海水顏色也會有所不同。例如,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海水顏色一般較淺,而高緯度地區的海水顏色則較深。此外,不同海域中的浮游植物種類和密度也會有所不同,也會影響海水的顏色。

而在同一海域中,在不同的時段或者不同的方位,有可能出現海水顏色的變化,導致原本淺色的海水變黑現象,而造成這樣變化的原因也有多種,比如:工業排放、廢水排放和塑料垃圾影響;藻類大量生長後腐爛在水中;雲層過厚造成的視覺錯覺等等,當然核污水的排放也會造成這樣的現象。

日本海水變黑是核污水排海引發的嗎?

從視頻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同一區域的海水顏色與兩個月前相比明顯變黑,而且在核污水的排海口附近,也能明顯看出與周邊正常海水的顏色不一樣,是明顯呈現深顏色的,因此,筆者認為,最有可能導致近期日本海水變黑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普通的污染。當向一個海域中排放的工業和生活污水量明顯變多時,一方面會引發直接的顏色變黑,同時也可能造成大量的藻類瘋長,從而使海水變得更黑。

另外一個就是核污水的排放。日本核污水中含有數量很多的氚、鍶、銫、碘等放射性物質,雖然日本方面一再聲稱是經過稀釋的,但是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讓這些放射性物質在天然環境中變得完全無害,即使經過人為稀釋還是大海的稀釋,放射性物質的總量只會越來越多。

這些物質會不可避免地富集在海洋生物體內,從而引發嚴重的危害,越是處於食物鏈上層的海洋生物,體內富集的放射性物質就會越多,特別是那些半衰期很長的物質,危害更為嚴重,最終都有可能在人類的身上體現。當海洋生物受到的核輻射影響越來越大時,那麼死亡率必將大幅上升,大量海洋生物特別是數量眾多的浮游生物死亡後,將直接會影響到海水的觀感。

此外,還有一種科學依據支撐核污水排放致使海水變黑,那就是核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放射性物質進入海水後,會不同程度與海水含有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或者生物反應,有些反應的生成物顏色變是黑色的,比如放射性物質碘與海水中的硫發生反應,生成的碘化亞硫酸鹽就是深褐色的。

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結論,一定證明日本海水變黑與核污水排放直接相關,但是通過科學分析後發現,這種可能性肯定是比較大的。總之,日本核污水排海對於全球的環境和人類來說,萬害而無一利,而最先受到傷害的必將是日本民眾。---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台長: 聖天使

TOP
詳全文